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安沒有告訴謝玄,就意味着這是一件絕密任務,絕密到連謝玄也要瞞着。
有了這兩樣東西,她已經猜到任務内容,為何謝安還準備了第三樣東西?
第三樣東西又是什麼呢?難道是能調動隐秘組織的令牌?
劉郁離忍不住浮想聯翩,問道:“敢問将軍第三樣是何物?”
劉郁離沒有提及任務具體内容,謝玄也沒問,轉身走下座位,進入内室,請出一個錦盒,放到桌上。
在謝玄的示意下,劉郁離打開錦盒,一個明黃色的卷軸狀東西赫然映入眼簾。
這一刻,劉郁離的心跳加速了,小心取過錦盒中聖旨,慢慢打開,前面那一串場面話直接略過,視線下移到最後一句,“特封劉郁離為鷹揚将軍。”
一上來就是四品将軍,劉郁離眼睛都放光了。
謝丞相,你真是太會了。
有這麼一根蘿蔔在前面吊着,她就是死也要完成接頭任務。
謝安留給劉郁離的任務就是與朱序接頭,拿回情報。
王寶國之死牽扯出一樁秘事,那就是丞相謝安與早已投降秦國的朱序暗中有聯系。
當時被卷入王國寶之死的劉郁離就是用這件事拿捏了謝安一把,讓陳郡謝氏不得不出面保下她。
當時她借謝道盈之手遞給謝安的那封信上面也隻有一句話,“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
是以,劉郁離今日一看到這句話回想起往事,直覺任務與朱序有關。
謝安的玉佩則是劉郁離與朱序接頭時用于證明自己身份的物證,表明她是謝安派過來的人。
至于最後那道聖旨很好理解,隻要劉郁離能順利完成接頭任務,取回情報,那道聖旨就會公開,她一躍成為四品鷹揚将軍。
劉郁離不知道的是,當時王國寶事件後,為了隐藏朱序内應身份,謝安徹底切斷了同他的聯系,就此蟄伏兩年。
如今,秦、晉大戰在即,為了獲取更多秦國的情報,謝安不得不重啟這條線,派誰與朱序接頭就成了難題。
謝安位高權重一舉一動都有人盯着,他身邊的人不能輕易出動。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無法确定誰是絕對可信的?
朱序的身份是隐秘中的隐秘,這是插入秦國心髒的一顆暗釘,若是接頭人不可信或是能力不夠,暴露了身份,晉國多年籌謀必會毀于一旦。
就在謝安為難之際,謝道韫的一封家書讓他看到了另一種可能。
提起謝道韫的家書,就不得不提起另一件事。
原本謝道韫是打算走琅琊王司馬道子的門路為劉郁離拿到舉薦信,但用于賄賂司馬道子的銀子卻陰差陽錯被謝若蘭留給了謝家。
以至于劉郁離無法按照原計劃在斬殺王複北,覆滅王家後,收回這筆銀子。
這些年為了支持豆蔻閣全力擴張,那些賺來的銀錢則是不斷轉化為各地的店鋪。此外,為了裝備跟随劉郁離從軍的那一百人已經花費了大量銀錢。
短時間内,豆蔻閣無法再另外抽調五萬兩白銀。
沒有門路,劉郁離隻能從基層做起。
盡管劉郁離不介意,但謝道韫卻不願意她的晉升之路要多花一倍的時間。
為此,謝道韫便修書一封給叔父謝安,希望劉郁離能從陳郡謝氏那裡獲得幫助。
謝安從謝道盈的信中得知劉郁離即将投身北府軍後,忽然想到此人知道朱序身份卻一直沒有洩露,正是可靠之人。
而且劉郁離在明面上與陳郡謝氏沒有關系,還遊離在朝堂之外,從之前王國寶的事也能看出此人眼光卓越。
此外,謝道韫願意寫信為劉郁離籌謀必然是認可他的才能。
這麼一看,劉郁離就是絕佳的接頭人選,于是就有了今日之事。
再說劉郁離看了又看,最後戀戀不舍地将聖旨放回原處。
謝玄:“你帶來的那些人,随你調動。”
劉郁離點點頭,“我隻帶走白敏行、梁山伯二人,其餘人直接留在軍營。”
梁山伯雖然是個文弱書生,但他有别人都沒有的優勢,懂氐語。
秦國是氐族人建立的國家,雖然從皇帝苻堅到大臣無不精通漢語,但有一個懂氐語的人在身邊還是很有必要的。
她手下的那百餘人初到軍營,必須留一個聰明能壓得住場子的人看着,周槐是最合适的人選。
等劉郁離安頓好衆人後,便告别周槐,帶着白敏行、梁山伯二人出了軍營,一路向北。
一路上,奔波勞碌暫且不提。等快入長安城時,白敏行忍不住問道:“道安大師是和尚,我們為什麼要裝扮成道士?”
劉郁離:“因為我不想剃光頭。”
梁山伯看着一身道袍,怎麼也想不到什麼樣的軍中任務與道士、和尚挂鈎。
難道是要請一個大師回軍營超度亡魂?不對,晉國也有和尚,不用千裡迢迢跑到秦國請。
此次的任務是與朱序接頭,但劉郁離卻沒有選擇直接與朱序接觸。因為她不會氐語,隻能以晉國人的身份出現。
朱序本就是晉國降臣,一旦與晉國人接觸,很容易引起懷疑。為此,她選了一個巧妙的切入點——道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