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
話分兩頭。文懋卿進信陽殿後,秦氏兄弟在宮外等候,新得名字的稚幽也失了平日沉穩,忍不住想與兄長說說話。逸見其神色驚喜難掩,知其心中波瀾,不由得思緒萬分。
他想起十二年為奴的日夜,從此刻起便是舊日塵土無需再提。
自他有意識以來,他所謀所為不過是護住秦家族人,他記得父親的囑托,以殘存的勢力用死奴偷天換日救下秦家舊軍、又連着打聽謀劃決心利用歸國的長王姬、故意在辇前失儀……
死奴、看管罪奴的幾位元士何其無辜,他知害了諸多性命,也知他罪孽深重,可他顧不得許多,保秦氏人得以避世偷生,這是他作為秦氏少主的使命。
但他未曾預料此時境況,這位長王姬伶牙俐齒、行事仁慈果絕,并非從前稚子模樣,再聯系她宮牆内神色之異……
逸心中暗自有了思量,要護住秦氏舊部,恐怕依舊要借助這位長王姬的力量,可是——他看向文懋卿離去的方向,那裡隻有關上的宮門,輕歎道:“長王姬非池中物。”
“公子,王姬令奴帶公子入殿修整。”寺人緩步走來,向二人垂手恭敬道。
“有勞。”逸與稚幽拱手回禮,跟随寺人慢慢踏進六英宮中,按照安排沐浴焚香,兩人各自挑選了荼白和竹青色的衣裳換上。
“我記着你從前喜着霁色衣裳。”逸似笑非笑地掃他一眼,“莫有不該的心思。”
那人青色的衣裳似乎又在眼前一晃而過,稚幽低頭道:“隻是記着取名之恩罷了。”
“稚幽……”逸一字一句念着,腦中卻想起元穆二年他們全族被擒的混亂場面,那個時候還沒有稚幽,隻有與稚幽如今一般大的孩子,在看押的煎熬中慢慢被磨去少年的意氣。
直到元穆三年,父親自刎謝罪,秦家“自願”被褫奪姓氏才重獲“自由”,或投入文家、或為奴、或被流放,那時母親本想追随父親而去,卻察覺有孕,姑母心一橫自願入宮為奴接近文夔,才換來他們苟且偷生,才換來元穆四年這個親弟弟的出世……以及母親的血崩而亡。
而現在,已經是元穆十四年了。十幾年,彈指一瞬,他們還活着。
“秩秩斯幹,幽幽南山……”逸諷刺一笑,“确實是個好名字。”
稚幽察覺兄長心情低落,正待要問,卻聽得寺人敲門聲起,便應了一聲“進”,寺人過來将藥物交予逸,逸一愣:“此為何意?”
“奴亦不知,長王姬隻下令着人送來化瘀、止血等外傷用品,公子請收着。”
稚幽上前兩步收好藥物,道:“多謝大人,王姬有心,我等定然不負王姬美意。”寺人唯唯,退而離去。
一時間兩人寂然無語,直到又有宮人捧金鑲檀木盒進來,跪地曰:“此嫀夫人之賞,王姬轉贈二位公子。”
兩人大驚,恭敬行禮受了,等宮人退下後開盒卻見青白玉雙珏,頓覺不勝悲涼,此物是秦家祖傳,本欲待二人及冠授之,隻是未曾想到世事無常,還未等到那一天秦家已覆、秦姓被剝。
“原是姑母替我們收着。”逸神色哀痛,卻忽地上前将玉珏一青一白連着的地方敲碎成兩半。
“兄長!”稚幽阻攔不及,看着逸将玉珏拾起,将青色的玉珏遞給稚幽。
“天下安定,舊人已安居桃花源,又何必徒起戰事。舊物傷懷,從此你我二人便要忘了前塵往事,跟着王姬。”
“兄長決心輔佐王姬?”舊人說得是秦家族人,稚幽是知道的,雖不明白逸是如何狸貓換太子,但看慣兄長淡然行事之風,跟在兄長身邊卻也安心,稚幽問,“還是隻求在王姬身邊尋個庇護?”
“輔佐也罷,庇護也罷,隻要你我安好、舊人安好,我便不再多思。”逸道,他心知自己姑母尚在、卻還是将她拉入局中的行為已經惹她懷疑,所以她才會在姑母面前提起他兄弟二人、又将此物送來以作試探……
既然她要一個衷心,他便送一個衷心。
稚幽看着逸取了脖頸上長生鍊穿過白玉珏系在衣袍上,歎息一聲也照着做了。
“王姬,請恕奴多言,宮内禁疾走,方才見褚夫人時實在不合禮法。”姜女史向引路女官示意前往簡夫人殿,旋即落後文懋卿半步,小聲在她身後規勸道。
文懋卿卻眯着眼睛笑得狡黠:“女史莫怪,懋卿見褚夫人在殿外站着,心想萬沒有叫長輩候着的道理,因而失了規矩;不過……褚夫人不會怪罪的。”
不僅不會怪罪,還會對她高看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