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士族孩子們的仕途考試制度,是層層選拔。先由“鄉貢”考試,就是任何讀書人,都可以參與由縣令主持的考試,錄取者稱為“鄉貢”,俗稱秀才。爾後才能繼續參加州郡的選拔考試,優勝者方能進入朝廷的三級人才選拔,這就是民間稱呼的“舉人”。而此後的朝廷三次考試,才是能否進入仕途的關鍵“三級跳遠”。
元稹的起步很順利,當然與他的天賦和努力一脈相承。現在是他正準備進京入朝,參加禮部考試的關頭,自己知道不敢懈怠。
整個白天元稹就在自己的房間中徘徊,他的面前懸挂着三條字幅,反複看着,默默詠誦着。自左至右,是他最崇拜的曾外祖爺爺留下的墨寶,随後是他的姐夫加導師的書法,最後那一幅是他自己書寫的座右銘。
“石可破,而不可奪其堅;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赤。”這就是他那個外祖爺爺留下的真迹。
元稹的母親鄭家與皇親國戚沾邊。那是在玄宗朝的開元年間,元母的外公吳溆,有個妹妹被選入宮,開始在掖庭中幹雜務,屬于地位低賤的宮女。“掖庭”就是後宮嫔妃們居住的處所,這裡的宮女,如果被皇帝那些嫔妃、貴人或才人們選中使用,就是有了主子,否則屬于無“主”宮人,隻能做一些室外的辛苦工作,身份自然要低人一等。
這天,玄宗來到忠王李亨的府邸,看着王府的簡陋以及李亨的遇事親躬,心中頓生憐憫之心。他急忙命宦官高力士,對忠王府給予特别安排。首先就是從掖庭中,選調一批宮女來為王府服務,其中就有吳氏宮女。這位宮女頗有姿色,又是一個心細勤勞之人,在王府服務期間,受到了李亨的注意。而此時的李亨身邊還沒有王妃相伴,自然他就有了讓吳氏宮女侍寝的要求,一切都在順理成章中進行着。
時間一天天平靜度過,一年之後李亨有了第一個孩子,就是那位吳氏宮女生育的,取名李豫。又不久李亨被确立為太子,在去向玄宗問安之時,他的兒子李豫被爺爺大贊一番,“此兒相貌異于衆人,将來必是我大唐英明之君”。就這樣在開元盛世的光環下,人們安逸的度過了三十年的時光。而李亨的第一個女人,即李豫的母親吳氏,也在十八歲那年去世了。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太子李亨在宦官李輔國的協助下,奪取了玄宗的皇位,廟号肅宗。在平叛任務進行時,又因皇位的繼承問題,宮中掀起了血雨腥風的争鬥。又是李輔國殺死皇後,吓死肅宗,讓時任太子的李豫接替了皇位,廟号代宗。
代宗李豫在接任其父肅宗的皇位後,就追封已故的母親吳氏為“章敬皇後”。這時身為皇帝舅舅身份的吳淑被命為大将軍,負責統領内衛工作。他本來就是一個“甯為直伐、不求曲全”的耿直之人,授予大将軍統領内衛也算是人盡其才。
此時的代宗,對以李輔國唯馬首是瞻的宦官隊伍,信任有加,因為他是被他們擡上皇位的。而這個時期的吳淑,已經不能适應宦官專政的社會現實,自然功名利祿總是與他擦肩而過,隻有在原來的崗位上碌碌度日。直到德宗李适登基後,開啟了“削藩”之戰,引發了朱泚叛亂,吳淑被害,才被追授為太子太保這一榮譽稱号,屬正一品級别。
他是吳家的楷模,尤其是他耿直不屈的性格,影響着吳家子孫後代。元稹從懂事開始就在母親的教誨中生活學習,自然那種不為五鬥米折腰的倔強,左右了他大半個人生。元稹在先輩遺留下來的墨寶前默默詠誦着:
“石可破,而不可奪其堅;丹可磨,而不可奪其赤”。
元稹正在品味的第二幅書法,是他的導師姐夫崔先生寫來的,本來在人家書房中,是元稹軟磨硬泡要來挂在自己的房間。主要是元稹覺得姐夫的筆法,有前人顔真卿的剛直不阿,和“癫張醉素”的脫俗不羁。那是一首樂府古詩,其中最後的一句是“古來聖賢皆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入筆與收筆占去了大半幅紙面。
“這是您醉酒後寫的吧?”元稹有一次這樣問姐夫,他隻是嘿嘿一笑而已。
元稹在欣賞表達前人志向書法的同時,其實他對自己寫的那爿條幅還是很滿意的,那不是他對自己的書法筆力有自信,而是他對自己選擇内容表達的滿意。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這是古樂府中的一部勸學篇,應該是一首很勵志的解說。但又讓人覺得它沒有“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直觀和力道,甚至有點誘導人,努力争取的是花花世界中的人生。對古代文字的解釋本來就是仁智互見,有正解也有旁解。元稹的解釋是“憑直覺,勇往直前”。
又是一個夜晚來臨了。
“阿弟,聽說燕燕要出嫁了,什麼時間去祝賀一下吧!”姐姐對他說道。
“今晚怎麼樣?”他問姐姐。
“可以的,要快去快回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