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盡力試試。”黎芝再度點點頭,認真回答道,“如果我遇到的話,就把‘鋸末’也給你帶回來。”
“最好也幫我找個大箱子哦。”秋墨又說道,“品相糟糕點、木頭或竹子材質的就可以了。不過,材質不是木頭或竹子材質的話,恐怕你也不方便帶來吧。金屬箱子太重了。破舊、不值錢的藤箱最好,但恐怕你找不到這種破破爛爛的藤箱……不要帶品相好的藤箱啊!别的材質的也不要帶!”
就算秋墨不解釋,黎芝也明白他強調品相方面的原因。
用來種蘑菇的器皿,多半種過蘑菇之後就沒法再正常使用了。
基于避免浪費的理由,箱子當然是越破舊越好了。
“我看,用箱子種蘑菇不太好。”黎芝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她說道,“我猜,箱子在種蘑菇過程的作用,是為了裝木頭以及可能存在的鋸末吧?”
“對啊,是這樣沒錯。”秋墨微笑着說道,“就是這個用途。真不愧是荔枝,一直都很聰明呢。”
黎芝的臉頰,浮上了淡淡的紅色。她不怎麼喜歡被秋墨誇獎聰明。
不過,黎芝其實也不喜歡被别人誇獎聰明。她就是那種不喜歡被“誇獎”“稱贊”或是“表揚”的人吧。
“那麼,我說個自己的想法。”黎芝思索着說道,“我覺得,用竹筐、柳條筐,或是竹籃、柳條籃子之類的東西,裝木頭和鋸末培養蘑菇的話,效果應該會更好。籃子這種東西都是‘滲水’的,澆在木頭上的水太多的話,還可以通過縫隙流出去。”
“不過……培養蘑菇的木頭,好像不需要滲水的孔洞啊。”秋墨疑惑地說道,“又不是種花,水太多了恐怕會爛根。蘑菇這種東西,應該越潮濕越好吧?蘑菇還會因為潮濕腐爛嗎?”
“我認為,還是有縫隙比較好吧。”黎芝說道,“這樣一來,蘑菇才可以從縫隙中鑽出去、長出來呀。如果完全沒有縫隙的話,大部分蘑菇豈不是會被憋死在箱子裡了嗎?”
“聽你這麼一說,倒也很有道理呢。”秋墨似乎被黎芝說服了,他贊同地說道,“其實,我也沒有種植過蘑菇,我隻有理論的知識而已。那麼,就拜托你幫我找一下‘柳條筐’之類的器皿吧。”
(看來,秋墨果然沒有帶來筐子一類的東西。那為何又會帶籃子過來?)
(他到底是如何、按照怎樣的規則,決定帶什麼、不帶什麼行李過來的呢?真搞不懂。)
雖然這也是司空見慣的尋常事情,并不應該大驚小怪,但黎芝還是沒來由地想到了這件事。
“我知道了。”黎芝又認真地問道,“你還有什麼需要的嗎?到時,我盡量一起帶來給你。”
“沒有啦。”秋墨微笑着說道,“荔枝能把我說的這些東西都帶來的話,我就很高興了。”
“那我走啦。”聽完了秋墨的話,黎芝就和梨花一起、轉身離開了。
剛一出了門,黎芝就問道:“梨花你知道哪裡可以找到木頭嗎?特别是松木的木塊,你知道該去哪裡找嗎?”
“就去‘東山’找吧。”梨花說道,“這是距離我們這裡比較近的山。”
“東山?”黎芝有些疑惑地問道,“它的名字就叫‘東山’嗎?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嗯,就叫東山。”梨花點頭說道,“會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是我們這裡東邊的山。”
(還真是随意呢……)
“這樣啊……”黎芝隻覺得哭笑不得。
不過,這種随意的心态,倒也很容易讓人習慣。
于是,兩人騎馬走了一會兒,便來到了梨花所說的“東山”。
“東山”的模樣,和黎芝想象中很不相同。
這座山不小,但沒有黎芝想象中大。
山上的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樹,但數量并不太多。
看起來,這座“東山”上的植被,主要還是以花草一類的“一年生植物”為主。
這種“一年生植物”,秋墨應該是不需要的。因此,黎芝也沒有放在心上。
來到“東山”這裡之後,黎芝才突然想到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
木頭這種東西,似乎是應該需要砍下、才能獲取的吧?
從前,黎芝生活在京城,無論什麼物資都能輕易買到。
由于黎芝習慣了京城的物資豐富,所以也就有了很多盲區。
比方說,黎芝有些記不住,“木頭是需要人工去取得才有”的知識。因為在京城,大部分情況下都是花錢得來的,她也就因此沒有親手采集木頭的機會。
因此,花費一定的時間與體力,騎馬來到東山之後,黎芝才發現,自己犯下了“不但沒有帶斧頭、就連一把刀也沒帶在身上”的大錯。
這就實在讓人很尴尬了。
黎芝雖然對此并不沮喪,但她也會感到很哭笑不得。
“這可怎麼辦才好呢?”黎芝對梨花說道,“沒有斧頭怎麼砍樹?不砍樹怎麼帶回去呢?”
“就算沒有斧頭,倒也不是不能弄到木頭……”梨花若有所思地說道,“辦法總比問題多嘛。”
“那要怎麼才能弄到木頭呢?”黎芝嘟囔着說道,“我們總不能完全靠用手掰帶回去吧。”
從梨花那鎮定自若的模樣看,她肯定是有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