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當事人的心理,仿佛霧裡看花,雖然能夠看到那朵花的輪廓,卻看不清晰。
也許隻有親身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才能提供答案。他很想聽聽劉凱璇的想法,她
的意見會對他的寫作有幫助。
“ 我這裡有份義務心理咨詢工作,此次訪問的對象是位華裔女子,你願意作為翻譯
同我去走一趟嗎?” 鐘思教授問劉凱璇。
“ 好的,我同您一起去。”劉凱璇同意。
這位華裔女子住在一幢政府樓裡,在美國的每個大城市裡都有這樣的由政府福利機
構提供的住房,以供那些付不起房租的低收入人士居住。
那是繁華的大城市裡陽光照不到的黑暗角落,在那裡家庭戰争時時爆發,酗酒吸毒
暴力幾乎天天發生。
“ 這裡的住戶裡有毒販,竊賊等等,還有殺人犯,曾經有位女子刺死了自己的丈夫,
因為他經常對她家暴,毆打折磨她。”鐘思教授對劉凱璇說。
踏進這幢樓,鐘思教授的表情頓時凝重起來,劉凱璇雖然竭力掩飾内心的緊張,卻
也不由自主地提高警惕,加快腳步。
果然在電梯裡就遇見了腳步踉跄的醉漢,衣衫肮髒,酒氣熏天,斜眼上下打量着他
們,仿佛是在奇怪這個常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怎麼忽然會有長相俊美、氣質
高雅的人出現。
找到門牌号,輕輕敲門,不久就有人來開門,是位三十多歲的少婦。
她問:“ 你們找誰?”
“ 林小蘭。”
“ 我就是。”
雖然臉色有些憔悴,但林小蘭仍不失為一個相貌端正的女子。房間很小,光線暗淡,
角落裡有張搖籃,劉凱璇走近,才看見裡面躺着一個胖胖的嬰兒,正在熟睡。
“ 我兒子,剛滿周歲。” 見劉凱璇注視着嬰兒,林小蘭說,臉上出現一絲笑意。
漸漸打開了話匣,林小蘭坦然地講起了她的身世,她成長在中國大陸小縣城一個重
男輕女的家庭,父親盼望能有個兒子傳宗接代,可是母親接連生了兩個都是女兒,
而她作為第三個女兒的出生更讓母親的處境雪上加霜。
母親是家庭婦女,沒有工作,父親脾氣暴躁,隻要稍有不滿之處就必然要怒吼,然
後将母親痛打一頓。家裡每天地動山搖,鬼哭狼嚎,年幼時每次家庭暴力發生時,
她都會害怕得躲在牆角裡大哭。
後來她長大了些,對這場面司空見慣,她不再哭泣,開始痛恨那個冷酷無情的父親,
也厭惡那個軟弱無能的母親。
她記着很清楚有一年過春節,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放鞭炮貼春聯吃年飯慶祝,但她
家卻是一如既往的冷冷清清。父母不知為何為小事又發生争執,父親對着母親就是
一頓劈頭蓋臉的毒打,十歲瘦小的她第一次挺身而出,勇敢地護着母親:“ 不要再
打媽媽了!”
但父親順手就賞了她重重一個耳光,打得她眼冒金星,耳膜嗡嗡響。她呼痛,父親
說的一句話林小蘭終生沒法忘掉,他惡狠狠地罵道:“ 打死你,打死你個多餘的東
西!”
從此以後,林小蘭就經常挨打了,有時并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什麼事情,而是父親
心情不好,随時随地找個借口就将她痛打一頓。
在這樣一個家庭長大,林小蘭從來沒有感受到絲毫的溫暖和快樂。她的心,被滿滿
的痛苦悲憤怨恨充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