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時間到了。
飯廳的一張長條桌子上,鋪着潔白的桌布,擺放着午餐的内容:主菜是餃子,另外
還有沙拉,火腿肉,水果,甜品,冰激淋等,任憑各人自由取用。
大家自覺地排好隊,拿着盤子自取各人愛吃的東西,然後找位置坐下,邊聊天邊吃
喝着。
劉凱璇和何焱正巧鄰座,他們沉默地吃着各自盤中的食物,沒有交談。
對面坐着的是顧菲菲和黃文瑞,兩人卻是談笑風生,對一部新上映的熱門電影搶着
發表着各自的意見,同他們的沉默正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忽然,何焱發現劉凱璇轉過臉來,在專注地看着他吃餃子。
“ 有什麼問題嗎?” 何焱好奇地問。
劉凱璇搖搖頭,表示沒有。但她又随即問道:“ 餃子好吃嗎?”
何焱點頭,說道:“ 挺好吃的。”
“ 這些餃子是我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包的,我們包了一上午。” 劉凱璇說。
給這麼多人包餃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恐怕要包上近千隻吧,難怪她們忙碌了
一上午。
“ 你們辛苦了,謝謝你給我們做了這麼好吃的餃子。” 何焱很有禮貌地道謝着。
“ 不客氣。可是如果我早知道你這麼吃的話,我就省得包了。” 劉凱璇笑道。
原來何焱吃餃子時,用的是西餐的吃法。他先用餐刀把餃子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
然後他文雅地拿起叉子叉着吃,先吃皮,再吃餡。
“ 我有次帶一個新來的中國同學去吃漢堡包,沒想到他是一層一層掀開吃的。他先
吃最上面的那片圓面包,再吃中間的生菜和肉,然後再吃最下面的那片面包,當時
我也特别看不慣。” 像是讀懂了劉凱璇的心思,何焱也笑道。
他們對望了一眼,輕快的笑容将彼此之間的距離仿佛瞬間拉近了。
世界各地的人們,由地域、物産、風俗習慣的差異,千百年來自然形成了不同的飲
食文化。居住在内陸,海島,沙漠,高原的不同民族的人們,日常食品各不相同。
從熱帶水果到北極貝,從法式大餐到韓國料理,大千世界,山珍海味,無所不有。
了解各種不同的飲食文化,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 有個問題想請教你,吃西餐的時候,是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呢?還是左手拿刀右
手拿叉呢?我總是記不住。”劉凱璇問。
何焱笑道:“ 無所謂,在美國沒有那麼講究,左右手都行。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場合
應該是左叉右刀。”
“ 哦,是這樣。謝謝。” 劉凱璇說道。
“ 還有什麼問題嗎?” 何焱問。
“ 暫時沒有了,等我想起來再請教你。”劉凱璇笑道。
午餐結束後,鮑柏拿起話筒,告訴大家今天的午餐是由劉凱璇和幾位同學所準備的,
感謝她們付出的時間和勞動。
鮑柏還特地提到了自己也包了一個餃子,是打着補丁的,形狀奇特。如果哪位同學
不幸吃到了,希望别介意,引起了一片善意的笑聲。
大家熱烈鼓掌,在掌聲中,劉凱璇的心情愉快,覺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
情,她還是平生第一次為這麼多人包餃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