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破樓枯燥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其實還是吃飯,并且這是他在這段時間唯一的希冀.
西邊館子裡的炒拉條林飛不願再提,東邊有一家沙縣味道還差湊合。其實并不是他有多好吃,單純是像炒面一類的帶鍋氣的食品,很難炒出什麼奇特的味道。如果說吃到炒拉條對于林飛來說就像是,點外賣遇到小套餐,那麼沙縣就是外圍中樸實的預制菜了。很難想象,在21世紀30年代,人們對于“吃”這個精神與物質的雙重需求反而下降低了。由此觀之,那麼未來的營養膠囊取代了現在意義上的“飯”也不會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了。
林飛有時并不滿足于僅僅是吃飽這一最低層次的需求,他還想要吃的更好,于是他便自東向西多走幾步,橫穿整個小公園,來到一個小居民住宅區,那裡有幾家飯館。第一家飯館是在河南耳熟能詳的燴面,林飛嘗試過,價格不低,燴面做的還湊合,就是味兒不太正宗,也沒有配糖蒜,直接降一個檔次。再加上它的環境也就一般,大廳裡的餐桌都有些年頭了,看着比較包漿。且它的後廚不知是什麼原因,離餐桌比較近,“噼裡啪啦砰砰锵锵”的,還伴随着炖鍋的巨大轟轟聲,讓你的耳朵耳蝸不停地與之共鳴。
與燴面隔壁的是一家螺蛳粉店,店鋪不大,店口就幾張靠牆的小桌子,看起來就是賣網紅小吃的。林飛曾鼓起勇氣去嘗試過,一到店撲鼻的硫化氫味兒就清空了他所有的勇氣。
再往裡走,就是一家炒菜館了,老闆娘很熱情,一股東北口音雄壯的身材展示其老闆娘的雄姿。林飛第一次來就被熱情的以本店特色的酸梅湯來招待林飛這個小客人。當然所謂的酸梅湯隻不過是酸梅湯調料在勾兌些水進去,其味道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