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裡其樂融融的氣氛一變,所有人都看了過來。
媽媽,叔叔,小弟弟,外公…
剛才還充滿歡聲笑語的屋子,忽然就沉默了下來。
“甯甯啊……”媽媽看着她的目光,複雜中有幾分愧疚,還有幾分逃避。
叔叔俯身,把小弟弟抱了起來。
“我們去樓上看電視好不好?”
小弟弟也跟當年的菲林差不多大,三歲左右,但卻明顯不如那時候的菲林機靈,說話并不連貫,隻是着急指着菲林的方向,也不知道想表達什麼。
父子倆上了樓去看電視。
于是一樓就隻剩下了菲林媽媽,還有外公外婆。
菲林站在門口,讀出來了自己是個局外人的氣氛。
此時她也才七歲,剛剛能上小學一年級。
可她卻過早地明白了,原來外公外婆這裡,也并不是她的家,而是一個收留她的地方。
因為她是媽媽和爸爸留下來的“爛攤子”。
她不能跟着媽媽一起出現在叔叔面前,因為會破壞别人純粹幹淨的幸福。
她是個拖油瓶,隻有盡量少出現,甚至不出現,媽媽那邊才會一切都進展順利,少一點心事和麻煩。
叔叔不想給其他男人養孩子。
而媽媽也不想留在過去那個留下了傷痛和辜負的家。
所以菲林成了唯一不被歡迎,并且是大家齊心協力不歡迎的對象。
這天晚上,她并沒有被重新送回鄰居那裡,甚至媽媽還陪着她一起睡覺了,就像小時候那樣,爸爸媽媽還沒分開時那樣。
媽媽跟以前一樣愛她,睡覺之前給她唱歌,還摸她的小臉蛋,說她長得太快了,一下子就變高了很多。
菲林很少說話,隻睜着大眼睛一直觀察媽媽。
媽媽真的還是她的媽媽嗎。
還是說,今天晚上是個特殊的例外,媽媽在補償她?
太早懂事會帶來一些負面效果,比如明明心裡有疑惑,但知道大人難做,于是哪怕有委屈,也不想再說出來。
菲林不像其他小孩子那樣,會因為事情不如意就打滾和哭,因為她知道,面前的境況并不允許包容她那樣任性。
她要更加乖巧一些,才能激發大人們對她的憐憫和愧疚。
如果她變得很不聽話,也許就會被狠狠心像個拖油瓶一樣被扔掉。
第二天醒來,媽媽果然和叔叔走了,帶着他們生出來的小弟弟,一點兒都沒有驚動她。
後來菲林就很少看到媽媽回來了。
有一次,她無意間聽到外婆和鎮上的其他人聊天。
“她爸就一點也不管?也太不像話了。”
菲林外婆歎氣:“誰讓我們心軟呢。”
“甯甯也乖,哎,這孩子生在别人家寶貝都來不及。生在我們家,就隻能受點苦了。”
“也是,甯甯我們也是看在眼裡的,這孩子這麼聽話,也隻能養着了。”
“怎麼不幫她改個姓?還叫張甯?”鎮上的人又問。
菲林沒有再聽下去。
她回到了樓上,隻當做什麼閑談都沒聽到過。
因為她乖,所以外婆他們心軟,不舍得不管她。
這句話深深烙印進了菲林心裡。
她這會兒已經上了二年級,學會了一些常用字,可以寫日記了。
她可以不再隻通過畫畫去記錄,還能通過文字去書寫。
可菲林的筆在紙上停留着,寫了幾個字,又頓了下來。
她能寫什麼呢。
把這些寫下來嗎,如果以後有一天,日記被别人不小心或者故意翻閱到,裡面寫下來的東西,就會證明她不乖,她是個有心眼的孩子。
所以菲林咬着唇,一個字也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