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未想過他會自大洋彼岸寄信給她,令她再度獲知他的訊息。
信箋展開,其上寫道:
遂晚,
暌違日久。
提筆書寫時,我正在大京大學材料科學實驗室。此時東京入夜,萬家燈火,你那裡應該會早一個鐘,正好能看到夕陽與晚霞。
我迫切想要告訴你的是,經曆無數次失敗,我緻力研究的玻璃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終于在今天成功通過各項力學性能測試,充分證明這一新型材料有被推廣到工程界應用的潛能。
其實在美國,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更早地受到關注,已經開始在軍用戰機、戰艦上得到應用。日本剛剛起步,我國則尚未涉足。
比起鋁合金,複合材料具有更優的強度與抗腐蝕性能,十分适用于大型輪船之船體,可大幅提高其強度,增大安全性。待我深入研究,回國後,便着手将此材料付諸工程。
這些憧憬令我熱血沸騰,盡管眼前隻一扇孤窗、窗外是一片混沌夜色。這大約便是科研帶來的喜悅,苦求不懈,終見柳暗花明。
寂夜裡,莫大的喜悅我太想找人分享,怎奈身在異國,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你,遂晚,隻有你是懂得英文、懂得學術、懂得我的。所以毫不猶豫地,我提筆寫信,請原諒第一次寫信給你開篇卻一股腦傾倒枯燥的學術研究現狀。
其實還有一些瑣事,譬如我在材料學系遇到了非常嚴謹負責的導師,和異國同學交流亦常使我獲得啟發。學院的實驗室空間雖大,卻被儀器占滿,活動範圍不比格緻科實驗室寬裕。我每天重複着實驗、分析、論證,時常不知光陰流逝、四季寒暑。
冒昧打攪你的生活,這些瑣碎不确定你是否願意聽,遂不多作贅言,以免篇幅過冗。
春假将近,我打算借機去富士山腳下欣賞櫻花。順頌春安,望學業、生活一切順遂。
羅浮,
民國二十九年三月初十,于東京。
通篇英文寫成,字迹隽逸瑰麗,他在日本留學,日常交流皆使用英文,用語更加純熟地道。字裡行間不難發現一些他慣用的表達,親切感突襲内心,将她的思緒扯回最初閱覽室字紙往來的青蔥時光。
确實暌違已久。
她立刻在桌前坐下,拿出信紙,旋開自來水筆帽打算回信,心念紛紛,悸動未平,提筆卻不知如何措辭。
反複幾次,拗不過心緒的折磨,她蓋上筆,把空白信紙對折,放回角落。
一夜難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