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哉乎矣 > 第9章 進京篇第一

第9章 進京篇第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如此又是多半個時辰,眼看着正午,三人實在站得腿酸,無奈再請門房詢問,這一回得到的話是說老爺雙眼已昏花,不能看書,因此用過茶後,須人念書給他聽,日日功課不落。念完書緊接着便近正午,該用膳了。等老爺用膳畢,自會派人來喚,請三名年輕人湊合一時吧。三個年輕人當即愣住,耳聽着這番話,話外恰好有本處下人送飯給門房,鼻中登時充溢飯菜香氣,自己的肚腹卻是空空,卻隻能吞咽委屈做飽餐。

終于捱到未時二刻,裡面匆匆跑出來一個小童,見到應雲手三個,垂手恭敬道:“老爺請三位相公進去說話。”仍舊未問他三個吃飯沒有。應雲手三個知機會到來,忙忙整理一下衣裝,看着門房終于放行,跟着小童一路向裡進了大宅。大宅裡面究竟多大,是否富麗,三人全看不見,一則緊張無比,二則在餓得眼花。

詹為于一座西向的小廳内獨坐,單從模樣上看極瘦削,皮膚如衣,輕搭裹着一尊骷髅,乃至于耳、唇、指尖、手掌,絕不見一絲肉,較曲先生看起來更為年長,胡須也更長,說不清八十歲還是九十歲,亦或已逾百歲,垂耷的三角眼正中琥珀色瞳仁倔強獨支,直勾勾盯着應雲手、元旬、元時三名青年緩緩走到自己面前,早将他們一身氣度才情洞察明白。等三名年輕人躬身行禮畢,詹為這才指着身旁桌上攤開的信紙道:“老曲的信我已看過,裡面的話足夠明白。我隻啰嗦一句,你們老師将這信給你們時,除了見我的寒暄禮數之外,可還囑咐過什麼話,在我這裡盡可講出來,否則該說的未盡倒出,以緻影響你們的前途,就不妥了。”

應雲手三個于老師的信中内容一無所知,對面前這個詹為更是陌生,當此緊要時候,滿心跳出來的偏偏都是書中話語,老師的叮囑一句也想不起來,眼見着慌亂無措。

詹為早看在眼裡,又道:“也罷。你們的文章,我粗看了幾行,你們眼時的水平在望江足夠用了,碰上三年一會的解試,才子齊聚,到時能否一舉奪魁,實在難說,有這個希冀于我的工夫,不如早早回去用功。”

應雲手三個至此心底徹涼,惟有道一聲:“是。”

詹為道:“你兩個面目一模一樣的必是那一家的兄弟,另一個就是……”

應雲手忙答:“學生應雲手。”

詹為揮揮手:“都差不多。每日這個時刻,老夫必定小憩一時,今日為着見你們不免強撐,你們也可憐我上年紀,實在不能多陪多說話,都走吧。”

應雲手還以為詹為老者獨獨提他必是有些希望,熟料再無下面的,大膽擡頭端詳詹為面相,見他神色愈發嚴肅起來,不得已與元旬元時兄弟慌張謝罪辭别。

詹為始終坐在椅上一動未動,眸子始終盯着三個年輕背影,亦是未動,良久才重重歎息一聲,尋摸着那三個年輕人應是已經出了宅子,吩咐左右道:“去把老大喚來,我有要緊事吩咐。”

出了詹為的宅子,元旬隻覺忿怒填胸:“老頭幹什麼巴巴的讓咱們尋他來,低三下四半日連句正經話也求不來,盡是唬人的。你說咱們日常了解的本朝賢聖将帥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吧,他算什麼,連個名字都沒聽說過,狂妄之徒,就是個博虛名的狂妄之徒。”

應雲手和緩勸道:“還能怎麼樣,回去吧,考試就在眼前,該背書的背書,該吃藥的吃藥,多說無益。”

元時恨得隻道:“要不是我在門廊上被穿堂風吹得頭疼,絕不饒你,别讓我抓住你的短處。”

玩鬧歸玩鬧,三人見此一條路不通,反倒安定下所有心思,歸攏了所有意志,回去投遞了狀子,之後便窩在客棧中專注于應試之上,日日晝夜不廢。

終于熬到八月十七開考之日,元時的病已好了大半,隻是一站在貢院門口,望着即将打開的考場大門,渾身上下忽然就疼起來,無奈硬撐。他一回頭,見身後的應雲手倒比自己還要難受,低着頭雙手直揪衣服,半藏起似灰的面色。元時仍不住想要安慰卻想不出一個字來,隻擡起手來輕捏捏應雲手藏在袖管中的胳膊。應雲手這才擡頭,向着元時兩邊抻一抻嘴角,也不言語。貢院門外連上他三個在内,共有四百多學子,不單是睢川府,還有更為偏遠的潞州府與宣南府并所轄周邊,因本處學子太少,故而都彙聚于睢川府。

待到時辰到,貢院大門敞開,監門官攜三個小吏踞守住大門,三個府吏按左中右位置立于門檻之内,手執花名冊,依照花名冊上的姓名籍貫逐一點名。點到者上前核實準确,由着本處府吏搜身查驗,萬事無虞方可進入,一路穿行經過監門處、交卷處、封彌所、謄錄所等地,直到中門下。中門處再置一層查驗的,驗過之後領至中門内裡。

到了此地,正中央一座天井,對面便是正廳,學子僅能走到此處。再向裡穿過正廳,就是内廳,即衡鑒堂,乃是考校評定試卷之處,所有官員于考試這兩月的栖身之處也在此,乃至貢院種種諸如受事室、榜屋、倉庫等也在這裡。正廳之下,天井兩側有相連的房間數百,内置桌凳,雖簡陋些,卻是學子五日的考試場。細看之下,貢院白牆灰瓦,上摳着绛色镂窗,院子裡也是桃梅柳竹郁郁森森,更有前院倚牆而立一排石碑,上篆刻曆次解試中舉者姓名、鄉貫、後任何職等文字。可惜學子們的心思全部不在此,視若不視,隻在心底來回掂量背誦,暗中祝禱此番得勝而歸。

應雲手與元時、元旬兄弟來自同一地方,一同報名,一同投保,誰知被領到天井下,才驚覺三人竟不在一處。原來本處考試為防備同鄉之人相互串通作弊,故而排序也不按照鄉貫,而是依着姓名筆畫多少,從外向裡逐一遞增,各處學子穿插安排。不管别人如何,他三個中元旬的名字筆畫最少,考試的位置最靠外,元時與哥哥在同一排房舍,卻是最裡的一個,至于應雲手,早不知被安置去哪一排了。學子們進到自己的房間裡,第一眼便可見到桌子左上角貼着小小一方白紙,上面依次羅列書寫姓名、年齡、鄉貫等事,作為每人甄别的證據。

貢院裡負責專門計唱時辰的府吏站在天井下認真盯着身邊一尊蓮花漏,待到交辰時,府吏一聲高唱,開始分發考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