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相對的,是林岩也漸漸站穩腳跟,成了衆人眼裡非常穩定的第二名。
他每次隻比菲林少個五六分,兩個人差距很小。
“你想過考什麼大學麼。”
有一天,林岩忽然主動問菲林。
兩人平時不怎麼交談,但似乎随着那一次菲林主動問他木魚計數器是什麼以後,無形中就多了一層别人不知道的聯系。
他照常上課時不時按一下計數器。
别人如果問起來,少年就隻是笑一笑不語,被問多了也隻是随便說一句:“無聊,按着玩。”
似乎隻有對着菲林的那一次,他才說了真話。
附中管得嚴,尤其是菲林這樣的尖子班,老師更是看得緊。
如果是别人上課一直按計數器,别說把心經數字攢到三萬多了,恐怕一百都攢不到,就會被老師沒收這種奇奇怪怪的東西。
但林岩成績好啊,人也不是那種惹是生非的性格,再加上以前還因為抑郁症休學過,如今轉學過來安安靜靜,也不弄出什麼幺蛾子,老師就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他和菲林現在俨然已經成了所有老師的心中寶。
有時候發言講話,都是兩個人一起站在升旗台上,輪流念稿子,作為學校的尖子生代表。
于是當他問起菲林要考什麼大學時,菲林不假思索。
“去北方。”
具體的學校,她沒有說。
她想去更遠一點的地方看看,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而不是一直在原地待着。
趁着外公外婆還沒有太老,她想走遠一點。
等到外公外婆需要的時候,她也大學畢業,可以回來工作,穩定生活了。
這是菲林放在心裡的規劃。
她是很早就有自己主見的孩子。
人生下來的時候,被困在原本的家庭中,沒能長大,能力有限,隻能以孩子的身份去依賴父母長輩們提供的一切。
給你住的地方,給你吃的東西,給你的情感和其他一切,乃至眼界。
但等長大一點就會發現,世界很大。
在家庭以外,有很多很多的風景和舞台,可以讓人去看和領略。
菲林向往更遠的地方,也許,她是想要去追尋更加完整的自己。
林岩不解:“沒有具體院校嗎?”
他們沒到高三,老師就已經各種鼓勵他們在心裡定一個目标院校了。
有了目标,人就會更加有動力。
這是老師的原話。
“早做準備,就跟那些笨鳥要先飛,早起的鳥有蟲吃一樣。你們啊,也要有志向。”
所以林岩驚訝,菲林竟然沒有像老師說的那樣,定一個具體的院校作為目标。
菲林扭頭看了他一眼,平靜的面容露出了幾絲笑意。
“走到哪兒是哪兒吧。”
她會好好學習,更加努力,但她不想太過于限制自己。
“問那麼詳細幹什麼?”
她反問。
這次輪到了林岩沉默。
等菲林看過來時,這個已經把心經次數攢到了十萬遍的少年,突然低聲道。
“隻是想着說,萬一…萬一我們能考到一個學校,近一點,以後也方便吃飯逛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