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學的班主任知道她要去市裡,特意去給她弄來了一套初一的教材和習題冊,讓她這段時間趁機學起來,不要荒廢。
“我跟你說啊,市裡的讀書節奏快,很多東西小學老師就打過基礎了,課堂上就不會講那麼細,大家都懂。你之前是在咱們這兒上的學,我們沒講那些超出大綱的東西,等你去了學校就可能跟不上,這幾天一定要花功夫預習,有什麼不懂的給老師打電話問。”
小學的班主任苦口婆心,對菲林叮囑了很多。
如果是尋常的尖子生,班主任還不會這麼放在心上。因為自有家長在那操心安排。
可菲林家裡的情況,在她去家訪時就了解的很清楚了。
兩個老人帶孩子,就是再上心,難免有些和時代脫節,起碼在教育上是不能給出什麼幫助的。
這種時候她作為這孩子曾經的班主任,重要性就凸顯出來了,要盡可能負責,多引導一些。
也許就是因為多叮囑了這幾句話,将來張甯就能有個好成績考上大學,擁有更加順遂的人生呢。
班主任說這些時,壓根沒想太多,隻是抱着一個負責任的善心,她甚至不确定,這孩子能不能把話完全記住。
但對菲林來說,她全都記住了。
在她的人生中,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隻要有關于她的一切,她都牢牢記在了心裡。
可能人生不會永遠隻發生好的事情。
但如果她将那些好的瞬間記住,就能在以後得無數個瞬間,重新将那些好的拿出來,給自己灌注往前的勇氣和動力。
預習很重要。
菲林開着小台燈,幾乎是争分奪秒地将初一的教材看了起來。
她先看一遍,跟着做例題,有不會的如果稍微花點心思看不懂,她就先做個記号,迅速往下學其他的。
第一遍重在對所有的知識,有一個大概的印象,讓大腦能有緩沖時間。
等到把教材過完,她就可以針對那些自學沒弄懂的知識點,針對性地去問老師,提高效率。
菲林明白,班主任對她的好,也是建立在她和普通孩子不一樣,她沒有父母去教育,但又格外乖巧聽話的基礎上。
她不能去消耗這樣的好。
所以盡可能減少對老師的麻煩,多用點心。
隔壁的房間,隐隐傳來了外公外婆的鼾聲。
菲林聽着這樣的聲音,在如此靜谧的夜裡,久違地感到有些許安心。
她唰唰翻動書本,把剛才所有标注過記号的地方,挨個在筆記本上記了下來。
這樣,經過幾天的突擊預習過,她大概知道整本數學教材講什麼,包含哪些大的知識點,哪些是她一下子沒有弄懂,後面需要花點心思去掌握的,哪些又可以稍稍放一放,因為出現的頻率不多,不至于變成那種占分值很多的大考點。
等到白天,菲林找了個空的時間,給班主任打了電話,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挑了一些重要的問。
班主任贊不絕口:“甯甯,你這自學能力可以呀,進度這麼快,整個上冊的内容你都預習好了?”
菲林:“大概看了一下,知道了有哪些部分。”
于是隔着電話,小學的班主任就這麼耐心給菲林講起題目。
當陸曼跟着母親到了這房子時,一進門聽見的就是從卧室裡傳來,屬于女兒的聲音。
“謝謝老師,這道題我會了。”
女兒的聲音比小時候要穩重許多。
其實才十二歲的小孩,哪裡能用得到這個詞語呢。
但陸曼聽着這樣的聲音,再對比起記憶中三歲女兒的模樣,心中就不覺冒出來了這樣的念頭。
——她真是比兒子程程懂事多了。可惜沒在她身邊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