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孟大人一看就是個幹脆利索的性格,卻也不像安殊亭之前想象過的滿身冷肅,不苟言笑,反而是為人謙虛,處事圓滑,瞧瞧這話說的,既誇獎了各位先生,又打破了嚴肅的氛圍,挑起了這些學生的積極性。
沒看原來坐着的先生臉上都帶了明顯的笑意,所有的學生也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
不過這會兒大家一時間沒有一個人冒頭,都在皺眉思索。
孟大人也并不催促,看着講堂裡這些年輕的學生們,心中感概萬千,曾幾何時,他也是其中的一員,如今換了位置,當真歲月不饒人。
“先生。”萬安和站起來,行禮。
見又是他,有人心中懊惱,被人搶了先機,也有人翹首以盼,想要看看這位素來被先生看重的學生能提出什麼問題。
孟大人讓學生提問,确實讓大家高興,更能有針對性的請教一些問題。
但提什麼問題,這既要檢驗提出問題的人的水平,也要能展現解答問題人的能力,所以剛剛大家才要細細思索。
從前還從未有先生這般,孟大人這一舉措,看似将選擇權給了大家,但實際上也是更大的考驗。
孟大人穩坐在堂桌前,看着底下那些學生絞盡腦汁的學生,甚至頗有閑情逸緻的端起茶杯,就要抿一口,見這麼快就有人準備好了,心中詫異。
循聲看過去,見是萬安和,他捋了捋胡須,輕輕的點頭,對這個學生的印象越發好了。
萬安和見孟大人善意的目光,感受這四周人目光炯炯,悄悄的吸了一口氣,再吐出,神色鎮定的開口。
“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務農,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實。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聽見萬安和的問題,孟大人點了點頭,擺手示意他坐下。
包括賀知舟在内的衆人都将孟大人的反應看在眼裡,心中忍不住羨慕萬安和。
當真是有運道,賀知舟忍不住啧了一聲,他雖然也十分關注孟大人,但個人事個人知道,所以從沒指望過會被大人另眼相看,心态到底比一些人輕松。
安殊亭剛剛的話給了他很大的沖擊,此刻又看着孟大人對王安和明顯的另眼相看,心裡有着自己不願意承認的羨慕。
他的聲音不大,他身旁坐着的安殊亭卻聽的一清二楚。
安殊亭忍不住偏頭看了看旁邊冥頑不靈的家夥。
賀知舟目不斜視,卻準确的接收到安殊亭的動作,他悄悄的将書豎起來,身體往安殊亭這邊側了一下,“我現在有些相信你說的了。”
不等安殊亭回答,繼續說到,“你瞅瞅人家,明明出身農家,偏偏家裡面,村子裡都願意舉所有人之力供他讀書。”
“如願進了咱們書院,之後又遇上了先生,資助他,讓他度過難關,現在又被孟大人看重。”
賀知舟的話還沒有說完,安殊亭也知道他的未盡之意,今日過後,不管萬安和在孟大人這裡還有沒有其他的機遇,隻憑他今日的表現,書院裡的衆人,包括先生還有學生都會更看重萬安和。
此刻孟大人由淺入深,講解着治農之策,言之鑿鑿,顯然他在這方面也是擅長的。
而萬安和一邊聽他講農學要術,遇到新問題還會進行更深入的提問,偶爾還會給出帶有新意的觀點,可見平時他也思考探索過這些東西。
兩人一來一回,本是孟大人主講,如今竟變成兩人的對話。
安殊亭不得不承認萬安和從學識到手腕都是上等的人才,他從農家子走到如今,每一步都走的不容易,萬安和也同樣用實際證明了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這句話。
聽着兩人精彩的解答,孫悅白贊歎的同時,忍不住分神,偏頭看了安殊亭一眼,安殊亭此刻的神色難得正經。
孫悅白壓下心中的思緒,斂眉,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孟大人将的農學之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