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曾經滄海 > 第3章 第三章 曾經滄海之 來世做你的新娘

第3章 第三章 曾經滄海之 來世做你的新娘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那是幾個月之前。長安東南方的藍橋驿站,這裡是京都通往江南的必經之路。向城内有浐水流入,向外不遠處就是丹水碼頭,爾後就可以沿着漢江進入長江,遠去萬裡。這天下午,天氣已經顯現出躁熱的感覺,夏天的景象已經展現在遠方的天際,烏雲聚合,隐隐有雷聲傳來。薛濤早已等候在驿站的上房裡,等待着近半年沒見面的知心愛人——元稹。

元稹,字微之,因在家族同輩的排行中是老九,人們又習慣稱他為元九。此時的他已經是大唐宰相之一,與李德裕李紳等一道參與政事,輔佐文宗李昂治理國家。

元稹是一個雄心萬丈之人。少年之時,發誓如有朝一日能夠左右乾坤,就要效法杜甫“置君堯舜上,再使風俗純”,就是說要讓皇帝成為堯舜之君,要使天下教化歸于正統。

因為在他的意識裡,隻要能把他放在重要崗位上的君王,一定是明君,絕對是堯舜的同類聖主,要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走向決策位置後,元稹開始了他的宏偉設計。他将此時大唐的種種弊端和危機,一一羅列給這個十八歲且剛剛登基的唐文宗。諸如藩鎮節度使與朝廷的離心離德、宦官集團的專橫跋扈、百官的陽奉陰違、賦稅徭役的沉重,以及百姓的疾苦等等,期望着文宗依照他的思路整饬乾坤。

殊不知這個唐文宗,也早已知道這個社會的種種弊端。還清楚他的爺爺憲宗是被宦官悶殺後,有了他父親穆宗繼位;沒過三年,他的父親被宦官擊殺在後宮,才有了他的兄長李湛登基稱帝,号敬宗;剛過兩年,敬宗又被宦官活活打死,而後才有了他本人被宦官擡上皇位的幸運。文宗對宦官的仇恨,不亞于這些忠臣貞吏。

元稹沒有預料到的是,文宗讓他們來執政相位,但卻懷疑他們的忠誠,同意宰相們的工作方案,卻在背後另搞一套。朝廷計劃鏟除宦官勢力,奪回軍權,而皇帝卻又将到手的權柄,拱手讓給身邊又一個親信的宦官,使得宰相們的一切工作,都在宦官監視之下,任何決定沒有他們的首肯,根本難以執行。

元稹的相位,是随着皇帝的無能與宦官專制而落下帷幕,被外放到武昌,職位為“檢校戶部尚書兼鄂州刺史、禦史大夫、武昌軍節度使”。官銜不少作用不大,遠離了朝堂,不再能參與國是決策,政治生命就此畫上句号。李德裕被外放到劍南西川為節度使。

今夜的藍橋驿站,風清月明,白天稍顯躁熱的空氣也變得涼爽。四周靜谧,隻有山澗偶爾傳出栖鳥的鳴叫,驿站面前橫亘着一道深壑,在明月清輝映射下顯得更加幽深。

“九弟,伴君如伴虎,何況還有豺狼當道,離開這個紛争之地,也不是什麼壞處。再加上武昌那裡的氣候濕潤,對你現在的身體應該大有裨益”。

薛濤依偎在元稹懷裡,他們似坐似躺在海闊天空交談着。

“姐姐放心,自與你攜手至今,還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那麼多風雨兼程,有你在為我助威,一切坦然面對吧”。

元稹非常清楚,在三十年亦朋亦友亦是愛人的交往中,每一次遭遇坎坷,都有薛濤的陪伴與提醒。而作為總是豪情萬丈的男人,對愛人的提醒雖然牢記在心,可一旦遇到事情就又回到性情的原點,總是後悔不及。

今天,他終于明白了,明白了社會的堕落和人心的叵測;明白了當下朝廷隊伍這些官職吏位,實際是一個“高危職業”,如同深秋的黃葉,随時就有飄落的可能;他更明白了大唐國祚已是日薄西山,能夠扭轉這種頹勢的君王,已不再出現。

元稹繼續說道:“近來我對所經曆的一切,做了一番全面整理。悔不當初聽從你的建議,在地方上做一個閑官,推廣我和白樂天倡導的詩歌新樂府活動。即使在京都做官,也應該如你所教,見人少說話、見鬼不說話。隻有如此,這個‘翰林奉诏學士’的位置或許能夠坐的久長一些。‘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怅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谏,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元稹又是感歎一番,看來他是真的醒悟了。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薛濤接着元稹的話,也續詠起了陶淵明這首曠達而凄美的《歸去來兮辭》。

“今日醒悟猶未為晚,隻不過九弟的代價太大了。真是高處不勝寒,知寒恨已晚!”薛濤又跟着歎息。

“弟弟去到那裡,山長水闊,孤單寂寞。畢竟身旁沒有女人的男人,就像一個流浪的孩子,無依無靠,不知饑寒。唉,誰能替我時時照看着你呢!”薛濤說後莞爾一笑。

“能照顧我的隻有姐姐。外面有點涼,你穿的太單薄”。元稹把自己的外衣披在薛濤身上,輕撫了一下她的肩膀:

“你也要保重。我們回去吧”。元稹說。

早晨,他們是被小鳥的歡叫聲吵醒的。昨晚夜半二人回到驿站房間,彼此想着明天的分别,哪裡能睡得着覺?反反複複卿卿我我,交談到“啟明”東升,才朦胧的安靜下去。

“再等三四個月夏天一過,那裡肆虐的蚊蟲也該消失了,我把軍節度府修繕一下,你就過去好吧?秋風中去登黃鶴樓,應該有别樣的意境。”

“好!好!好!秋風清,秋月明……!”她在元稹懷裡永遠像一個初戀的少女。

元稹走了,背負着改天換地丈量乾坤的雄心走了。多少年的宏偉夙願,也隻有深藏行囊之中,向着遠方而去。他不知道這一去就成永訣,而思考的卻是武昌那裡,天災人禍如何解決?如何去踐行“達則濟億兆,窮則濟毫厘”的初心。

他身後傳來了悠揚而斷續的琴聲,這是一首《秋風辭》古樂: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這是薛濤在為愛人送行。她還期待着數月後,武昌黃鶴樓上,清秋明月的銷魂擁抱,期待着因世俗而不能結發為妻,卻能有着實實在在的夫妻幸福。

他們在藍橋驿站分别後,薛濤回到了成都浣花溪,沒多久就收到元稹來自武昌的信函。告訴她已經平安到達,工作也在有序進行中,很是期待她的到來雲雲。最後是一首七絕《離思·贈卿卿》。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