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親王和李清平跑了幾圈回來時,慶妃帶着兩個小的在玩投壺。
“慶母妃?”
宣親王率先下馬,将李清平也扶下馬後,宮人将兩匹馬牽下去,兩個人到慶妃跟前請安。
這還是李清平第一次見到慶妃。
作為盛寵十幾年不衰的寵妃,慶妃自然是姿色佼佼者,哪怕生育了數個兒女也絲毫沒有影響,反而更有成熟的韻味。但她也沒有高高端着,反倒是一位和藹可親的長輩。
“是蘊淳啊。”慶妃笑着朝宣親王點點頭,說道:“你們家钰瑾本宮是越看越喜歡,和你小時候一樣讨喜。”
又逗着人說:“本宮讓她喊慶祖母她還害羞得很,你快來教教你閨女。”
大姑娘紅着耳朵站在宣親王身邊,聽她阿爹道:“來,钰瑾你自個兒說說為什麼不叫祖母?”
“……”大姑娘擡眼,似乎在嗔怪親爹也不幫自己說兩句就把問題抛回來,但還是笑着說:“慶娘娘還那麼年輕漂亮,喊祖母不得喊老了呀?”
慶妃被說得高興了:“哎呦這嘴是真的甜。”
十一公主在旁邊也不覺得稀罕。畢竟她也喜歡大姑娘呀,反倒是誰不喜歡大姑娘她跟誰急。
“這位就是李夫人吧?初次見面,做長輩的也沒什麼禮物,這個镯子拿去玩吧。”慶妃又開心地和李清平打招呼,說着就褪下手上戴着的翡翠镯子給她。
李清平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事,略微驚訝地瞪大了眼,镯子放在跟前也不知道接還是不接。
慶妃柔聲說:“上回舒怡用钰瑾教的法子給本宮鈎了件坎肩,本宮很喜歡。聽聞是你教的钰瑾,又間接指點過舒怡,那自然是你有功勞。你别說,舒怡這孩子打小就坐不住,女紅更是不樂意學,那次居然花了大功夫給本宮鈎坎肩,可給本宮欣喜壞了。”
十一公主在旁邊跺腳嬌嗔:“母妃!”
慶妃都這樣說了,李清平自然是要收下镯子,然後笑道:“公主悟性好,亦有孝心,妾鈎毛線都是用來打發時間的,還得是公主自己樂意學才行。”
聞言,慶妃面上笑容更深了。
不卑不亢、不邀功、不谄媚,果真是個好孩子,難怪能養出大姑娘這樣的孩子來。
宣親王妃那孩子慶妃是喜歡的,李側妃是側妃位當初見過幾面,她對李側妃也感官頗好。如今李清平也深得她心。這三姐妹都是養在李家老祖母身邊的,老太太真是會養姑娘,三個姑娘品行都是難得。
啧,所以宣親王一下得了三個這樣好的妻妾?真是有福了。
慶妃想起自己大兒子越親王後宅那些糟心事兒,不由得羨慕了一瞬。不過想到宣親王那位同樣糟心的母妃及硬塞進去的楊側
妃,慶妃又覺得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如今在行宮裡,得空帶着钰瑾去本宮那裡坐坐啊。”臨離别前,慶妃拉着李清平這樣說道。
李清平笑着應了。
回去自己院子裡時,宣親王說:“慶母妃與人往來向來看眼緣。在宮裡與她關系最好的不是皇後、三妃,反而是六個嫔裡最不起眼、隻喜歡在自己宮裡琢磨書畫的襄嫔娘娘。慶母妃為人亦和善,你與她交好并無壞處。”
李清平點點頭說自己知曉了。
看着她一張認真的小臉,宣親王笑着摸摸她的面頰說:“無妨,你隻當是尋常長輩去交往就行,不要太拘謹。”
李清平笑笑,轉頭去張羅晚膳要用什麼了。
後邊在行宮的日子,宣親王跟着皇帝處理公務,李清平則領着大姑娘到處玩,偶爾去慶妃那邊請安坐坐,快快活活。
偶爾皇帝會來慶妃這邊坐坐,李清平碰上過一兩回。不過她又不是宣親王妃,連皇帝正經兒媳婦都算不上,皇帝也沒多留意過她,反而問過幾句大姑娘這個孫女。
這日李清平前腳剛走,皇帝後腳就來了。
慶妃招呼着皇帝,皇帝端着茶盞道:“你倒是和老大家那個夫人說得來話。”
對于這個寵妃的性子皇帝自诩了解,要真不喜歡的早把人擋在外邊了,哪能來得那麼勤說話。
聽出皇帝話語裡的試探之意,慶妃不慌不忙道:“這不是小十一和平陽縣主玩得來,兩邊就往來多了。且那孩子……若我們的三公主還在,應該也是她那般大了。”說到最後,慶妃說話間帶上了些感慨懷念。
她口中的三公主可不是如今序齒三皇女且和親去了外邦的安國公主,而是慶妃出生四個月就早夭沒來得及序齒的長女。
那位早夭的公主要真能立住長大成人,也的确和李清平差不多的年紀了。
皇帝似乎也想起來了,憐惜地看了慶妃一眼,寬慰道:“多年過去,三公主想必也早已轉世新生,你也不必多加傷懷。如今你有了十一,也該往前看。”
慶妃嘴角一扯,低着眉眼應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