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峰年的辦公室裡。
他正翻閱着厚厚一沓紙,仔細篩選網友們發來的靈異事件。
兩天前,許峰年再次向玄象局宣傳部确認,得到可以繼續拍攝綜藝的許可後,他欣喜若狂,立即在網上發起了事件征集。
大量的投稿像雪花一樣飛來。
可哪些案子适合拍攝?由誰來篩選?
許峰年第一時間想到了天師們。
可節目組内水平夠的天師隻有幾個,于是這些人圍坐在一起,開始篩選事件。
此時,他們已經篩選了大半,将一些有潛力的事件放到了一邊。
若是所有事件看完,還沒有合适的,他們将進行二次篩選。
這時,賀清憐将一張紙條遞了過來:“許導,你看這個事件怎麼樣?”
“這是……”許峰年接過紙條,眼睛一縮,露出不敢置信的神情,“谷陽縣事件的後續?”
大約十五年前,谷陽縣出現一連串離奇的死亡事件。起初,隻是幾個獨居的老人莫名其妙地在家中暴斃。随後,死亡的範圍逐漸擴大,連縣裡的一些天師也神秘失蹤。玄象局派人調查,發現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一名鬼将。這名鬼将想要成仙,于是以五百人的魂魄祭天,欲成就仙位。為了阻止鬼将的瘋狂行為,玄象局派出三位頂尖天師出面。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三人終于剿滅了鬼将,但縣城的老百姓也死了三百多人。
這個事件震驚了新聞界,因為發生的地點在谷陽縣,所以被稱為“谷陽縣事件”。
賀清憐點點頭:“鬼将一出,寸草不生!哪怕是天師,也不敢保證一定能解決。這個事件是最近二十年,唯一的一次鬼将出世。”
“我想把這件事打造成‘谷陽縣事件’的後續。這些年,大家一提起‘谷陽縣事件’都心有餘悸。如果節目組這次能挫敗這件事,不僅能減少人們對‘谷陽縣事件’的恐懼,而且對節目組來說,也是一種正面宣傳。”
“海韻”号事件解決後,她一度不好意思見許峰年。因為她向許峰年隐瞞了自己的身份,若是普通人,嘴上不說,可心裡也覺得膈應。
可沒想到的是,她郁郁寡歡的情緒還沒有維持一天,就被許峰年叫回來繼續工作。
她自然不會推辭,接到電話之後,就開着車來上班了。
說起來有些尴尬,作為鬼域專家,她的專業技術是夠了,但因為修為不高,實際能接到的任務并不多。
畢竟能制造鬼域的鬼至少也是厲鬼級别,這讓她一年也出不了幾次任務。
許峰年的大氣,讓她對節目組更是多了一份歸屬感,對事件的篩選也更為用心。
“好好好,綜藝如今大火,想要保持熱度,确實需要大家都關注的事件。而‘谷陽縣事件’的後續,就是一個很好的踏闆……”許峰年拍着手,眼睛在發光。
他果然沒有看錯人。賀清憐不僅對案子有精準把控,對營銷方案也有策略。不愧是玄象局的專家!
他扭頭看向身邊的工作人員,激動道:“小李,快去問問鐘天師,什麼時候有空?合适的事件我們都整理出來了。”
事件初步敲定,可最後的決定權還是在鐘意庭手中。
這是“海韻”号事件結束後,鐘意庭單獨提出的要求。他對簡單的事件不感興趣。
*
很快,鐘意庭就來到了許峰年的辦公室,在沙發上坐下。
許峰年首先把“谷陽縣事件”後續的紙條遞了過去。
鐘意庭接過紙張,仔細閱讀起來:
“許導,我叫林曉旭,是谷陽縣人。十五年前,我的家鄉發生了一起鬼将傷人事件,也就是‘谷陽縣事件’。當時我年僅十歲,身上也出現了鬼将的标記特征。就在我們全家驚慌失措時,一位青年天師出現,救下了我。十五年過去了,對方的恩情我一直都沒有忘。可就在最近,一個自稱‘救命恩人’的男人突然找上門,以報答救命之恩為由要我嫁給他。可這個所謂的救命恩人卻非常年輕,十五年的歲月沒有在他臉上留下任何痕迹。我的父母很擔心,決定退還聘禮。我們找到了對方的宅子,卻發現整個宅子裡空無一人,滿牆挂着的紙人,每個紙人的臉上都寫着我的生辰八字……”
鐘意庭眉頭皺起,他記得“谷陽縣事件”的大緻情況。
起因是鬼将想要成仙,于是以五百人的魂魄祭天。
在死了一百多人後,這件事已經驚動了玄象局。
玄象局當即派出了三位頂尖天師,在三位天師的聯手下,最終剿滅了鬼将。
雖然事件解決了,但這個案子被獻祭的人數也達到了驚人的三百多。
正因為死了三百多人,“谷陽縣事件”轟動一時,成為近年來大家最不願意提及的靈異事件。
林曉旭的确是谷陽縣人,她聲稱與十五年前的“谷陽縣事件”有關。可她遇到的事情真的跟當年的那件事有關嗎?
鐘意庭擡頭看了看賀清憐,問:“那個女孩還在嗎?我有事情想要跟她确認。”
賀清憐早就想到這點。光憑描述,他們很難确定事件的複雜程度,所以鐘意庭到來之前,她就已經聯系上了林曉旭。
“在,鐘天師想要确認什麼?”
鐘意庭想了想,問:“她說男方的宅子裡,滿牆挂着的紙人。他們有數過紙人的數目嗎?”
這個問題頗有些深意,賀清憐似乎捕捉到了什麼,卻被一些迷霧困着,不是很清晰。
她低下頭,快速發消息問林曉旭。
不久,她得到了回複:“稍等,她正拉着她爸去數。”
許峰年感慨道:“我要是進了那樣一個院子,恐怕早已吓得魂不附體,哪裡還有心思去數紙人。”
鐘意庭聞言,轉向許峰年:“你給玄象局的人打個電話,向他們詳細了解下‘谷陽縣事件’的情況,特别是當年事件中被獻祭的百姓人數。”
賀清憐和許峰年都是一驚,隐約把握到了什麼。
紙人數,還有獻祭人數?
二者可能存在數字上的對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