兩人聚在一塊小小的手機屏幕前,一起研究了一會,最後鎖定了個目标——南音。
南音是溫陵的傳統音樂,其曆史卻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堪稱是華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
溫陵當地設有幾個專門的南音表演場所,時間正好,兩人挑了個離得最近的地方去聽。
沿着古樸的街道,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鹿鳴和時野走進了一家裝修典雅的茶室。
這裡的氛圍甯靜、莊重,與室外的喧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茶館内擺着幾張低矮的木桌,四周擺放着舒适的坐墊,可以坐在這邊品茶邊聽音。
說來,那坐墊上茶館館長做了不少心思,每一張坐墊上的圖案都不盡相同,有素淨的,有可愛的,還有些寫着幾個毛筆字,有些勾了一些工筆畫等等……
看着就很想問老闆買一個帶回去。
演出還沒開始,邊上的客人是個熟客,見鹿鳴和時野是兩個全然陌生的面孔,又看到鹿鳴那對着坐墊兩眼放光的模樣,出聲提醒:“那個坐墊如果喜歡的話,可以跟館長買的。”
?
原來真的可以買啊!
大概是鹿鳴的震驚太明顯,客人樂了:“畢竟光賣茶請表演的,來來去去錢賺不多,賣點文創,發家緻富。”
鹿鳴聽完,豎起了一個大拇指,并快速鎖定了一個心儀的坐墊,準備聽完南音就把它帶走。
随着觀衆陸陸續續落座,演出者也紛紛登上了舞台。
他們着古裝,抱古樂,往那闆正一坐,範就有了。
南音的樂器配置很固定,總的有兩套樂器組合。
一套是最傳統的南音配置,從左至右是三弦、琵琶、拍闆、洞箫,二弦;另一套是以此為基礎,又加上了嗳仔、品箫,以及四寶、響盞、木魚、雙鈴等小打擊樂器。
眼下正在使用的樂器組合,便是最傳統的第一套組合。
南音聽起來就覺得很古老,再細細一看,會覺得這演奏形式更古老。
因為這些樂器其實跟現在常見的民樂器多少有些不一樣。
即使是最熟悉的琵琶,在這也不是豎抱演奏,而是橫抱。
居中的拍闆鹿鳴沒見過,最類似的可能是快闆。
而二弦,他乍一看以為是二胡,但實則不同。
再深入去查考資料,才發現這些樂器的形制和演奏方式都來源于很久以前的曆史,演變千年,傳承至今。
這下鹿鳴深刻體會了什麼叫絲竹管弦之音。
厚重感撲面而來,像是跨越了千年的風,吹向了在座的所有人。
……就是确實聽不太懂。
為此,茶館裡還特意安置了一塊電子屏,用來播放歌詞,好讓聽衆能知道演出的大意。
演出的時長不短,演出者完整地将一套南音曲譜展示給了觀衆,讓衆人切實體會了一把南音的魅力。
等演出結束,鹿鳴和時野準備走的時候,邊上那位客人又開口了:“不知道你們是想了解南音還是什麼,不過我推薦你們再去一個地方,那的南音演出,我想你們會更喜歡。”
索性沒事,兩人非常聽勸地,帶着鹿鳴剛全款拿下的坐墊,去了他口中所說的地方。
一到地,鹿鳴就知道那位客人為什麼笃定他們會喜歡了。
比起剛才那些一看就是沉澱了數十年的藝術家們,這裡的演出者幾乎都是和兩人同齡的年輕人,有些看起來更年輕,像沒畢業的學生。
除了傳統的南音樂器,鹿鳴在這個舞台上,還瞧見了他們更熟悉的西洋樂器。
這群年輕人,非常大膽地将傳統古樂與現代音樂做了融合與改造,讓南音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更加觸動年輕聽衆的心。
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釋南音,為古老的旋律注入新的生命力。
若說之前的傳統南音聽了讓鹿鳴肅然起敬,這回的南音演出還激起了他一層雞皮疙瘩。
或許這就是音樂的魅力。
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将不同的時代和文化串聯起來。
你有你的特點,我有我的特色,我們加在一起,也會有完全不一樣的火花。
演出結束後,鹿鳴忍不住起立鼓起掌來。台上的年輕人也紛紛鞠躬,向觀衆緻謝。
鹿鳴拍着拍着,用胳膊肘捅了捅時野:“你說,到時候演出,宋導允許我們和當地團隊合作演出嗎?”
時野看向鹿鳴:“又有新靈感了?應該可以吧,宋導那邊或許還好說,跟這些團隊交流排練起來可能會更費時一點,不一定來得及。”
也是,這确實是個更加現實的問題。
“沒事,這次不行專輯裡總可以加上。”
要鹿鳴放棄靈感?
沒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