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人外有人。這個階段的第一,保不齊就是下個階段末尾。人總是不斷攀升。等到了鳳尾,才發現自己原先竟是雞頭。
沒有人永遠孤獨求敗,巅峰永遠書寫在未來。
就算隻論現在,能位居某個領域頂點的人也是極少數。況且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很多領域本就沒法直接排個高低。
這樣一來,沿途的風景和戰利品就盡顯含量。
為什麼而努力,朝哪裡努力,都是問題。
夏霖此前沒太思考過,原因有很多。
主要原因的話,一是因為她從小體弱,所以“身體優先于成績”的概念早就根植在她心裡;二是父母的基本面以及成就始終比她強;三是自己雖然算不上高智商,但也算不上笨,再差也不會差到哪去,不擔心觸底;四是她物質欲确實不高,沒必要的錢基本不花,對奢侈品也沒興趣。
加上各種娛樂産品的誘惑,讓夏霖覺得,這樣的生活倒也多彩豐富。
直到遇見曹宇青。
倒不是說曹宇青讓她變了一個人,而是他的出現,拔高了她給自己設置的上限。
累與不累、難與不難、會與不會,都是相對而言。
夏霖也是。
她習慣了那樣吊兒郎當混個中上遊,所以沒再進行什麼嘗試,默認這是舒适區。
可曹宇青改變了她對“努力”的概念——教給她思路,讓她事半功倍。讓她看到進步,愛上提高。然後用并非遙不可及的目标感化她,讓她持之以恒……
老實說,夏霖确實已經習慣了如今的強度。哪怕讓她放風一天,她也還是這樣度過。
假期裡,沒了學校那種“每個人都埋頭苦幹”的氛圍,曹宇青對夏霖的影響就更大了。
曹宇青會在“時不時莫名其妙斷聯”的前提下,與夏霖保持密切聯系。
遇到好題?一起分享研究。
有新副本了?約好時間,刷完題馬上去。
因為曹宇青上線時間不穩定,二人閑聊的機會倒是比在學校更少了。
而夏霖也沒有把時間單獨浪費掉。
她覺得,遊戲還是有曹宇青在更好玩。加之假期的副本活動比較耽誤時間,所以她總是把看書籍影視劇的時間都省下來,盡可能多學習,方便到時候配合曹宇青的時間,一起打副本。
這樣的變化,讓她覺得每一天都像做夢,美好、充實得不真實。
她有了恐懼,害怕曹宇青像對那些“完全沒可能再提高”的人那樣,對她露出那雖不帶鄙視,卻失望難掩的表情。
直到現在,她也找不出“曹宇青願意跟她關系融洽”的根本原因。
但從“立志願”的那天開始,她就知道,如果因為高考而分道揚镳,就真的很難再見了。
她從沒擔心過曹宇青。除了她,那些老師、家長、同學更沒擔心他。
曹宇青嘛,一個進化完全了的學生形态。要能力有能力,要成績有成績,還那麼穩定,能出什麼問題?
但她不一樣。她知道,如果當初沒有曹宇青指點,她根本嘗不到“輕松勝利”的甜頭,更不會像後來那樣主動努力進步,然後為了目标而保持血性。
雖然她有動力後,成績是很難大幅下滑了。但學如逆水行舟,她又不至于聰明絕頂,所以距離“穩妥”還有距離。
因為這段距離,她才不敢松懈。
對于曹宇青的穩健,也一直當未解之謎看待。
自己的動力是“想和曹宇青繼續這樣共同奮鬥的生活”,但曹宇青的動力,又是什麼呢?
難道他從記事開始,就是這樣一幅無敵的模樣?
嗯……也不是沒可能。
對曹宇青的過去,夏霖沒太了解。他沒主動提過,夏霖也不是愛八卦的人。
她隻知道曹宇青的父母和自己父母情況差不多,連“父母都比較忙”、“不時時刻刻盯着孩子,卻也不許孩子離自己太遠”都差不多。
而且他倆都算“在半放養環境下,還沒長歪”的人。可能正因如此,她才從最初就覺得曹宇青親切,也更驚歎于曹宇青的水平。
雖然曹宇青從來不擺架子,很是平易近人。但夏霖一個人的時候,還是經常覺得和他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她努力了,也做到了,但骨子裡的某些東西,确實很難改寫。
可畢竟,現階段還有目标,不是嗎?那就先完成目标,再說别的。
就這樣,夏霖雖然心态起起伏伏,但成績終于穩定地和曹宇青争奪着一二名,加之二人幾乎形影不離,且形象都不錯,一度成為校園佳話。
但夏霖心中的恐懼,就更大了。
她習慣了保持這個節奏努力,卻也習慣了待在前幾的位置,不敢想象自己跌落時的慘狀。
那幫總是敵視她的人隻是一部分,但其他人呢,心裡就沒有對她的一點不滿?
她怕啊,怕極了。
害怕自己失去成績優勢後,繼而失去現有的一切。
所以努力,努力,再努力,終于——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