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你就是我千年等待的天使》
第十章 成長曆程
就在肖雲飛幾人山窮水盡,幾及絕望的時候,陳二叔從家亮口中得知他們的境遇後,讓家亮找他們回來,好好數落半天。看到幾個孩子蓬頭垢面,心疼地讓二嬸為他們做飯。肖雲飛記得那天他們見到一桌豐盛的飯菜,眼裡泛着綠光,就象從深山密林中活着走出的野人一樣,隻差沒用手抓了。
在陳二叔朋友的推薦下,幾人終于在江蘇金壇縣一個建築公司承包的工程做泥水小工,日薪25元,工作十小時,在工地住宿,飯費公司先墊付,月底結算。不管如此,他們總算有了安身之窩,解決了生存問題。
由于工地在遠郊區,幾個人是在第二天上午十點到達工地。工程是一棟八層的寫字樓,公司承接外牆粉刷貼磚。工地保安聽完他們的介紹後把肖雲飛們帶到臨時辦公室。
“于工,這是來找你的。”
一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站起來,他瘦高身材,戴着一副眼鏡,看上去文質彬彬。
“你好,”幾個人背着行李,齊聲向對方問候。
“噢,來了,老方(陳二叔朋友的朋友)介紹來的吧。”
幾個人點點頭。
“小範,你把他們先安排到宿舍去。”他轉身對屋裡一個年齡和肖雲飛相仿的小夥子吩咐道。
宿舍就在工地的西北角,所有的施工人員都住在那裡。其實所謂的宿舍是用兩排鋼管支撐搭建的,屋頂和牆壁安裝上劣質的石棉瓦,便成了幾十人住的房屋;雖然遮風避雨,卻擋不住酷暑嚴寒。在這裡,不是冬暖夏涼,而是冬寒夏熱。
五人進入屋内,立即被屋裡的汗臭味、腥臊味熏得直捂鼻子,哪個叫小範的小夥子手捂鼻嘴,罵句“這幫人把屋裡搞得和豬圈一樣”,手指一側空的鋪位,“你們就住那邊,安置好到辦公室來”,甩手走出屋外。
“這怎麼住啊,”唐家亮捂着鼻子,委屈說。
“他媽的,這跟豬圈真差不多,什麼味都有。”鄭大海罵罵咧咧。
“算啦,有個窩住就行,起碼我們不挨餓。”李濤在旁安慰道。
“将就吧,鄭爺,有吃有住比整天露宿街頭強。”揚國強冷嘲一句。
肖雲飛沒有說話,打量一下屋内,室内足足有40米長,7米寬;兩排也是架子管搭設的床架一通到頭,上面鋪放用雜木拼做的鋪闆,還散發出刺鼻的異味;大門四周留出很大空當,方便人員進出;牆壁隔三四米安裝一扇對開的鐵窗,已經鏽迹斑斑;十幾頂蚊帳稀稀落落,東倒西歪的吊着,髒兮兮的,可能很久未洗;幾乎所有的被子都沒有疊放,雜亂零散,不用說是工人早晨上班時被子一掀,蹬被下床;床頭偶爾放着一些雜志書報,上面印着半裸妖豔的美女圖片;無人住的鋪闆上更是淩亂放着幾十個瓷盆,裡面擱放筷子、勺子;順着兩排床鋪上面,兩根通長的鐵絲搭挂着一條條毛巾,烏黑斑斑;床下散亂放着各種布鞋、皮鞋、拖鞋,以及未洗的襪子、衣服等雜物。
“幹淨不幹淨,在于自己,”肖雲飛搖搖頭,歎了口氣,“不管怎樣,我們總算有個安身之所,再苦,再累,再髒也得忍着。我們就住北邊的大通鋪,這邊人少點,歸置一下吧。”
大家七手八腳把被子行李放下,把睡覺的位置整理一下,也順便把屋裡清理一遍。
就這樣,幾個人正式開始了打工生活。
第二天清晨六點鐘,屋裡四十多人開始陸陸續續起床,七點鐘準時上班,一個小時洗漱、吃飯時間,然後手拿瓷盆飯碗,開始排隊打飯。
吃完早飯,幾個被安排在第五班組,由于無一技之長,隻能做小工,專門運輸材料。第五班組負責大樓的正面外牆瓷磚粘貼,班長也是江蘇人,不過是南京附近地方的,名字叫馮小強,有4年的瓦工工齡,技術娴熟,人也很開朗熱情。他三十出頭,常年在工地風吹日曬,皮膚黑得發亮,眼角早早細密皺紋,一看便是飽經生活磨砺的模樣。昨天中午和肖雲飛等人一起吃飯的時候,已經開始認識,再加上大家都是年輕人,和幾人老家相距又很近,話音也近似,聊起來就很投緣,很快就熟了,關系自然也融洽。他比肖雲飛們年長三四歲,肖雲飛們都叫他“強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