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知昱早就該來向皇帝複命,隻是他剛回到京城,就感染了風寒,一直沒能親自面見皇帝,隻能托任千鈞将奏折呈上。
修養了大半個月,唐知昱的風寒終于痊愈了。因為這場風寒,他躲開了一次三皇子和四皇子的立儲拉鋸戰,得了會兒清閑。
但是唐知昱知道四皇子很快就要來了,拿着他身份的證據。
唐知昱穿戴好官服,來到禦書房,拜見皇帝。
皇帝見到是唐知昱,高興地叫他起來,還賜了座,問道:“唐愛卿,風寒可好了?”
唐知昱說:“多謝陛下關心,微臣已經痊愈。”
皇帝抽出唐知昱呈上來的奏折,打開後,快速掃了一遍。
“你的奏折,朕已經看過了,你做得很好。”皇帝語重心長地說,“陳逋作為縣令,不為百姓做事,反而搜刮錢财、草菅人命。看來,凡是邊遠一些的地方,都需要清廉為民、有才能的官員去主理。”
“此次能把陳逋收押,多虧了聖上您的那道聖旨,不然也不能這麼順利地把他緝捕歸案。”唐知昱不慌不忙地說。
皇帝收起奏折,甩到那一摞奏折上面,說:“朕即便不出這京城,也知道下面那些官員的雙手幾乎都不幹淨。”
皇帝在沒當上皇帝之前,他自小喜歡遊曆四方,還到邊關地方去曆練了一番。對于地方上的一些弊病,他也是知道的。不過沒有好辦法去解決,隻能看官員的意志堅不堅定,能不能不被權力和金錢所誘惑。
皇帝問這話,唐知昱知道這話不好答。若是贊同陛下說的話,那就是說陛下治理的國家有問題。若是不贊同,唐知昱就違背了自己的良心。
于是唐知昱選擇不回答,另選話題。
“陛下可是想好了派誰前去琉璃島當縣令?”
皇帝歎了口氣,搖搖頭,說:“朕有了幾個人選,隻是琉璃島遠離京城,那幾人又分别是三皇子和四皇子那邊的人,估計老三和老四誰都不會讓自己的人前去,畢竟自己的人去了,那就是少了一分助力。”
唐知昱在聽到皇帝說那幾人是三皇子和四皇子那邊的人時,眼睛立刻看向皇帝,想看看他是何反應,可皇帝的臉上沒有什麼波動。
唐知昱猜測其實陛下已經摸清了三皇子和四皇子籠絡的大臣。不過,這也沒有任何好意外的,畢竟作為文官誰不想官至丞相,誰要想保住榮華富貴和高位,誰就得站對了皇子,并努力為他謀劃,一步步成為太子、皇帝。
皇帝靜靜地看着唐知昱片刻,說:“這次救災,芸苒也去了,你給朕說說,她表現得如何?”
“回陛下,微臣最開始并不知道公主跟随在女醫隊伍,是沈世子他發現的。公主在甯州,跟着女醫學包紮,會一些簡單地清理,又親自為難民施粥。遇見一些可憐的人,公主還會把自己的首飾送給他們,讓他們換些錢買些吃食。糧食不夠,公主把自己的那串寶石璎珞托人給當了,換成錢,買糧。”唐知昱說。
皇帝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說:“沒想到,朕的兒女在這次災情中真正幫助百姓的人隻有芸苒。以前朕隻是覺得朕的這個女兒嬌生慣養,這次事情讓朕知道朕的女兒也是巾帼不讓須眉,至少比她的兩個哥哥強。”
唐知昱說:“公主确實有天家風範,能憐憫百姓,為百姓着想。”
皇帝笑着說:“朕打算給芸苒和沈霖賜婚,愛卿覺得如何?”
唐知昱思考了片刻,說:“若是二人彼此有意,也是成就一段佳話。這事還得詢問一下他們自己的看法。”
皇帝有些八卦地說:“聽你這番話,愛卿是不是也有心上人了?打算何時成婚?”
唐知昱想起喬錦晗,微微擡起頭,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他的身後,他的嘴角露出一絲笑意。
“微臣确實有心上人,不過我們二人相隔兩地,待到一切安穩下來,便成婚。”
唐知昱說這話,就是在暗示皇帝,他可以去琉璃島當縣令。
唐知昱也知道,皇帝說那些話,也是在暗示,他囑意唐知昱去琉璃島當縣令。
唐知昱站起來,走到皇帝的面前,彎腰拱手,說:“陛下若無其他事,微臣先行告退。”
“下去吧。”皇帝說。
皇帝待到唐知昱走後,他坐在龍椅上思考女兒的終身大事。
他可以肯定自己的女兒一定喜歡沈霖,但是他不知道沈霖到底喜不喜歡李芸苒。
皇帝和身邊的大太監聊起了關于賜婚李芸苒和沈霖的事,二人聊了半天,沒有得出沈霖到底喜不喜歡李芸苒的結果。
皇帝不想研究沈霖喜不喜歡李芸苒的事了,最終拍闆決定直接賜婚。
他的女兒這麼好,他就不信沈霖能不對李芸苒動心。
皇帝直接起草诏書,讓高公公拿着诏書前往沈霖所在的府邸宣旨。
高公公到達沈霖的府邸時,李芸苒也在那裡,她見到高公公來了,還跑上前問候。
“高公公,你怎麼來了?”李芸苒繼續問,“父皇是不是要嘉獎沈霖哥哥?”
高公公向李芸苒行禮,笑着說:“拜見公主。陛下到底有什麼旨意,等下公主就知道了。”
沈霖和李芸苒并排跪下,帶着府上一衆人迎接聖旨。
高公公打開聖旨,高聲喊道:“甯王世子沈霖溫和有禮,明德惟馨,尚公主李芸苒,結兩姓之好,締佳緣之美。”
沈霖和李芸苒聽完這道聖旨,兩人都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沈霖一時間竟忘記接旨謝恩。
高公公走到沈霖的面前,笑着說:“世子,該接旨謝恩了。”
“謝陛下。”沈霖接過聖旨。
沈霖站起來後,又扶起正在站起來的李芸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