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本來也沒什麼懸念,長腦子的都知道他會選嫡子。
可該做的樣子還是要做。
“那就把永璜也帶上。”乾隆道。
皇後:“……”
怎麼感覺有點熟悉,當年先帝立了自家爺當太子,又怕表現的太明顯,有官員來攀附,有什麼事兒,就拉上和親王。
可這也就是掩耳盜鈴罷了,誰是太子誰是順帶,朝臣們心裡門兒清。
以後永璜、永琏大概又是一樣的套路了。
這樣也好,皇上重視永琏,永璜跟他同步,那肯定也不會忽視了永璜。
次日,永琏睡醒時,乾隆已經去上朝了。
妃嫔們來給皇後請安,永琏用過早膳就跑去找妹妹玩兒。
三格格有點奇怪地看看他,“二哥,你今日怎麼不念書?”
永琏:“……”差點忘了,原身好學,雖未進尚書房,但每日早膳後就開始提前預習《論語》,偶爾也會讀讀聖祖爺的《庭訓格言》。
他撓撓頭,“二哥過幾日就要進尚書房了,以後沒什麼機會陪你玩兒,所以就想趁這幾天,多陪陪你。”
三格格一聽,鼓了鼓臉頰,“你和大哥都要去讀書,就剩我一個人了。”
“你也可以讀書認字。”永琏道。
三格格驕傲的擡擡下巴,“我認識好幾個字呢。”
“幾個可不夠,你要認識多多的字。”既然有這個條件,多學點東西總是好的。雖然曆史上的和敬公主一輩子有人寵着,過得挺幸福,但如果她能多讀些書,可以給下面的妹妹們開個好頭。
乾隆寵女兒,應是不會反對公主們讀書的。
公主們讀了書,有了見識,說不定就有施展才能得機會。
永琏知道這很難,但先埋一顆種子再說。
三格格還真是個好學的寶寶,當即就拿來《百家姓》讓永琏教她念。
妃嫔們離開後,皇後聽嬷嬷說二阿哥去找三格格玩了,還有些奇怪,這孩子今日怎麼偷懶了?
到東配殿一看,兄妹倆正挨在一起念《百家姓》,永琏念一句,三格格奶聲奶氣的跟着學一句。
皇後眼中不由含了笑意。
此時,乾隆剛當着九卿的面,寫完密旨,将其珍而重之的放到了“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
這比先帝立儲的時候還好猜。
現在皇上就倆兒子,大阿哥生母早逝,出身也不高,二阿哥中宮嫡出,得先帝賜名。
那密旨上寫的,當然是後者的名字。
朝臣散去後,乾隆留莊親王允祿,和親王弘晝說話。
“永琏那孩子,對算學幾何感興趣,精通這方面的官員不多,朕又不想讓傳教士教他,思來想去,還是選宗室教他更合适。”
乾隆說着,看一眼弟弟弘晝,“五弟倒是有空,但你幾年不碰算學幾何,估計忘得差不多了吧?”
弘晝一聽算學腦袋就疼,這東西連四哥都學不懂,自己更抓瞎,讓他教倆侄子,那也太難為人了。
而且永琏那小子聰慧過人,到時候萬一他這個師父還不如學生,豈不成了笑話?
弘晝忙道:“可不是麼,咱們小時候學的那點算術我早忘光了。”不僅算術忘光了,連四書五經也忘得差不多了,畢竟雍王府沒有讀一百二十遍的規矩。
不愧是一起長大的好弟弟,就是默契。乾隆心下滿意,面上卻為難的皺起眉,“那可怎麼辦?朕本來還想着讓你帶帶永璜、永琏。”
“這不是有十六叔嗎?十六叔最擅長這些了。”弘晝看向允祿。
不等允祿說話,乾隆就皺眉:“讓十六叔給兩個毛孩子當師父,着實有些大材小用了。”莊親王可是先帝指定的輔政大臣之一。
弘晝立刻道:“聽說當年十六叔也給皇兄當過師父呢。”
“當年十六叔教導朕,如今又教導朕的皇子,說出去也算一段佳話。”乾隆笑,“那就麻煩十六叔了。”
允祿:“……”雖然感覺哪裡不對,但自己确實比弘晝更擅長,他于是鄭重領命。
乾隆道:“兩個孩子估計下個月才能正式入尚書房讀書,十六叔先不忙着準備。”
允祿颔首,還說要把聖祖爺教皇子用的算學教材找出來,學完啟蒙教材,還有一整套《數理精蘊》可以學。
乾隆欣然應允。
允祿告退後,乾隆勾勾唇角。
他這位十六叔,雖沒什麼野心,但輩分和名望在那擺着,又有先帝遺诏在前,許多宗室都往他身邊湊。
看似是聚會玩樂,但誰知道他們關起門來讨論什麼。
乾隆不擔心十六叔有什麼壞心思,卻怕他被有心之人利用。不如給他安排點既重要又沒權力的差事,讓他忙一點兒,也就沒時間和宗室們湊一起了。
而且十六叔确實是宗室裡最擅長算學幾何的,能力上也是無人能及。
如果以後永琏能順利繼位,十六叔勉強也能稱得上一句兩代帝師,多有面子啊!
真是沒有比十六叔更适合的人選了!
他看向一旁喝茶的弘晝,含笑道:“五弟今日倒是機靈,看懂了朕的眼色。”
弘晝一臉懵:“啊?啥眼色?皇兄給臣遞眼色了嗎?”
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