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華殿有大量的書籍畫卷,還有各種各樣知名樂器,李儀算是看出來了,皇帝老爹是要将這位小公主培養成大才女。就目前的成果來看,李微确實不負所望,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這是李儀豔羨不來的,她要是天天學這些東西估計得瘋。
李微在練書法,李儀便在旁邊看着。
大約過了将近兩個時辰,終于有位宮人來向李儀禀報,皇帝已經下朝,此時正在回立政殿的路上。
是時候該動身了,李儀順便叫上了李微,屆時若皇帝怪罪她,還有妹妹幫她說情。
倆姐妹剛到立政殿前,禦駕也剛好抵達,李世民躬身從辇車上下來,看到李儀他頗為驚奇:“子衿?你今日怎麼有空來宮中了。”
李儀正想欠身行禮,腰還沒彎下去便被李世民出聲制止:“都是自家人,不必拘泥于這些虛禮。”
老爹都發話了,李儀自然不會再執拗,擡起頭悄悄掃了一眼李世民,但見他面色如常,看待自己的眼神也和溫和親切。他對自己的态度似乎都是正常的,那也就是說杜荷還沒有将昨日之事捅到皇帝面前?
李儀稍微思索片刻,随即回道:“為人子女,自當多陪伴在父母身側,所以我有空便進宮來了,也順便看看小妹。”
“你倒還記得我這位父親?”
嘴上雖是反問,但李世民的唇角已經不可抑制地揚了起來,頗具欣慰之意,“你們倆姐妹自幼一起長大,現在卻難得一見,你是該多來探望妹妹。”
姐妹倆跟着李世民進殿,李儀主動給李世民倒茶,故作不經意間問道:“杜郎最近可有來見過阿爹?”
她還是得親自問問才能安心。
李世民接過茶盞,緩緩道:“不曾,怎麼了?”
面對李世民詢問的目光,李儀早有應對之詞,不急不緩地笑着回道:“他前些日子說想來拜見阿爹,所以我便問問他有沒有來過,其實也沒什麼事情。”
不曾來過,那就最好。
李世民卻有所疑惑:“他有沒有來宮中,你都不知情?”
“……”
李儀沉默不語,一時不知該如何解釋。
李世民似乎已看透一切,放下茶盞輕歎道:“你與他的感情還是這般生疏?當初你執意要嫁給他,現在可曾後悔?”
李儀還是沉默,城陽公主後不後悔,她确實不知道,也不能替她回答。
“阿爹,這種事情您就别多問了,想必姐姐也無可奈何。”李微從旁拉住李世民的袖子,嗓音極為柔軟,讓李世民的面色都不禁溫和下來,她便又接着道,“世事難料,如今的情形也不是姐姐想看到的。”
說罷,她還心疼地看了眼姐姐。
李世民收起愁緒,擡手摸了摸她的頭,“你啊就會幫你十六姐說話。”
李微又是甜甜一笑,趁父親不注意,轉而悄悄朝李儀眨了眨眼睛,李儀也默契地朝她眨眼一笑。
好在她有先見之明,把小妹妹給帶過來了。
這幼妹年紀雖小,懂得卻不少,還知道為姐姐解圍,說的話也頗具人情世故,讓李儀沒法不喜愛。
杜荷居然沒派人來,也不知安的什麼心。
“陛下,晉王與晉王妃來了。”
宮人前來向李世民通報,随即就見殿前有兩人相攜而來,是生得清俊文雅的少年郎,與一位端莊溫婉的少女。
這位少女就是晉王妃,出身太原王氏,也就是将來的王皇後。
兩人一同向李世民行禮問安,之後王泠便看向一旁的李儀,對她溫婉地笑了笑:“十六今日也在宮中?”
李儀也回她一個微笑:“是啊九嫂,我來看阿爹和小妹。”
旁邊的李治低眉笑了笑,将王泠扶到一旁的座位坐下,“來看阿爹和小妹,就是未曾惦記過兄嫂。”
“那當然不是了,我就是怕打擾到九嫂養胎,其實心裡可惦記九兄與九嫂了!”李儀的目光落在王泠那微微隆起的小腹上,她的身形偏瘦,絕不可能是肚子肥胖,上次太子妃生辰李儀沒有見到她,估計就是養胎去了。
應付之詞李儀是信手拈來,李治對她的話自然無可挑剔,便一笑而過。
王泠揮手招呼随行的宮人,将一碗類似羹湯的東西端到了李世民面前,言語恭順地對他道:“阿爹,這是兒媳親自煮的養胃粥,您政務繁忙,應當多補補身子。”
李世民看了眼那碗粥,道:“有勞阿泠了,隻是你有孕在身,這些活交給宮人們去做就行了。”
說話時他眉眼間也頗有擔憂之色。
王泠笑了笑回道:“阿爹不必擔心,隻是煮粥而已,并不會耗費太多心力。”
李治上前将粥攪勻了些,然後雙手端起來遞給李世民,道:“阿爹你嘗嘗看,泠兒的手藝應當不錯。”
李世民接過粥碗,笑眼望向二人由衷感慨:“稚奴孝順,兒媳賢淑,若是觀音婢還在世,得此佳兒佳媳,她定然欣慰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