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八世緩緩摩挲着王座扶手上的都铎玫瑰紋章,手上巨大藍寶石戒指随着他的動作折射出冷冽的光芒。他微微眯起那雙銳利的眼睛,“既然如此,我衷心期盼主教大人往後能...妥善照管自己的舌頭。”
他刻意在"妥善"二字上加重了語氣,嘴角勾起一抹令人不寒而栗的淺笑,"畢竟,人的舌頭是很脆弱的。"
大廳内的空氣仿佛瞬間凝固,幾位樞密院大臣不自覺地摸了摸自己的喉嚨。溫徹斯特主教的面色變得煞白,他寬大的法袍袖口微微顫抖,卻在接觸到國王意味深長的目光時,猛地攥緊了手中的玫瑰念珠。
【伊麗莎白于11月的最後一周啟程前往倫敦,沿途受到了衆多貴族、貴婦和紳士的熱烈迎接。當她的隊伍抵達海格特時,主教們列隊跪地恭迎,以示對新女王的效忠。】
【伊麗莎白優雅地伸出手,讓主教們逐一親吻,然而隊列中卻唯獨少了邦納主教的身影。這位以“血腥邦納”聞名的主教,因其在瑪麗一世統治期間對新教徒的殘酷迫害而聲名狼藉。而伊麗莎白在一開始便已明确了自己的宗教立場。】
【伊麗莎白要求她的加冕禮要極盡奢華,以此來表現她繼承王位的合法性,因為在當時奢華的形象代表着崇高和偉大,這是一種政治手段。人們忙的團團轉,為伊麗莎白趕制華服,花費了将近四千英鎊,相當于英格蘭王後一年的工資。】
【宮廷中不論是大臣侍從還是洗衣女這樣的小人物都得到了一件新衣,民衆家門口挂上了織錦和挂毯,為了制作一塊從西敏寺到國會大廈的地毯,政府特地購買了七百碼藍色的布。伊麗莎白女王加冕儀式總花費高達一萬六千七百四十一英鎊。】
【可加冕儀式還面臨着一個棘手的問題。坎特伯雷大主教已經去世,而約克大主教則拒絕為伊麗莎白加冕,因為他不願承認她為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領袖。其他健在的天主教主教們也紛紛效仿,拒絕參與加冕儀式。】
【最終,卡萊爾主教被說服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主持加冕典禮,但他提出了一個條件:伊麗莎白在宣誓時必須采用與前任信奉天主教的瑪麗女王相同的古老誓詞。】
【這一妥協雖然暫時解決了儀式的主持問題,但也預示着有關信仰的矛盾才剛剛開始。伊麗莎白的加冕不僅是一場盛大的慶典,更是英格蘭宗教改革進程中的一個關鍵節點,未來的宗教沖突與變革已悄然埋下伏筆。】
亨利八世不滿地看向那群天主教教徒,這群天主教士總是喜歡與國王做對,他們真以為他們就是天主的唯一代言人嗎?
【伊麗莎白登基後的首輪人事任命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羅伯特·達德利成為騎士統領。達德利出身于一個顯赫卻飽受争議的家族,他的父親就是那個是曾經試圖将簡·格雷推上王位的諾森伯蘭公爵。】
【這對青梅竹馬的情誼堪稱都铎王朝最傳奇的羁絆。達德利在七八歲時便成為伊麗莎白的玩伴,1554年,兩人戲劇性地在倫敦塔重逢,一個因父親妄圖幫助簡·格雷篡奪王位受到牽連被囚,一個則因姐姐猜忌淪為階下囚。】
【另外,伊麗莎白還對樞密院進行了調整,增補了一批新成員,其中包括忠誠的新教徒尼古拉斯·思羅克莫頓爵士和弗朗西斯·諾利斯爵士。】
【與此同時,為了确保政權的平穩過渡,她保留了瑪麗統治時期的10位大臣。但與前任樞密院相比,伊麗莎白的樞密院更加精簡高效,避免了機構臃腫的問題。】
【除了組建樞密院,伊麗莎白對宮廷内務體系的改造堪稱一場精妙的政治手術。這些職位備受矚目,因為擔任這些職務的官員将成為伊麗莎白日常生活中最親近的人。】
【她的前任女管家凱特·阿什利被任命為寝宮首席女官,這個表面管理梳妝事宜的職務,實際掌控着所有見者的初篩權。】
【而凱特·阿什利的丈夫則擔任珠寶庫總管,管理王室的珠寶,這可以說是個肥缺了。伊麗莎白對自己手底下的人還是非常大方的】
【托馬斯·帕裡的任命更顯深意,這位從伊麗莎白幼年起便侍奉在側的親信,被委以皇家審計員的重任,負責審查所有宮廷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