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逝,大軍的出征仿佛還在昨日,而上京城内,喬承陵卻已經忙得不可開交。
太學的招攬老師一事迫在眉睫,太學作為他改變官制的第一個布局,師資力量直接關系到以後計劃的實施。
他允諾的報酬實在是太多了
前來應征的老師數量遠超預期,他不得不另辟蹊徑,決定親自出題,選拔真正有才學的人。
太學的招賢館内,人頭攢動,前來應征的文人墨客絡繹不絕。
喬承陵坐在主位上,手中握着一卷剛剛寫好的試題,目光掃過堂下的衆人,心中暗自思索:這些人中,究竟有多少是真正有才學的?
他站起身,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諸位,太學乃大乾之根本,選師一事,關乎國運。今日,孤将親自出題,考校各位的才學。若能通過考核,便可入太學任教,為國效力。”
堂下衆人聞言,紛紛露出驚訝之色。
有人低聲議論:“太子殿下親自出題?這可真是前所未有啊!”
有人不屑,認為太子小小年紀,又怎會有足夠的學識來考校他們。
喬承陵不理會衆人的議論,揮了揮手,示意侍衛将試題分發到各自對應的人手上。
每個人三套卷子都有些不同。
其中一套簡牍上寫的是傳統的經史子集題目,一套簡牍上寫的是幾道令人費解的數學題。
第一題: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
第二題:
“一水池,甲管單獨注滿需三時辰,乙管單獨注滿需五時辰,若兩管同時注水,問幾時辰可注滿?”
第三題: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這些題目一出,堂下頓時一片嘩然。有人皺眉苦思,有人搖頭歎息,更有人直接放棄了答題。
在場之人都是各行各業都翹楚,所以這剩下一道竹簡裡的題目,則是按照他們專業對口出的題。
喬承陵不僅準備招募儒學大儒、數學天才,他還準備招收一批農學、醫療、經濟、法學等人才。
試卷上,這些題目,正是喬承陵結合現代知識精心設計的。
堂下,一名須發皆白的老儒生猛地起身,寬大的衣袖重重地拍在案幾上,發出“啪”的一聲脆響,質問道:“敢問殿下,我等數十載潛心研習聖賢書,可這些雞兔算數之類的題目,與教化天下究竟有何關聯?”
此言一出,整個堂内瞬間安靜下來,仿佛時間都凝固了一般。原本還在埋頭解題的幾個醫者、農官,也悄悄地擡起頭來,眼中滿是疑慮,顯然,這也是他們心中所思。
喬承陵神色從容,不慌不忙地走下主座,身上的玄色蟒袍随着他的動作輕輕擺動。
随手抽起一根算籌,緩緩走到沙盤前,用算籌在沙盤上劃出兩道清晰的橫線。
開口問道:“張老先生可知,百越之地瘴疠橫行,若派二十醫官前往救治,需配備多少藥草?這些藥草又該用多少車馬運輸?”
老儒生微微一怔,剛欲開口作答,卻一時語塞。
就在這時,喬承陵已用算籌在沙盤上熟練地畫起方格,繼續說道:“雞兔同籠之題看似簡單粗淺,實則蘊含着分門别類的大智慧。這就好比醫者需明辨寒熱虛實,農官要區分稻麥時令,道理是相通的。諸位且仔細看。”
輕點沙盤,雞和兔仿佛被賦予了生命,化作一個個靈動的符号躍然其上:“我們不妨設雞為天幹之甲,兔為地支之卯。甲卯相合,總頭數為三十五,總足數為九十四。若令所有生靈擡起半足……”
“荒唐!雞兔豈能擡足!”後排突然傳來一聲嗤笑,打破了短暫的甯靜。
“正是要破這所謂的荒唐。”喬承陵猛地折斷那個算籌,清脆的聲響讓衆人不禁屏息。
他神色嚴肅,目光掃視全場,沉聲道:“若按常理,雞二足兔四足自然不可改變。但若是從數術的角度來看——”
他俯身在案幾上寫下一列清晰的算式,“總足數減半為四十七,再減去頭數,所得結果十二,此即為兔的數量。”
滿堂頓時嘩然,衆人交頭接耳,臉上滿是驚訝與疑惑。
就在這時,一個身着青衫的年輕人突然激動地擊掌叫好:“妙哉!這實則運用的是虛實相生之法!”此人正是先前解出所有題目的李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