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英歎道:“我倒是沒多想,隻是怕委屈了你!”
諸葛亮失笑:“我有什麼好委屈的,不說大兄那邊已經有了兩個嫡子,便是四弟,眼看着也要成婚了,到時候找他過繼,難道不行嗎?我就怕你覺得委屈!你也知道,我如今一心興複漢室,隻怕之後難以顧及家裡,一切都要勞煩你裡外操持,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黃月英聽諸葛亮又說了過繼之事,心裡卻也沒有放松下來,過繼不過繼的,其實影響不到他們夫婦,但對于女兒影響就很大。他們夫婦兩個生孩子的時候已經不小了,或許能管到女兒出嫁,但女兒出嫁之後,他們夫婦二人還能管幾年呢,那會兒不就得看兄弟的,兄弟靠譜還好,不靠譜的話,那真是受了委屈也沒處說去。
黃月英的确是希望女兒自己能有些才幹,但這年頭,女子想要發揮才幹也不容易。還是那句話,蔡昭姬何等人才,便是許多男子跟她相比也要自慚形穢,可最終又如何呢?她某種意義上吃虧,就因為蔡邕隻有兩個女兒,蔡昭姬初嫁守寡,衛家視她為不祥,前腳衛仲道才死,後腳就逼着蔡昭姬回娘家。至于蔡邕的次女,嫁給了羊衜,卻遠在泰山郡,真亂起來的時候,便是有心也是無力。
但凡蔡邕死後,家裡還有蔡昭姬的同胞兄弟,都不會是這個結果。畢竟,哪怕王允殺了蔡邕,卻不能絕了蔡邕的血脈,這無疑是自絕于士族的行為,而蔡邕若是有兒子,自然能繼承他的政治遺産。而事實就是,曹操得勢之後,将蔡邕堂兄家的一個孩子過繼給了蔡邕,但這個人,跟蔡昭姬能有什麼感情呢?便是人回來了,互相之間就是保持表面上的客氣就行。起碼後來蔡昭姬再嫁丈夫出事,她沒先去找這個過繼來的兄弟,而是直接去求曹操?難道是曹操跟她在親緣上關系更親近嗎?
至于自己生,黃月英其實有些發怵。生諸葛真的時候,她其實就有些難産,對于繼續生育,卻是有些畏懼。萬一她為了生第二個,熬不過生育這一關,那到時候諸葛亮多半要續娶,黃月英又怎麼能保證,續娶的那個有了孩子之後,會保障前頭孩子的利益呢?小孩子太脆弱了,尤其是女孩子,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天然就會是被舍棄的一方。
劉備的兒子阿鬥,之前不過是個嬰兒,毫無自保能力,但大家都争先恐後去保護他。而他的女兒呢?失落在亂軍之中,後來誰又去找了?哪怕後來曹操大敗,大家也沒想過跟曹操在某種意義上做出妥協,将劉備的女兒換回來。
黃月英根本不能将女兒的一切寄托在别人的良心和善心上頭,甚至,某種意義上,她連諸葛亮也不信。諸葛亮滿心都是興複漢室,若是舍棄一個女兒與此事有益,隻怕他根本不會猶豫。
當然,這些憂慮,黃月英根本不會跟丈夫講,男人和女兒很多時候想法根本不在一個頻道上,諸葛亮反正是覺得兒子女兒無所謂,他要的是興複漢室,千古流芳,血脈這種事情,可有可無。不說士族之中搞過繼是常規操作,便是如蔡邕沒有兒子,妨礙他的名聲了嗎?再往前推,管仲樂毅這樣的人,人家隻知道他們的名字,誰知道他們的孩子是誰,血脈是否還存在呢?秦始皇兒子倒是多,但胡亥殺得幹幹淨淨不說,秦始皇自己是個什麼名聲,起碼在整個封建帝國時代,這位的定位就是暴君。
諸葛真又沒有讀心術,搞不清楚這輩子父母到底是什麼想法。之後幾天,她也沒怎麼見到諸葛亮,因為這位還很忙,每日裡早出晚歸,小嬰兒的作息時間顯然是沒法跟這位同頻的,隔了幾天之後,她忽然發現,又能跟姜餘聯系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