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無情滔天火
易蓮看着遠處的紅光,臉色越來越差,她不自覺的在屋内來回踱着步子,腦子中不住的想着餘清歡白日說的那些話,‘我是不會上花轎的,我是不會上花轎的......’
“姑娘說什麼?”
易蓮看着她,沒有說話,終于心中有了決定,拿了鬥篷便往身上套,一邊往外走一邊說道:“不行,我要去看看,我得去看看。”
“姑娘,姑娘,”夕顔以為自己的聽錯了,反應慢了一拍,追着終于擋在了她的前頭,“姑娘定是睡的癔症了,那可是着火了,姑娘去了莫說幫不上什麼忙,也許還會将自己搭了進去。況且現下府裡的馬車皆排派出去了,姑娘又如何出去?”
易蓮如何不知她說的是事實,可是心中的恐慌逼着她不得不冒險,她用力的抓着夕顔的胳膊,認真的說道,“小喇叭,你聽着,我很清醒,你不知道,有人要殺餘小姐,我要去報官,再晚些她就活不成了。”說着便将夕顔推到了一邊,急着往外跑去,隻剩餘音,“你一定要幫我瞞着祖母。”
夕顔看着遠處的背影,恍惚的嗫嚅道:“剛才姑娘叫我小喇叭?”等反應過來,忙追着喊道:“姑娘,等等,奴婢和您一起去。”可是等她出來之時,哪裡又看見易蓮的身影。
此時,城門外的庑房外,年輕守将遠遠的望着天邊的紅光,眉頭越發緊縮,不過心中頃刻便有了注意,直接奔到馬棚内拉着馬便要出去。
可是粗眉老兵卻突然扯住了他手中的缰繩,“新來的,要想幹得長久必須提醒你一句,閑事莫管。”
“韓大哥,事關人命,”說着便猛地扯過缰繩,上馬飛奔出去。
“該死!”韓大力咬着牙看着馬屁股沒了影子,終是心中熬不過,也拉過身邊的一匹馬,跟了上去。
秋日天色近長,昌州的大街上因為這突遭的火災,此時行人寥寥,易蓮依尋着記憶奔跑在路上,正在這時,一行整形的腳步聲從灰暗的晨曦中傳來,
易蓮看着遠處的隊伍,皆是一身的甲胄長槍,心中竟是生出無盡的膽寒,她不由的後退了幾步,避讓到一處,待緩過神來,身上已經出了一層細汗。
“小姐,這是要去往何處?”
突然打的問候,吓得易蓮猛的一激靈,待看清來人的面孔,這不就是那日的鐵面郎君嘛?隻見其身居馬上,一樣的行伍裝扮,不過,心中卻是安穩許多,便笑着回道:“敢問軍爺,這京兆尹衙門可是在前面?”
“你是要?”年輕守将皺着眉,臉色在昏暗中更顯冷峻。
易蓮知道時間不等人,靠着自己的雙腿,今天隻能耽誤事,便豁了出去,高聲說道:“還請軍爺助我,有人要害餘家小姐的命,我要去報官?”
說完,見其未有反應,想必其并未相信,心中焦急,易蓮再是等不下去了,咬牙雙膝彎曲便要跪在地上,卻及時被年輕守将手中的長槍攔了起來。
“還請軍爺信我,”
年輕守将望着遠處的天,臉色愈發難看,“隻怕是來不及了。”說着便把長槍伸了過去,易蓮意會雙手抓牢,瞬間便被帶到了馬上,風馳電掣間,花光已經越來越近。
慢慢的慢慢的易蓮似乎也看到了那滔天的大火,閣樓的二樓即将被火焰無情的吞滅,兩位姑娘看着周遭的一切,頓知已經沒有了生還的希望。
易蓮愣在了馬上一動不動,她被遠處的火烘烤的渾身熱烘烘的,可心中卻一片的冰涼,口中不禁呢喃道:“餘姐姐”
“烏銅,你怎麼才到呀!”韓大力看着年輕守将剛發了牢騷,便看到馬上的易蓮,不由問道,“這姑娘是誰?這都什麼時候了,你還...”
易蓮看着火光中的背影,恍惚了一下,他叫烏銅啊!
烏銅沒有回答,隻是把易蓮的鬥篷往上拉了拉,直到蓋着半張臉,才回身問道:“人還能救嗎?”
“唉,難啊!這别處的人都跑出來了,就是這繡樓,”韓大力咂摸了下嘴,帶着無奈繼續說道,“火是從下面着起來的,這天燥的,火燒的快,等人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下不來了。”
“沒有雲梯嗎?”易蓮急着問道。
韓大力看了她一眼,解釋道:“若是方才有雲梯可能還可以,這會子怕是已經遲了。”
易蓮感覺身子突然一陣發軟,有些吃不上力,眼看便要摔下馬來,烏銅眼疾手快,雙手猛地一拖将她扶了回來,稍一猶豫,便對韓大力說道:“韓大哥,麻煩你看着她,我去看看。”
“這麼大的火,你能有什麼辦法,現在不是逞英雄的時候。”韓大力沖着他的背影叫喊,不過,顯然是沒什麼用。
而此刻,繡樓之上,兩個單薄的人兒,絕望的看着樓下。
“念知,終究是我連累了你。”,餘清歡看着身邊的丫鬟無奈的說道。
“能一直陪着姑娘,就是死奴婢也是願意的。”念知看着餘清歡的眼神堅定的說道,“隻是可惜了,便宜了那幫人。”
“不會的,該還的一定是要還的,隻是時間問題罷了。”,餘清歡看着即将爬上二樓的火舌轉身去了内室的書案前,提筆寫了幾個字,折好後接過念知遞過來的青銅簪子,把信紙卷起來塞了進去,弄好後二人一起來到閣樓的外廊,看向樓下。
樓下的衆人,小厮,丫鬟,仆婦,路人,城防營的兵士……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在奔走救火,可火勢早就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了,絕望慢慢的爬上衆人的心中。
“歡兒,我的歡兒,誰來救救我的歡兒。”餘老夫人捂着胸口跪坐在地,無力的看着樓上的餘清歡,聲音嘶啞的喊道。
“祖母”,餘清歡喃喃的念到,她多想抱抱祖母安慰她說自己不會有事的,可是她又是無比的清楚,她逃不過的,她活不下去了。
餘清歡看看手裡的青銅簪子,正欲扔下去,一身戎裝兵士卻在這個時候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