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霄抱着他的身形一頓,随即低眸看着公玉卿的一雙鳳眸,那雙眼神中似乎暗淡卻又隐約泛着爍光。
本以為自己師尊會如往常一般,冷眼離去,公玉卿已然做好了被推開的心理準備,可不知為何,今日淩霄似乎是良心發現一般,猶豫道:
“别鬧了,阿……”那二字他屬實道不出口。
“什麼?”公玉卿眸光閃爍更亮,想趁起身子,可渾身無力,又瞬間倒了下去……
這次他後背與淩霄的胸膛貼得更加嚴絲合縫。
好暖……他心道。
淩霄心中忍了又忍,又想到公玉卿是因為他才在雪地自罰跪上幾個時辰,這才得了風寒,本該無情的心此刻卻又淡了下來,他咬咬牙,以小到非修煉之人聽不見的氣音,輕喚一聲:
“阿卿……”
這一聲“阿卿”,不僅将公玉卿的心緒拉回,亦讓他自身心頭一顫……
許久未聽此名,看來今夜又會回想到前塵往事了。
無妨,公玉卿高興便好……
……
公玉卿心中本早已做好了被淩霄冷眼一瞥,随即漠然松手離去的準備,怎不料那人竟會心生憐憫,與往常的行為大相徑庭。
竟然真的随了他的願。許是這次淩霄瞧他因自己受罰于冰天雪地之中,相信他不會對自己心生不該有的心思,這才成全他一次,喚他一聲“阿卿”罷了……
公玉卿靠在淩霄懷中癡癡地想。也原本無比歡喜的心,逐漸平靜下來。
淩霄不知自己這多愁善感的小徒弟此時又在遐想些莫名堂的内容,隻不過當他察覺到懷中的人情緒不對時,想詢問又不知該如何開口,思考片刻,最終還是問了兩天前便該問的那句話——
“為何要淩.虐自己?”難不成,他這徒弟有這方面的傾向不成?
公玉卿沒有即刻回答該問,隻是輕歎一口氣,緩緩道:“我并非淩.虐自己,隻是自罰于雪地,換師尊的放心。”
“我放什麼心?你這樣子,才讓人不放心。”淩霄反問他,随後腦中回想起公玉卿讓人心寒意冷的那句話來……
——“我對師尊絕無半點非分之想。”
他的眸子逐漸冷下來,本身一頭鶴發,連纖長的睫毛也是雪色,此刻眉間那點朱砂更似霜雪中綻開的一瓣紅梅,恰如寒冰般難以觸碰的一滴殷紅的血液。
他的心亦是如此。
冷淡的血管卻點綴着幾絲涼薄溫情,叫公玉卿捉摸不透。
公玉卿再次失了言語,他徐徐阖上雙眸,回憶起與淩霄初見的那一面……
早春暮春,酒暖花深。天淡天青,宿雨沾襟。
正是行雲宗舉行“行雲之粥”的好時節,新梨漸垂。
公玉卿從小在姑蘇一帶,世府出生,他生來便是公玉世府的大公子,衣食無憂。可謂是從未受過什麼艱難阻折,唯獨是日後在淩霄殿這裡,把從前沒受過的苦受盡了……
可這種環境下所養成的性格自然也讓他有了弱點。性子太軟,卻絲毫不懦弱,一直有一個救世扶貧,鋤奸衛世。
府中上下對于他想要修道的志向十分支持,于是,在公玉卿十歲這年,登上行雲靈台,開啟了他的拜師之路。
他先前已在江湖上聽說過青鳴山藤栩殿主人淩霄的傳聞,内心對其十分崇拜,想要拜入藤栩殿門下。
那年正是芊雪殿羅詩嬰達到“不動心”境界的時候,上青鳴山前,有同行者見他年紀較小,卻也不奇怪,畢竟修仙者,越早修煉悟性越高……
他人搭讪而言:
“這位小道友,此次來拜師,也是為了一睹绫羅宗師真容罷?”
而公玉卿每一次都極為堅決地回答:“非也,我為此隻為淩霄仙尊。”
雖說藤栩殿淩霄在從前青鳴山最是有名的那位……不過也隻是從前罷了。如今有羅詩嬰那位,年紀輕輕就達到“殘心”,僅僅三百年便入了“不動心”的境界的修道聖體。
又傳聞有天人之姿,傾國傾城的佳人,誰不想一睹芳顔?……
可傳聞中這位绫羅宗師不僅不收弟子,連每一屆的“行雲之粥”亦不在場。
可人人都在賭,賭羅詩嬰會興緻盎然前去一觀。
“雖說這绫羅宗師不收弟子,可我看你天資絕佳,根骨清奇,長相光風霁月,湊個熱鬧,說不定有奇緣呢?!”
能有什麼奇緣?有奇緣的也應當是淩霄仙尊!
公玉卿心道。
在同行者以為公玉卿是因聽說羅詩嬰不收徒才打算拜入藤栩殿下,殊不知,對方早已“心有所屬”……
他在江湖上仰慕淩霄曾經那些光榮事迹已久,而後者近日不問世事,灑脫自由為主,他心儀藤栩殿的主人,想去見他的欲念強過了任何人。
“不了,我執意拜入藤栩殿。”
……
窗外白雪間歇,一縷縷日光投射,興許是不過幾日,便可撥雪尋春。
公玉卿回想起從前那堅毅拜淩霄為師的決心,一顆滾燙的眼淚堕入,沾染胸前衣襟。他深吸一口氣,盡量讓自己聲線保持平淡……
“師尊。”他喊道。
“在。”他應答。
“師尊。”他又喊。
“在。”他再應。
公玉卿仿佛來了興緻一般,還想再喚一聲,身後的人卻不縱容予他這個機會了,淩霄擰了擰眉,輕啧一聲,
“何事,講。”
他正經了幾分後公玉卿卻不禁輕笑一聲,“師尊為何總對我這般嚴厲……”
“嚴厲”?若是說“嚴厲”二字,淩霄的确是有的,他對幼年的公玉卿嚴加管教。每日指點他勤奮練劍,自公玉卿拜師的那一日起,淩霄便賜他“不欺名”。
——“師尊,我是否要給這把劍起個名字?公玉卿雙手奉上,對于他這個年紀來講,這劍無疑是一把巨重的玄鐵劍,淩霄亦雙手擡着此劍,将它覆落在公玉卿稚嫩的手掌心上,當他的手完全脫離此柄重劍時,小孩兒的腳步不慎顫巍一下,随後讓自己盡量穩住身子……
“不必,它有名字,叫‘不欺名’。”
公玉卿純真的雙眼望向眼前這位仙人,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心中默念此劍名。師尊将“不欺名”賜予他,定是要他如這靈劍之名一般,不欺使命。
于是他又在前添了四字——
心系蒼生,不欺使命。
淩霄垂眸注視幼時的公玉卿,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令他在心底發笑,雖不知這小孩兒又在思考什麼無關緊要的廢話,又或是曲解他的意思,他還是及時糾正道:
“不欺騙使命,順其天道之意。”
他緩緩蹲下身,與公玉卿平視,眼神一如既往漠然。
四目相對,他的目光似乎在告訴公玉卿:“莫要妄意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