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芝雖然沒有笑,但她的心中卻是百感交集。
(這就是我的血親們嗎?)
(感覺真不可思議。他們竟然會哈哈大笑,或是為這種雞毛蒜皮的事情吵架……)
(雖然因為這種奇怪的事情都能吵架,可是……我還是覺得他們的感情很好。)
黎芝不由得,莫名其妙地、有些羨慕起“這家人”來了。
(不對,我為什麼要羨慕他們呢?)
(眼前的這一家人,本來不就是“我自己的家人”嗎?)
這确實是,黎芝還沒有融入這個家庭的心态表現了。
明明知道對方是自己的血親,但還是有種在不認識的遠親家裡寄居的詭異感覺。
其實,明明和之前收養自己的家庭,感情也沒有多麼深厚。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黎芝的潛意識裡,還是覺得黎家是“自己家”,而面前的栗家一家人則是“認識的别人家”。
這種感覺,真的很錯位。
而且,也很詭異。
黎芝不知道要怎麼做才能消除這種詭異的錯位感覺。
算了,畢竟才第一天認識彼此而已,慢慢來吧。
“我去‘盛飯’了!”餘慶有些簡單粗暴地說道,然後她轉身就離開了。
不知道為什麼,餘慶在嘴上說的是“盛飯”,但卻沒有做出“拿着幾個人的碗去盛飯”的行為。
應該,做的本來就不是米飯吧,但為什麼要稱之為“盛飯”呢?
莫非是因為,在這家人的習慣裡,菜之外的所有東西,都可以統稱為“飯”嗎?
習慣與思想的分歧,還真是令人憂郁。
鑒于之前明明跟餘慶讨論過“剩飯”的問題,結果還是知道了“這個家裡不能完全不吃剩飯”的信息,對這頓晚飯,黎芝其實沒有什麼期待。
(不過……媽媽不是說她跟别人家要了三斤羊肉嗎?所以,晚上的這頓飯,吃的應該是羊肉吧?)
(牧場上的羊肉,會比京城吃到的羊肉,更美味可口嗎?)
想到類似的傳聞,黎芝又不由得抱有了淡淡的期待。
但還是不要期待比較好。
根據黎芝的經驗,每次如果期待些什麼事情的話,最後難免會失望的。
還不如對未來不加以任何期待,順其自然,到時怎樣就怎樣應對比較好。
黎芝就是這麼一個“防禦性悲觀主義者”。
黎芝在之前抱有的,好奇、期待與擔憂的心情,終于在餘慶“盛飯”歸來的時候,徹底發生了變化。
(這算什麼“盛飯”啊?)
(這不根本就是……直接把“鍋”都端來了嗎?)
看到這樣的情況,黎芝不由得有些驚詫。
直接把鍋端上來、在桌上對着鍋吃飯這種事情,黎芝以前也不是沒有見過。
至少,吃“火鍋”的時候,大家也都是對着鍋吃的。
但是,這隻是一口大大的鐵鍋啊……
在桌子的正中央位置,放了一個扁平的金屬圓盤,并非銀制品。
之前,黎芝一直在想它的作用是什麼,她想了很久都沒有想清楚。
直到現在才明白,這個圓盤的作用是“隔熱”。
也就是說,如果鍋直接“坐”在桌子上的話,會把桌子燙壞,它是為了防止這樣的麻煩事态發生的工具,僅此而已。
從造型上看,這口鍋裡裝着的食物,大概是一種“湯類”或“炖菜”吧?
“好香啊……”黎芝這麼說道。
這麼稱贊,雖然是出于一貫的禮貌習慣,但并非隻是客套,她确實聞到了鍋裡傳來的濃濃香氣。
當餘慶掀開鍋蓋的時候,黎芝才看清了鍋裡的東西。
那應該是一種“羊肉湯”吧?
但裡面不隻有羊肉等熬湯的常見材料,還有大量的金黃色塊狀物體。
“媽媽,這是什麼啊?”黎芝實在看不懂,便詢問道。
羊肉湯裡,黎芝可以看到的有羊肉塊、粉絲、香菜、蔥花、難以判斷原本是蒜苗還是韭菜的綠色小段,以及看起來是某種面食的金黃色塊狀物體。
“羊肉泡馕哦。”餘慶輕描淡寫而又得意洋洋地說道,“今天放的羊肉可多了,一共三斤呢。我全都放進去了,快嘗嘗合不合口味吧。”
(“三斤羊肉”是多少啊?)
黎芝對這方面的數量,其實沒有什麼概念可以。
但是,這鍋裡的肉塊和肉片實在是相當不少,這一點她還是看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