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的天,春意料峭。
寒霧籠罩着望海城,外出做工能吃上熱氣騰騰的食物,也是幸福的。
通往東門城外碼頭的城中大街旁,有一豆腐腦小攤正排着等待美食下肚的隊伍。
楚甯手中一把小木勺,熟練地從七八隻裝着配料的碗裡忙碌穿梭,飛快地澆在了一碗豆腐腦上,當最後獨家醬汁落下散開,碗中豆腐腦色香味俱全,賣相極好。
“給,”楚甯将豆腐腦端給攤前食客,“沒有放蔥。”
“看到啦。”食客點點頭,将七枚銅闆交到少女手裡,走到邊上一排闆桌旁挑了位置坐下。
“甯兒,”身旁的郭紅指着裝有豆腐腦的木桶朝她說道,“最多十碗了,為娘去和後面的人說一聲别排了。”
“好。”楚甯繼續手中的活,給下一位食客配料。
郭紅舉着大木勺走出幾步,朝隊伍後頭大聲道:“最多十碗,後面别排了!”
“我要買三碗!”排在前列的一人喊道。
“哪有這樣的!”
後面的人不幹了,一大早排了隊還買不到,心情怎麼會好?那位喊買三碗的食客頓時成衆矢之的。
三碗食客神情委屈,指着邊上木桌的一人說道:“那位也買了三碗,我怎麼就不能?”
楚甯剛配完料,就聽到了三碗食客說的話,也看向了他口中的食客。
那位食客她不陌生,是南邊城郊瓊玉書院的學生,叫白陽。這半個月裡,他天天都來吃豆腐腦。
一開始是一碗的,這幾天不知怎麼的一口氣要三碗。此時,剛吃完一碗還留兩碗的他,面對衆人的目光不知所措。
隊伍仍在吵,郭紅勸半天也沒有用,楚甯不得不放下小木勺去解決。
“大家請别吵!”
楚甯雖是個隻有十六歲又看着文文靜靜的小姑娘,但大起聲來,十分脆亮。周圍一下子安靜了。
她雙手合十,好聲好氣道:“這樣吧,明天我會留幾碗給後面沒買到的客人,而且可以晚點來,這樣行嗎?”
方才還不滿的食客聽着,覺得十分劃算,紛紛點頭。
“楚姑娘,你和你娘就不能多做點嗎?”問話的人顯然已光顧多次,已經知道了楚甯的名字。
楚甯一臉無奈,“我們也想,可這小攤子就我和我娘兩個人,硬撐下來也最多隻能做四十碗。小本生意,沒辦法。不過,非常感謝各位光顧,我們才能在這立足。”說着,又向各位鞠躬。
“也是你們家配料好吃,不然我也不想這麼早出來排隊。”
“是啊是啊。”一群人附和。
楚甯微笑,走回攤子繼續,直到桶裡豆腐腦沒有為止。
她和郭紅一邊收拾攤子,一邊注意闆桌還在吃豆腐腦的食客,因為要收回吃空了的碗。
楚甯看向還在吃的白陽,他沒有穿書院的學生服裝,可見今日不用上學。
想了一會兒,她還是走到他面前,說道:“白公子,恕我冒昧,你買這麼多,能吃得完嗎?而且這也太多了,可能……可能對肚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