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打了敗仗,退到大雍和敦古,又因糧草不濟,大軍困守不出。朝廷收到消息,那幫貪生怕死的文臣又提出了和親。
新皇的女兒最大也才九歲,大臣提出從宗室派出群主送去奧匈和親,去和談的使者已經在路上了。
淩蕤這些天根本睡不着,睡着了也總是做噩夢驚醒,她也養成了身着铠甲坐着睡覺随時戰鬥的習慣。
奧匈時不時都會來攻城,幸好敦古城高牆厚,土炮一時攻不破。
城裡的百姓已經陸續往中原逃跑,可見百姓對大晉也沒啥信心。
連日以來,殺敵無數,淩蕤雖無軍職,但在軍中威望很高。
又一次打敗來犯之敵,軒轅扶風和淩蕤站在城牆上,看着城池滿目蒼痍,哀鴻遍野,屍骨累累,神情悲痛。
“城裡沒有多少糧了,朝中普遍傾向和談,暗線來報,你大伯作為和談使者,帶着使團出京了。”
淩蕤生氣不已:“我們在前線浴血奮鬥,出生入死,他們在後方苟且偷安,聲色犬馬。現在正是戰鬥關鍵時刻,他們不送軍需糧草來前線,卻想着送金銀财寶和美女去奧匈,真是昏庸無道。”
軒轅扶風不發一言。淩蕤後知後覺,她罵了皇帝,砍頭大罪,幸好軒轅扶風沒跟她計較。
後面的副将也充耳不聞,當作沒聽到。
“十五年前我跟你一樣激動。後來見得多了,也就明白了,軍人的血再熱烈也抵不過權力的冰冷。
本宮收到消息,江南春汛,淹死十萬多戶,今年江南可能顆粒無收,還得開倉救濟百姓,西南剩餘軍隊也不能動,要嚴防波斯趁火打劫,如今無糧無兵可派,西北戰事不利,割地求和防止江南生亂是那些士大夫的最佳選擇。”
淩蕤心情很不平靜,她很想打赢,結束戰争:“要想辦法,把奧匈的突擊火槍隊和土炮給毀了。”
軒轅扶風:“我已經聯系了當世幾位大宗師,但是隻要大晉沒有突火槍和土炮,被動挨打是肯定的,求和也是緩兵之計。”
淩蕤看向軒轅扶風,這幾個月來,自己又長高了,到軒轅扶風的下巴了。
“割地賠款和親,把狼養的更肥,以求發展之機?若是一直造不出來呢?就一直割地賠款稱臣?弱國無外交,落後要挨打,這個道理你們不懂?”淩蕤現在沒辦法冷靜,她這些天殺了太多人了,也看到奧匈殺了很多大晉的袍澤,她根本不想求和,隻想和敵人決一死戰。
軒轅扶風拍了拍淩蕤肩膀:“這些天你太累了,先回去休息。”
一個現代人經曆這麼多鮮血一時激憤她理解,她也是這麼過來的。
淩蕤搖搖頭,她根本就睡不着。
“和談的消息已經送去奧匈了,這些天不會有戰事,都要休養生息一番,你再這樣繃着,内息亂串,小心走火入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