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他們按照約定和鄧家商隊會合,一同返回廣源縣。張夫子這次有了經驗,花高價雇了一輛馬車。在車廂裡,倒不用擔心自己被灰塵嗆得灰頭土臉了。
薛時星“薛神童”的名聲早就傳回随雲鎮了。一時間知春學館裡賓客如雲。縣裡的富戶、老秀才們,都來拜訪。甚至還有人操心起了薛時星的婚事,想給他介紹一門親事。
剛開始因為高興,張夫子還認真接待。後面人數越來越多,就不得不敷衍起來。客人們看出來師徒二人在敷衍,也一點也不介意,非要來目睹一下神童的風采。
直過了半個多月,知春學館裡才安靜下來。
此時,薛時星的去留問題,擺在了師徒二人面前。
知春學館這樣的書館主要教書義,大部分學子考上秀才之後,都會前往更大的書院深造。薛時星的情況,不适合再留在知春學館了,也不适合去其他的學館和書院。否則很快就會引來其他人的懷疑,薛時星就又會陷入跟縣試時一樣的窘境。
其實薛時星能考上秀才,是天時、地利、人和,多方面因素相結合的作用。屬于極個别案例。張夫子耐心的教導、考前的押題,薛時星自身的刻苦和悟性,考場上的靈活應變,少一個條件都不行。
隻是以後,薛時星的路要自己走了。
張夫子想讓薛時星留在鎮上,這樣相互之間也有個照應。但是薛時星想回家去。本身抛下薛家村的家不管,帶着妹妹跑到鎮上來,薛時星就覺得愧對父母了。而且薛棠這一年的時間裡,也不太适應随雲鎮的生活。
比起薛時星,她的性子更像薛躍和林巧娘。她是鄉野間長大的孩子,平時雖然也乖巧可愛,但是骨子裡有一股野性。傅娘子是真心愛護她,張相嫣也是一個溫柔的小姐姐。但是傅娘子和張相嫣都是讀書人家的女兒,他們的精神世界在書本裡。薛棠不愛念書,她的精神偶像,是自己的父母親,是那些自由、勇敢、勤勞、智慧的精神。她的精神家園在鄉野,在那個自由而廣闊的空間裡。
在張家的這些日子裡,薛棠不知不覺變“乖巧”了,也不像以前那樣活潑了。這不是任何人的錯,隻是她和傅娘子、張相嫣本質上就不是同一類人。
薛棠很懂事,從來不會把自己不适告訴哥哥,叫他為難。但是薛時星還是敏銳地感覺出來了。如今好不容易考上秀才了,薛時星也不想再叫妹妹受委屈。
張夫子知道他是個有想法的,既然已經想好了,也不為難他。隻是把張雨福撥給了他,讓他随薛時星兄妹回薛家村去,好照顧兄妹二人的生活。傅娘子聽說了,也撥了一個老媽子吳媽和一個丫鬟月環給兄妹二人。
薛時星知道師父和師娘是擔心自己和妹妹的生活和安全,也不拒絕。
臨走之前,薛時星私下裡偷偷給了傅娘子一百兩銀子。自從一年前投奔師父以來,兄妹兩人的試穿用度,筆墨紙硯,考試花銷,全部是張夫子在承擔。那個時候薛時星隻有父母留下來的六十兩銀子,根本無力承擔兄妹二人的生活費用和高額的考試開銷。而且師父也不會收他的錢的。
現在不一樣了。他身上有二百兩銀子。其中四十兩是杜楊兩位大人給的,一百兩是許太清給的。在保障了兄妹倆接下來的生活之後,薛時星可以拿出來一部分還給張夫子。而且他現在已經是秀才了,他有足夠的社會身份去掙錢養家,孝順師父師娘。
九月十五日,薛時星帶着妹妹和張家三人,衣錦還鄉。
一年前,他離開薛家村時,可以說是窘迫萬分。為了躲避族人們的壓迫,連夜收拾東西,帶着妹妹出逃。
一年後,他帶着“秀才”的功名,帶着“薛神童”的好名聲,帶着杜楊兩位大人的賞識回來了。
薛家村早有人在外面查探迎接。離薛家村還有幾裡地時,薛時星就遇到了來接應的人,隊伍裡的小孩兒急忙回村去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