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小院
楊天佑将新沏的茶盞推到瑤姬面前,蒸騰的熱氣模糊了他眉間的憂慮,“夫人,王母娘娘暗中籌謀之事,當真不與婵兒提個醒?孩子們至今還将她視作大敵。”話音未落,檐角風鈴叮咚作響,驚起院外栖雀。
瑤姬指尖繞着一縷銀發,望着茶湯中沉浮的茶葉輕笑,“天佑,你看這茶——沸水沖時翻滾劇烈,靜置片刻才見真章。”她擡眼望向遠處山巒,陽光給起伏的輪廓鍍上金邊,“婵兒已不是當年躲在我身後的小丫頭,她曆經生死,自有分辨是非的眼睛。若此時将我的揣測說與她聽,反倒擾了她的本心。”而且,我離開天庭久了,哪裡還敢保證所思所想就是對的呢。
楊天佑望着妻子眼中溫柔又堅定的光,輕歎一聲,“你總說要順應天道,可這天道……”話未說完,便被瑤姬用指尖按住嘴唇。
她起身将窗棂推開,風裹挾着草木清香湧進屋内,紗幔輕揚間,遠處傳來楊蛟舉石鎖的呼喝聲。
“我們為人父母,能做的不過是守好這方小院。”瑤姬目光追随着孩子的身影,“至于王母的心思、天庭的風雲,且由婵兒自己在風雨中看清。或許……”她唇角勾起一抹若有若無的笑意,“這也是天道給她的試煉。”即便天曾想要她全家的性命,可她從不曾恨天,仍舊敬畏天道。
織女和绛女的身影漸漸遠去,消失在桃花水畔。而在不遠處的桃花林中,牛郎靜靜地伫立着,目光緊緊追随着織女離去的方向,眷戀與無奈萦繞周身。
待織女的身影徹底消失不見,牛郎微微歎息一聲,喃喃自語道:“我又如何會不喜歡這位仙女呢?她善良、溫柔,還心靈手巧。隻是我終究隻是個凡人,不像堂兄那般,有着修煉的機緣。”此情無處說,不能說。若是說了,便要誤了那仙女一生。瑤姬仙子被貶之事,草堂之中是有流傳的,牛郎也聽過。
想起在草堂之時,他曾嘗試修煉上清仙法,滿心期待着能有朝一日,擁有保護母親的能力。然而,無論他如何努力,卻始終無法入門,這才明白自己并沒有修煉大道的根骨。
“我一介凡人,與她之間隔着天塹。即便心中有愛,又能如何呢?”牛郎的聲音中帶着一絲苦澀,“若強行在一起,隻會給她帶來麻煩,我又怎能忍心讓她受委屈?”我隻是中途離開之人,不值得仙女記挂在心。父母的舊事,不該重演。不适合的兩個人,便不要開始。
“也許,放手才是對她最好的選擇吧。”牛郎閉了閉眼,努力将心中的不舍與痛苦壓下,“希望她在星河一切安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謊話說給耳朵聽,偏偏弄紅了雙眼。
深吸一口氣,牛郎轉身,緩緩朝着陳塘關的方向走去。他的步伐有些沉重,背影中透着一絲孤寂,而那片桃花林,依舊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訴說着這段無疾而終的感情……
牛郎回到了那片他常年打柴的山林,努力将心中對織女的思念和怅惘壓下,專心緻志地砍柴。家中癱瘓在床的老父還等着他照顧,生活的重擔容不得他沉浸在悲傷中太久。
他揮着斧頭,一下又一下,汗水漸漸浸濕了衣衫。正當他專注于手頭的活兒之時,一陣微風悄然吹過,風中帶着些許異樣的氣息。牛郎下意識地擡手捂住眼睛,微微張開了嘴。
就在這時,一股奇異的感覺襲來,仿佛有什麼東西如同清泉一般,順着喉嚨流淌而下。他心中一驚,本能地想要咳嗽,可那股東西卻好似滑入了他的體内,堵在喉間,咳也咳不出來。
緊接着,他的腦海中突然光芒一閃,一本修煉之法憑空浮現,上書——《天罡三十六變》。牛郎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震驚與不可思議。他從未想過,在自己已經放棄修煉的念頭後,竟會有這樣一本神奇的修煉之法出現在腦海中。
“這……這是怎麼回事?”牛郎喃喃自語,眼神中滿是疑惑和驚喜。他試着去觸碰那本腦海中的修煉之法,一股龐大而玄妙的知識瞬間湧入他的腦海,讓他有些頭暈目眩,又感覺異常熟悉。
“天罡三十六變……這可是傳說中的高深仙法嗎?”牛郎心中湧起一股激動,“難道是上天憐憫我,給了我一次機會?”
他定了定神,看了看手中的斧頭,又望了望家的方向。想到家中的老父,他心中的激動稍稍平息了些。“不管怎樣,我得先回家照顧父親。等安頓好了,再好好研究這修煉之法。”
于是,牛郎收拾好砍好的柴,扛在肩上,邁着堅定的步伐朝着家的方向走去。而那本《天罡三十六變》,則靜靜地留在他的腦海中,等待着他去探索其中的奧秘。
在牛郎滿心疑惑又驚喜地帶着那本《天罡三十六變》回家之時,東華帝君正于上空靜靜地注視着這一切。他微微歎了口氣,一絲憐憫與感慨油然而生。
這癡兒,本是青丘之後,遠古風姓血脈,塗山氏的女子所生。從根源來看,他确實十分契合修煉這天罡三十六變。東華帝君思忖,如此良材,若因身為凡人而被埋沒,實在可惜。
便因念及此,東華帝君擡手一揮,一枚散發着柔和光芒的仙丹憑空出現,朝着牛郎的方向飛去。仙丹悄然沒入牛郎體内,瞬間,一股神奇的力量在牛郎身體中湧動,幫助他褪去了身上的凡塵之氣。
随後,東華帝君又将《天罡三十六》的修煉之法送入牛郎的腦海。自己雖能給予牛郎機會,但若想真正有所成就,還得靠牛郎自己的努力和悟性。
“至于你能修行到何種地步,就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了。”東華帝君微微搖頭,眼神中帶着一絲期待。他終究還是看不得世間那些愛而不得的遺憾,也明白牛郎身為凡人的無奈與痛苦。此番出手相助,既是惜才,也是希望能為這對有情人創造一絲可能。
希望你能把握好這次機會,改變自己的命運。東華帝君身影一閃,消失在了天際。
而此時的牛郎,對剛剛發生的一切渾然不知,滿心想着回家照顧老父,以及之後好好研究那本突然出現的修煉之法。
牛郎扛着柴回到董家村,遠遠就看到村老正召集着大夥聚在廣場上,熱鬧非凡。他心中好奇,加快了腳步走上前去。
隻見村老手中舉着一本精美的圖冊,滿臉喜色地對着衆人說道:“鄉親們呐,這是仙女走之前留下的。她心地善良,想着咱們董家村,特意把這紡織刺繡的技巧留了下來,讓咱們照着學。以後啊,咱村的紡織刺繡技巧就能出類拔萃,與衆不同,再也不會輸給下遊的精衛村了!”
衆人一聽,紛紛露出驚喜的神色,眼中滿是期待。大家圍攏過來,伸長脖子看着那本圖冊。隻見上面繪制着各種精細的紡織刺繡圖案和步驟,每一處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讓人一目了然。
“仙女真是大好人呐!”一位大嬸感慨道,“有了這圖冊,咱們以後的日子肯定能越過越好。”
“是啊是啊,以後咱村的繡品肯定能賣個好價錢!”旁邊的大叔也跟着附和。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随後,衆人便專心緻志地開始學習圖冊上的精細技巧。有的拿着針線在布料上仔細比劃,有的湊在一起讨論着針法的奧妙,廣場上一片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景象。
牛郎看着這一幕,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織女的善良和用心,讓他更加思念起她來。他默默想着,若是有朝一日自己真能有所成就,定要好好報答織女的這份恩情。他擡頭,正看到那棵高大的樹上落着一群鵲鳥。
此時的董家村,因為得到了織女留下的紡織之術,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喜悅的氛圍中,村民們的臉上洋溢着笑容,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村民們看到這群鵲鳥的到來,都覺得十分喜慶吉祥。大家紛紛圍攏過來,拿出家中的食物,小心翼翼地投喂着這些鵲鳥。
“這鵲鳥來得可真是時候啊,定是給咱們村帶來好運的。”一位大叔笑着說道,“以後就叫喜鵲好了。”
“是啊,喜鵲好啊。仙女給咱們留下了這麼好的紡織之術,現在又有喜鵲降臨,咱們村以後肯定會越來越好的。”旁邊的大嬸也跟着附和。
牛郎看着這熱鬧的場景,心中也感到一陣溫暖。他走上前去,加入到投喂喜鵲的隊伍中。看着這些靈動的鵲鳥,他不禁想起了織女,心中默默想着:“這份恩情,我定不會忘記,希望你一切安好。”
從那以後,董家村的村民們便将這群喜鵲視為吉祥鳥,精心地養了起來。每天都會有人來給鵲鳥們送食,而鵲鳥們也似乎習慣了這裡的生活,經常在村子上空盤旋,叽叽喳喳地叫着,為村子增添了不少生機和活力。
自織女留下那本珍貴的紡織刺繡圖冊後,董家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憑借着圖冊上的技巧,再加上自己的鑽研和努力,紡織刺繡水平日益提高。他們精心制作每一件繡品,以精細的針法、華美的圖案和純手工的品質,在周邊地區漸漸有了名氣。
随着時間的推移,董家村的繡品聲名遠播,吸引了衆多商客前來采購。村裡的經濟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而下遊的精衛村,看到董家村在紡織刺繡方面取得的成功,也不甘示弱。他們發揮自己的優勢,走大規模紡織和成本化經營的道路。通過集體協作和合理的分工,精衛村實現了批量生産,并利用集群效應降低成本,提高了市場競争力。
漸漸地,董家村和精衛村成為了陳塘關外兩大紡織刺繡起源地,各自憑借着獨特的經營模式和風格,在紡織刺繡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董家村的純手工精品,深受那些追求品質和獨特藝術風格的顧客喜愛;而精衛村的大規模生産模式,則滿足了市場對普通繡品的大量需求。兩個村落相互競争又相互促進,共同推動了陳塘關紡織業的發展。
在這繁榮的背後,織女留下的那本圖冊功不可沒,而董家村和精衛村的村民們的勤勞與智慧,更是讓這兩個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書寫着屬于他們的輝煌篇章。
卻說,牡丹仙子懷着忐忑的心情回到瑤池,一路匆匆趕到王母娘娘面前,撲通一聲跪地請罪:“娘娘,此次未能完成任務,還請娘娘降罪。高禖道沒能到手,青丘墟也未納入掌控,是我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