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元政三年
由于先帝大興土木,外戚專政,導緻國庫虧空,百姓民不聊生
元政帝,也就是現在的皇帝接手了一個破敗不堪的國家,時年三十五歲的他立志要一心為民,除惡揚善,建立太平盛世
當時作為戶部尚書的慕遠道自然知道國庫虧空之事,結合先朝變革之法,上書請求進行經濟改革
元政帝見有人可以幫助自己成就大業,大為欣喜,立馬同意了改革之法
變法之事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反對,從此朝堂分為兩派
一方是以戶部尚書慕遠道為首的改革派,另一方則是以世家大族為主體的守舊派
但由于皇帝傾向于改革派,守舊派的世家大族隻能忍聲吞氣,等待機會給改革派予以嚴重打擊
慕遠道實行的改革有三
一,根據地方情況,适當多征地方稅
二,抑制地方土地兼并,将農民土地歸還,增加征收糧食稅
三,自天子至百姓全部事物一切從簡
這些改革最初隻是在地方進行試驗,成效不錯
慕遠道就将這些改革措施推行至全國,很快,不到一年之内,朝堂上彈劾改革派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這些措施最終還是觸碰到了守舊派的利益
本來元政帝堅持相信慕遠道的改革之法必有成效
直到荊州大疫的消息傳到了京城
早朝
“皇上,慕尚書實行新法之後,民間怨聲哀道,紛紛指責新法侵奪了百姓利益”一位大臣站出來厲聲指責
“皇上,荊州大疫,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為百姓因為過重的糧食稅而沒有錢去治病,導緻事态越來越嚴重”
“皇上,荊州周圍幾個縣已經淪陷了,我們應該撥款赈災啊,但是臣聽說戶部并沒有錢,那麼實行新法的錢都哪裡去了?”
“皇上,這慕尚書必定是貪污了新法的錢,依臣看啊,這新法不是為了充盈國庫,反而是充了他的私庫啊”
……
朝堂上的反對聲越來越嚴重,元政帝也有些動搖,此時改革派因為世家大族的威脅,倒的倒,散的散,如今倒隻剩了慕遠道一人了
世家大族為了徹底鏟除威脅,直接編造證據污蔑慕遠道貪污
慕遠道私下找到元政帝,承認自己改革措施其中的不妥之處,但絕不認自己貪污之事
“皇上,臣以自己性命擔保,絕對不會做那貪污之事,若皇上要罰臣改革不當,還請皇上高擡貴手放過家中幼子”
第二天早朝,慕遠道貪污的“證據”被呈到禦前,為了堵住衆人之口,還是将慕家進行流放
按照本朝法律,貪污乃是死罪,對于慕遠道來說,這已經算是一個好的結果
慕滄臨聽完這一切,面色凝重,放在兩側的雙手緊握,心中難以言喻
“可惜,慕愛卿在流放過程中便身死異地,你母親也唯愛殉情了”元政帝緩緩說道,“現在那些世家大族勢力早已被削弱,你若想為你家平反,朕便予以你這個特權”
“多謝皇上”
慕滄臨謝恩完還未擡起頭
就聽見皇帝說道
“慕滄臨,朕知道你是個好苗子,所以想讓你能成為太子的左膀右臂,此番告訴你這事希望你能懂朕的意思”
慕滄臨擡頭剛好對上皇帝帶有警告的眼神,獨屬于皇帝特有的威壓直直的落了下來
慕滄臨身形俱震
是了,自己那麼大的野心皇上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慕滄臨先出去吧,太子留下”
“是”
慕滄臨退出長壽宮,看着被高高紅牆圍起來的院子,心下歎了口氣
端熹瑞被留下之後淡定的站在皇帝面前,十九歲的他已經初露帝王風範
“剛才的話你也聽見了,朕讓你知道這件事想讓你對自己身邊的人知根知底,不要太過輕信他人”
“是”
“最近三皇子有動作你知道嗎?”
“嗯,已經派人跟着了”
“行,你自己知道就好,走吧”
“兒臣告退”
端熹瑞轉身離開,臉上面無表情
出了長壽宮,卻發現慕滄臨還在這兒等着
“怎麼,在這兒幹什麼?”
慕滄臨猶豫了半天,最後憋出一句話
“今兒個盛公子和江世子一起去相國寺了”
“孤知道”
“他們沒邀請殿下去?”
端熹瑞苦笑了一聲
“孤倒是想去,但孤不能去”
慕滄臨深表同情的看了他一眼
兩人找了處避風的站了一會兒,端熹瑞率先開口
“你恨嗎?”
“什麼?”慕滄臨一時沒反應過來
“就剛才那件事”
“為什麼要恨啊”慕滄臨笑了笑,“恨他們什麼都不告訴就一聲不吭的把我留在京城,然後一聲不吭死在他鄉,從始至終都把我蒙在鼓裡”
“其實小時候我最怕父親母親了,父親是一家之主不用說,母親原是太傅之女,在我的記憶裡,他們極為嚴厲,好像除了讀書就是讀書”
“當時就想着什麼時候能擺脫他們過上自由的生活啊,但現在想想那時真的挺幼稚的”慕滄臨自嘲道
“所以當時我聽見聖旨說父親貪污,我其實是不相信的,知道他們走後我被送進皇宮,周圍的人全部都跟我說你父親是貪污的,不要你了,我才知道這一切都是真的,所以我一直想查明到底是怎麼回事”
“所以當初你接近江淮是有目的的吧”
“嗯”慕滄臨頓了頓,“不過現在不是了,我對他早就有了心意”
“咳咳咳”端熹瑞猛的被吓了一跳,“你……”
“殿下,話說你都快及冠了,怎麼也不見你有個喜歡的人”
“身在皇家,哪有什麼喜歡不喜歡,都是為了利益罷了”
端熹瑞回想起前幾天皇後派人送過來的京城貴女的畫像,自己好像都沒什麼興趣,就都給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