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不完美的旋律 > 第2章 同台:冰弦上的驚雷

第2章 同台:冰弦上的驚雷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五年。

足以讓一個在餐廳後廚刷盤子的青澀少年,蛻變成聚光燈下光芒四射的名字——“慕雲勵”。華語樂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以中美混血的獨特魅力、充滿歐美流行律動的曲風,以及那張被媒體譽為“上帝精雕細琢”的臉龐,迅速俘獲了無數歌迷的心。他站在台上,笑容燦爛,眼神明亮,舉手投足間洋溢着陽光與活力,是大衆眼中完美的“熱情王子”。沒人知道他笑容下緊繃的神經,以及每次完美演出後,那份被父母“科學家之路”質問信所澆灌的、揮之不去的疲憊和心虛。

此刻,他正站在“弦動東西”大型跨界音樂節的側幕。台下是沸騰的海洋,熒光棒彙成星河,呼喊着他名字的聲浪幾乎要掀翻頂棚。他剛剛結束了自己的表演,一首融合了電子元素和強勁節奏的原創熱單《破繭》,引爆了全場。汗水沿着額角滑落,胸膛還在微微起伏,腎上腺素帶來的灼熱感尚未褪去,但一種更深的、難以言喻的空虛感,像後台冰冷的陰影,悄然爬上脊背。

下一個登台的,是路傑。

慕雲勵的目光投向舞台另一側。路傑已經抱着他那把标志性的、鑲嵌着青花瓷紋飾的木吉他,靜靜站在那裡候場。他穿着素雅的靛青色中式改良長衫,身形清瘦,眉眼低垂,與慕雲勵的張揚熱烈形成鮮明對比。路傑,這個來自港城的沉默天才,是慕雲勵在流行樂壇最強勁的對手。他的音樂如潑墨山水,意境悠遠,詞曲裡浸透着濃郁的中國風韻,同樣擁有龐大的、忠誠度極高的粉絲群。媒體總愛将他們放在一起比較——“熱情王子”VS“水墨才子”。兩人私下交集不多,點頭之交,空氣中卻總彌漫着無形的競争張力。

路傑走上台。沒有多餘的話語,指尖撥動琴弦,清泠如泉的古筝前奏(通過效果器模拟)流淌而出,瞬間将喧嚣的現場帶入一片靜谧的竹林深處。他開口,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唱的是《青石巷》。詞曲婉轉,意境幽深,像一幅緩緩展開的水墨長卷。台下的喧嚣奇迹般地沉澱下來,觀衆們沉浸在他勾勒出的、帶着淡淡愁緒的東方意境裡。慕雲勵靠在冰冷的金屬支架上,靜靜聽着。不得不承認,路傑的音樂有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一種他熱烈節奏裡難以企及的沉靜與隽永。一絲複雜的情緒——欣賞、競争的壓力,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羨慕——掠過心頭。

路傑的表演在悠長的餘韻中結束,掌聲同樣熱烈,卻帶着與剛才不同的、更為沉靜的敬意。

舞台燈光暗下,短暫的換場間隙。工作人員匆忙布置着。一個穿着考究西裝、頭發梳得一絲不苟的中年男人(某知名古典樂評論家)和旁邊一位衣着前衛的流行音樂制作人(王制作)站在離慕雲勵不遠的地方閑聊,聲音不大,卻清晰地飄進他耳朵裡。

“啧,流行樂也就圖個熱鬧了,”評論家推了推金絲眼鏡,語氣帶着毫不掩飾的優越感,“旋律簡單,内涵淺薄,全靠包裝和粉絲經濟撐着。像路傑這樣還能沾點‘文化’邊的,算矮子裡拔高個了。”

王制作打着哈哈,顯然不想得罪人:“市場需要嘛,李老師。聽衆口味不同。”

“真正能稱得上藝術的,”評論家目光投向舞台中央正在被擺放的譜架和椅子,帶着一種近乎朝聖的期待,“還得是‘那位’。艾宏笛!十八歲就拿了‘帕格尼尼’金獎,真正的天才!他的琴聲,那才叫靈魂的震顫!流行樂?呵,快餐罷了。”

“艾宏笛?”王制作顯然也聽過這個名字,“他今晚壓軸?古典樂大師肯屈尊來我們這種‘快餐’場子?”

“據說是他自己要求的。”評論家壓低聲音,帶着一絲神秘,“天才的想法總是與衆不同。聽說他有心打破壁壘,想把他那‘陽春白雪’拉到‘下裡巴人’面前試試水?勇氣可嘉,不過……呵呵,對牛彈琴啊。”

慕雲勵眉頭緊皺,正想與他們去争辯幾句。

燈光忽然重新亮起,卻不再是炫目的鐳射和霓虹。一束純淨、清冷、如同月光般的追光打在舞台中央。那裡,靜靜地站着一個人。艾宏笛。

他身姿挺拔如修竹,穿着一身剪裁極緻合體的黑色絲絨禮服,襯得皮膚愈發冷白。他微微低着頭,有着清晰、冷峻的輪廓,濃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小片陰影,神情專注地調試着手中那把名貴的斯特拉迪瓦裡小提琴。燈光落在他身上,仿佛為他鍍上了一層不食人間煙火的清輝,耀眼的同時,有着一種與生俱來的高傲和疏離感。

台下出現了短暫的騷動。顯然,一部分流行樂迷對這個陌生的古典樂手感到茫然,甚至有些不滿壓軸位置被占據。細碎的議論聲嗡嗡響起。

艾宏笛仿佛完全置身于另一個世界。他緩緩擡起頭,那雙深邃的黑眸平靜地掃過台下黑壓壓的人群,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像是在看一片無人的曠野。他微微側首,将琴穩穩地架在頸間,下颌輕抵腮托。

然後,弓落弦動。

第一個音符流瀉而出的瞬間,慕雲勵感覺自己的呼吸停滞了。

那不是演奏。

那是……神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