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順十七年春,工部侍郎李元修之女李清菁嫁皇三子宣親王為正妃。
李家點王妃胞妹李清妍、堂妹李清平為王妃陪嫁媵,大婚第二日宣親王将二人分别冊為側妃、夫人。
這日李清平适才起身,就聽聞正院傳來好消息:宣親王妃有喜了!
李清平身邊的大丫頭雲素伺候她更衣洗漱,說道:“今早王妃感到不适,便請了大夫看脈,這不看出個好消息?主子爺高興,賞了正院伺候的,這會兒進宮報喜去了。”
李清平就笑着說主子爺是應該高興的。
宣親王與宣親王妃大婚已有兩年多,府上後邊進的另兩位夫人先後生下兒女,正院卻遲遲未有動靜,難免讓人有些着急。不過如今好了,宣親王要有嫡出的兒女了,自然是前頭妾室所生的兒女不能比的。
用過早膳,李清平親自選了禮物,帶着雲素往正院去。
宣親王臨進宮前還說不讓旁人随意打擾王妃養胎,不過李清平不是别人,倒也無所謂了。
還沒進門,就聽見屋裡頭一陣歡聲笑語,李清平便知李側妃早就到了。
“姐姐來了,快來坐。”
李側妃知道這會兒不會再有旁的不長眼的來正院,定是自家姐妹,一見人果然是李清平,立馬就笑着招呼她。
李清平先是給宣親王妃請安,王妃直接拉着她坐到身側,三姐妹親熱一番,然後李清平才朝李側妃說:“你今兒到的可早。”
“昨夜睡得早,便也起得早了。”
李清平讓雲素上前來,遞給宣親王妃兩個大靠枕,說:“娘娘也知道妹妹平日閑來沒事做就喜歡讓自己舒坦,這不前幾日才做好的,今早一聽娘娘有喜,就給拿來了。”
宣親王妃笑道:“你個懶猴兒,哪好意思要你新做好的。”
李清平滿不在乎說:“我自個兒日後再做就是了,但娘娘如今是雙身子,舒服最重要。”又撒嬌道:“還要指望娘娘不要嫌棄我的禮物拿不出手呢。”
宣親王妃看過,她們姐妹三人的手活兒她清楚,就知道這是李清平自己一針一線做的,當下歡喜說:“我妹妹親手做的,怎會拿不出手?”又直接用上了,靠着果然舒坦,待日後哪怕月份大了,也隻會更舒适,當下更開心了。
“娘娘喜歡就好。”
一旁的李側妃見狀搖搖頭說:“果然還是姐姐會讨娘娘歡心,我就差遠了。”
宣親王妃點她鼻尖,嗔道:“都多大人了。”
玩笑過後,李清平問宣親王妃:“聽聞娘娘是身子不适才請的大夫,如今可還好?”
“今早有些害喜,現下倒是還好,不過大夫說隻怕還有要一段日子才消停。”宣親王妃懶洋洋說,又笑道:“可見是個鬧騰的孩子。”
李側妃皺眉:“可不要鬧騰,要乖乖的,娘娘也好受些。”
李清平在旁也點點頭。顯然比起才那麼大點的胎兒,二人更關心宣親王妃的身子。
宣親王妃搖頭,知道她倆是想自己好:“哪說得準呢,也是因人而異,總歸對這個孩子我與王爺都是極為期待。”
姐妹三個說了會話,宣親王就從宮裡回來了,還帶回一堆宮裡的賞賜。皇上的、皇太後的、皇後的,還有宣親王生母獻妃的,也不知來了幾十個小太監,總之堆滿了正院。
宣親王在正院見了李清平兩個也不意外,說:“也好,你倆平日可來陪王妃解悶。”
李清平兩個應了聲,見王爺似是有話和王妃說也不多留了,起身便向宣親王與王妃告别。
出了正院,李側妃向李清平道:“我去姐姐那坐坐。”
姐妹倆就親親熱熱一道往李清平的院子去。
正院裡,宣親王與王妃商量道:“如今你有了孩子,且身子骨不好,須得好生養着,爺想着把钰瑾交給旁的帶着一段時日,待你一切妥當再接回來。”話是這樣說,這個時日肯定不短。懷孕生子坐月子,還要等小的長大,怎麼也得兩年左右。
府中大姑娘钰瑾乃王妃進門前宣親王一侍妾所生,侍妾身份低微沒法自個兒養孩子,大婚後便由宣親王妃養着。
那孩子實際也不小了,但到底還需要照顧,宣親王妃懷了孩子難免會對她有疏忽。
思及此,王妃點頭道:“王爺考慮得周全,妾身也多謝王爺體恤。隻钰瑾在妾身膝下養了這些日子,到底有感情,一下子見不着還是稍微不舍。”
“這有什麼的。”宣親王一拍大腿道:“便由李側妃帶着,她來尋你說話時,便把钰瑾也帶上。”
宣親王妃卻搖頭:“她呀,尚是一團孩子氣,又被家裡寵慣了,哪會帶孩子。不如讓清平帶着,妾身更能放心。”
宣親王無所謂,都是王妃的妹妹,誰帶都行。
于是這事兒就這樣決定了,主子一聲令下,下頭的人都動起來,李清平和李側妃剛坐下沒多久就收到這樣的消息,頓時又起身了。
“快讓人把我旁邊的房間收拾出來,叫大姑娘住進去。雲素你去盯着點,叫他們快手點,别磨磨蹭蹭的。”李清平這樣吩咐,雲素就去了外頭。
李側妃在旁道:“是了,娘娘有孕,有時候顧不上大姑娘,怪不得叫姐姐你幫忙照顧。”
李清平卻有些忐忑:“我與大姑娘隻見過兩三面,況且我也不懂得如何照顧孩子。”
李側妃寬慰她說:“哪裡叫姐姐親自照顧,身邊那麼多伺候的,姐姐隻需問過關懷了,也就罷了。”
“這哪叫養孩子。”李清平搖搖頭,朝她無奈笑笑,但沒再說了。
大姑娘一行很快過來了。大姑娘四歲多了,身邊早沒了奶娘,隻一個嬷嬷并一個丫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