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楊婵傳奇【洪荒+哪吒+寶蓮燈+封神】 > 第79章 太華山下

第79章 太華山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北俱蘆洲太華山,雲霧缭繞,神秘而莊嚴。楊婵的本尊西嶽神女端坐在大殿之中,周身散發着聖潔而威嚴的氣息。她微微皺眉,眼神中透着一絲凝重,對着下方的鬼方國大祭司緩緩開口,“大祭司,此番命你等去尋找玄鳥的蹤迹,這關乎重大,切不可掉以輕心。”

大祭司微微躬身,臉上滿是疑惑,小心翼翼地問道:“神女,可這玄鳥究竟為何物?我們又該往何處去尋呢?”

西嶽神女輕擡衣袖,神色平靜地說道:“東華帝君曾有指引‘海岱沃壤有玄鳥’這其中的線索,便要你等細細去琢磨探尋了。”

大祭司低頭思索片刻,眉頭緊皺,口中喃喃:“海,莫非是北海邊?岱,莫非是山?如此說來,我們便往海邊和山中去尋找便是。可這玄鳥,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鳥呢?”

西嶽神女微微沉吟,心中也在思索着玄鳥的模樣,而後說道:“我想,這‘玄’字,定是玄之又玄的意思。這玄鳥,想必是極為神奇、與衆不同的鳥。大祭司,你便去尋那些形态奇異、周身散發着神秘氣息的鳥吧。”

大祭司恭敬地應了一聲,“是,神女,我等定當竭盡全力,尋找玄鳥的蹤迹。”說罷,便轉身退下,召集手下,準備前往海邊和山中探尋那神秘的玄鳥。

暮色漫過鬼方國,楊婵凝視着田間勞作的百姓佝偻的身影,耳邊回響起陳塘關集市上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孩童追逐嬉鬧的歡笑聲。

殷夫人治理時,陳塘關商船如梭、燈火徹夜不息,那份将荒蕪之地化作人間樂土的魄力,此刻如同一簇火苗在她心間燃起。

她的目光掃過城中坍塌的屋舍、幹涸的水渠,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指尖靈力微顫,在掌心勾勒出陳塘關布局圖的輪廓 —— 四通八達的街巷、鱗次栉比的商鋪、固若金湯的城牆,每一處細節都深深烙印在腦海。

功德分身在陳塘關曆練,所得皆回饋本尊之處,她着實受益匪淺。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既然接下了西嶽神女之神位,楊婵不敢不做事爾。她暗自研習殷夫人治世之道,以兵法謀略規劃農田水利,用靈氣改造貧瘠土地,從重建學堂啟蒙百姓開始,一步一步将鬼方國從廢墟中托起,讓這裡也能升起袅袅炊煙,讓百姓臉上重現幸福的笑容。

雖然身負傳承,掌握無數前輩留下的道理,但她并不擅專行事。哪些是當前人族能用的,哪些是拿出來也沒用的,需要分辨。不能一股腦都丢出來,也不能不分主次高低。

比如傳承中有很多關于風雨雷電的成因之類的道理,也有關于農具、種子、水土等之類的知識,楊婵就覺得還是後者更加重要。先要填飽肚子,才能探索世界。

她不斷召集鬼方國的一衆祭祀與官員,虛心聽取衆人的意見和建議,結合陳塘關新政和本地情況,制定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以傳承中留下的新生産技術為基點,從鼓勵農耕到發展商業,從加強教育到修繕城池,每一個方面都盡量考慮得周全。雖然經驗不足,導緻總會出現一些問題,她一件事一件事去做,慢一點,但是要做好。

原本北俱蘆洲因為罡風、煞氣、煙瘴、封印等重重不利因素,導緻此地靈氣稀少,甚至于不太宜居,本地人族半在蒙昧之中,文明之光尚且不曾照耀全部族人。

楊婵到來之後,立志庇護一方,頭一件事就是不斷梳理天地靈脈,理順靈氣,疏通靈氣。她并不像一般的神明一般,将絕地天通後人間那來之不易的靈氣視為禁脔,而是慷慨的給予百姓使用。

靈氣的注入,等于生産力出現大跳躍,結合新出現的生産技術,一下子就帶來了改變。當一位神明,願意造福于民的時候,真的是立竿見影。

在她的努力下,鬼方國的發展漸漸步入正軌,百姓們對她的贊譽也越來越高。

而楊婵,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成長,逐漸展現出了一位神女應有的風采。

鬼方國仿若脫胎換骨,以一種充滿原始野性與蓬勃活力的姿态迅猛發展。

農事活動中,百姓們以一種近乎本能的激情投入其中。他們在廣袤的田野上肆意呼喊,那聲音粗犷而豪邁,仿佛是與天地的對話。手中的新式農具灌注了靈氣,揮舞得虎虎生風,翻耕着土地,播撒下希望的種子。每一滴汗水都閃爍着對豐收的渴望,每一次勞作都彰顯着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這裡的氣候,已經在神女的改變下,開始變得适宜農耕。

商業貿易也變得空前繁榮,集市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商人和貨物彙聚于此,形成了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攤位上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有本地特色的獸皮、草藥,也有從遠方交換而來的奇珍異寶。人們操着不同的口音,讨價還價聲、叫賣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首充滿生機的市井樂章。因為吃穿都有了餘量,剩餘産品開始變多,貿易得以發展。

村落的建設同樣别具一格,房屋以天然的石材和木材搭建而成,灌注靈氣之後極為結實安全,又保留着原始的質感與紋理。建築風格粗犷而大氣,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完美融合,仿佛是從大地中自然生長出來的一般。衣食之外,安穩,才是百姓最重要的需求。

在軍事力量的提升上,楊婵将畢方所授的蚩尤戰陣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鬼方國的祭祀們。祭司們在幽暗的密室中,日夜鑽研,口中念念有詞,雙手不斷比劃着神秘的手勢。在擁有靈氣之後,祭司們重新擁有了溝通天地的力量。經過無數個日夜的苦練,他們終于掌握了戰陣的精髓。

楊婵立于鬼方國祭壇之上,引導靈氣如溪流般注入百姓眉心。她看着那些渾濁的瞳孔因靈氣入體泛起微光,卻在引導他們感應道韻時,感受到如鐵壁般的阻滞。

連續三日不間斷的灌注後,百人中僅有三兩人能讓靈氣在丹田凝成細如遊絲的氣旋,其餘人皆如石沉大海,任她如何輸送靈氣,都再難往前寸進。

罷了,即便難入道途,咱們也能練出鋼筋鐵骨。靈氣源源不斷灌注,即便不能令世人領悟道法,但靈氣入體,也是有了代替血食強健肉身的基本要素,使得習武不再是人間富戶才能做的。她袖中飛出十二枚玉簡懸浮半空,每枚都刻着淬煉肉身的運勁要訣。這些都是傳承中的内容,她梳理之後取出最适合鬼方國人的部分。

月光穿透玉簡投射出淡金色人影,在荒地上演練着劈、刺、挑、掃的要領,人群中響起此起彼伏的悶哼——有人在紮馬步時顫抖着挺直腰杆,有人在揮劍千次後掌心磨出血泡卻仍不肯停歇。盡管沒有靈氣入體的輕盈感,但若細看,他們瞳孔裡跳動的火光,比任何仙法都更熾熱。

楊婵立在演武場中央,袖中拂出的靈力化作十二道金光,分别點在百姓丹田、命門等大穴。她低喝一聲“凝神”,便見衆人原本佝偻的脊背逐漸挺直,常年握鋤的手掌泛起健康的淡紅,就連鬓角霜白的老者,發絲間都透出新生的墨色光澤。

一名獵戶揮劍時不慎踉跄,卻在摔倒瞬間憑借突然爆發的腰背力量穩住身形,眼中閃過驚詫——他分明感受到,那些被歲月磨損的關節正在滲出熱意,如同生鏽的刀刃被重新淬火。另一名少女擦汗時發現,困擾多年的咳喘竟在連日修煉後消失無蹤,她深吸一口氣,胸腔裡湧動的蓬勃生機幾乎要破體而出。

月光下,人群的呼吸漸漸整齊如鼓點,雖無多少靈氣萦繞周身,皮膚卻泛起珍珠般的溫潤光澤,眼神亦從渾濁變得銳利。

楊婵望着這景象忽然明白,所謂大道三千,未必非要踏雲而上——當凡人以血肉之軀硬抗天道枷鎖,以汗血澆灌修行之路,這份向死而生的堅韌,何嘗不是另一種直抵大道本源的“氣”。也許,當初絕地天通之後,颛顼帝的底氣便來自于此,隻是沒想到後輩将之搞丢了。

終于,到了檢驗成果的那一天,在一片開闊的空地上,祭司們身着古樸的法袍,排列成整齊的陣勢。随着一聲令下,他們齊聲吟唱,聲音低沉而悠揚,仿佛來自遠古的呼喚。霎時間,天地變色,狂風呼嘯,一股強大的力量在他們中間彙聚。

緊接着,一個巨大的身影緩緩浮現,這便是衆人合力施展的法天象地之術。那身影高達數丈,身披戰甲,手持巨刃,雙目如電,散發着令人膽寒的威嚴。

這一壯舉,讓鬼方國的百姓們對神女的敬仰達到了頂點。他們深知,這一切改變都離不開神女的智慧與引領。

更有一重力量,雖然楊婵并未可以引導,但是女性的力量仍舊蓬勃而生,仿若解開了枷鎖。那些被傳統觀念束縛的創造力,此刻正噴薄而出,為鬼方國注入一股前所未有的鮮活力量。

都城的祭祀廣場上,聖火熊熊燃燒,火星裹挾着奇異符文,沖向漆黑夜空。女祭司沐身着綴滿星辰的祭袍,赤足踏在冰涼的玉石上,神情肅穆。她雙手捧着刻滿古老咒文的羊皮卷,朱唇輕啟:“神谕顯兆,今年春種青稞,依循星象指引,改良灌溉之法,必能豐收。商隊東行,将獲機緣,所得物資可保國之富足。”台下衆人紛紛跪地,頂禮膜拜。

田野間,女子們頭戴鑲嵌着神秘符文的鬥笠,這些符文經女祭司沐祈願加持,不僅能抵禦蟲害,還能吸納天地靈氣,滋養作物生長。她們翻耕土地的節奏,暗合星辰運轉之規律,每一鋤頭落下,都似在與大地對話。

工匠坊内,女工匠們精雕細琢,将蘊含自然靈性的玉石、獸皮制成精美工藝品。這些物件不僅散發着柔和光暈,還被女祭司賦予了護佑之力,備受周邊部落青睐,甚至沿着商路賣去了朝歌。

不少女子加入商隊,憑借神女賜予的功法錘煉,再無懼沙漠中肆虐的妖邪,穿越茫茫沙海,拓展貿易版圖。

随着女子地位的提升,鬼方國的社會結構迎來深刻變革。

往昔男性主導的祭祀決策,如今半數由女子參與定奪。

一次外敵來犯,女将軍璃手持神女賜予的冰魄長槍,槍尖所指,寒霜凝結。她引領女兵,巧妙利用地形與天象設伏,成功擊退敵人,打破了男性在軍事領域的長久壟斷。

阿木和妻子靈的家庭變遷,正是時代變革的生動縮影。曾經,阿木外出狩獵,靈操持家務。如今,靈憑借精湛的制陶手藝,成為工坊翹楚。她燒制的陶器,不僅堅固耐用,還能催生作物生長。阿木也主動分擔家務,兩人相互扶持,日子愈發和美。

随着時間的推移,随着靈氣的灌注,随着武力的增長,随着民風的改變,楊婵的神像在百姓們的心中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曾經那端莊秀麗的西嶽神女聖像,已悄然被一個更加威嚴強大的形象所取代。

百姓們心中的神女,變成了有着豹子般矯健尾巴,能夠靈活擺動,感知着周圍的一切危險;牙齒如老虎般尖銳,象征着強大的威懾力;頭發蓬亂卻不失威嚴,頭戴勝飾,閃耀着神秘的光芒;她的眼神犀利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間的一切;微微張開的嘴巴,似要發出震懾人心的呼嘯。這便是百姓們心目中,那位能夠庇護他們、引領他們走向繁榮的西嶽神女娘娘的形象。

他們懷着無比崇敬的心情,将西嶽神女的威名沿着商路向外傳播。在傳播中,也許是翻譯的原因,也許是簡化的稱呼,也許是民衆發自内心的崇敬,大家逐漸尊稱楊婵的神号為“西王母”,将她視為這片土地的守護神。而後,遙遠西北之地的鬼方國也在無數傳說故事中成為了西王母國。

随着神名遠揚,楊婵的功德金身越發凝練,無量功德與香火彙聚在西嶽神女廟。接受傳承後便是大羅金仙的修為,在一次次的頓悟和閉關後,開始緩慢提升。

寸心姐姐說過,百姓不會辜負她們的付出。即便她們因傳承之故一步登天,之後便難以提升修為,卻非絕對不行。從古至今的傳承者,大有突破極限成為準聖的存在。奧秘便在于此,付出多,收獲多。

在這裡,靈氣灌注之後,曾經荒蕪的土地變得富饒,集市上交易繁忙,孩童在街巷嬉笑玩耍,處處一片安甯祥和。

這一日,晴空萬裡,日光溫柔地灑在這片被神眷顧的土地上。忽然,一陣清脆悅耳、宛如仙樂般的鳥鳴打破了平靜。隻見天邊飄來一片青霧,一隻神鳥從霧中徐徐現身,正是青鳥。

青鳥身姿修長,流線型的軀體優雅而靈動,仿佛是天空的寵兒。它的羽毛閃爍着青金色的光澤,恰似黎明時分的第一縷曙光,又似被精心雕琢的琉璃。每一片羽翎都根根分明,邊緣處泛着柔和的光暈,随着青鳥的每一次振翅,這些光暈如同流動的星辰,璀璨奪目。它的眼眸明亮如星辰,透着深邃的智慧和神秘的光芒,仿佛能洞悉世間萬物。鳥喙呈鮮豔的朱砂色,恰似破曉時天邊的一抹紅霞,鋒利且帶着神聖的氣息。青鳥的尾羽修長華麗,仿若天邊的彩帶,在空中拖出一道夢幻般的軌迹,每一次擺動,都似乎在編織着天空的夢境。

正在廣場主持祈福儀式的大祭司,聽聞這不同尋常的鳥鳴,下意識地擡頭望去。當看到青鳥的瞬間,大祭司手中的法器“哐當”一聲掉落在地。他的雙眼瞪得滾圓,臉上滿是難以置信的神情,嘴唇微微顫抖,一時之間竟說不出話來。

作為大祭司,他熟知古籍中的記載——青鳥是北俱蘆洲的吉祥之鳥,隻有在聖明之主在位時才會降臨,帶來神的祝福與祥瑞。可如今國無君王,而青鳥卻實實在在地出現在眼前。

大祭司腦海裡轟然炸開一個念頭,嘴唇哆哆嗦嗦,不自覺呢喃:“莫非……這就是神女所說的玄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