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江湖都傳言,修真界第一人行雲宗绫羅宗師,與徒弟江亦姝有私情……如今看來這傳言……驚駭世俗!
羅詩嬰望着江亦姝,瞧見後者似笑非笑,惡趣十足的表情,又瞥見公玉卿以一種不言而喻的眼神看向自己,哪裡不知道自家徒弟心中打的是什麼主意?……無奈搖搖頭,笑道:“去栀子林罷。”
後山十三裡栀子花,是江亦姝平日裡練劍的地方。公玉卿本想将包袱放在了芊雪殿内,别誤了正事,可江亦姝非要幫他拿着,他怎麼能真讓一個女子為自己拿包?隻好繼續背在身上。
将這一切都看在眼裡的羅詩嬰:“……”還是小姝會耍小聰明,她看了都自愧不如……也不知江亦姝哪來那麼強的占有欲,就好像芊雪殿都是她的,連别人放個行囊都不行了……
公玉卿見绫羅宗師默不作聲,任由江亦姝做事,便以為她是站在徒弟那邊的,别談什麼怨言了,連拒絕都不行。
……
這是公玉卿第一次來此處,後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位為一處山洞,裡面是冰寒天地,受罰、修煉都适合;第二處便是十三裡栀子花,歸芊雪殿所管,裡面上了禁制,除绫羅宗師以外,無人能上此處。
僅江亦姝能随便進入栀子林,看來是羅詩嬰不知何時,在她身上施了術法,解開了禁制。
公玉卿這次是羅詩嬰帶上來的,亦能進入。不過羅詩嬰并沒有解開禁制,也就是說,到現在公玉卿也不能随意獨自上後山,看來绫羅宗師這七日要日日盯着他講學了。
江亦姝倒是覺得這個機會甚佳,她能在詩嬰身邊旁聽。以往都是在芊雪殿,對方先為她講解《劍道》,她在一人去十三裡栀子花處練劍,領悟心法,若是有哪裡不懂,回到祀霜殿再問她,羅詩嬰會時不時上山看自己練劍,也會與自己對招,她說,“再多練習,不如實戰來得快。”
又或是提一壺山栀小酒,來祀霜殿找她,與自己講講心法,而後調侃幾句,弄得江亦姝耳根透紅,這才滿意,心中暢快……
這七日,每天都能與詩嬰一同練劍,有她在旁邊指導,江亦姝什麼事都不需要再多想了……如此難得惬意獨處時光,偏偏有個人打攪,真是好不識趣!
“阿嚏——”公玉卿冷不丁打了個噴嚏,江亦姝站在自己身側,他隻覺得自己手臂與背後都在發涼……
……
江亦姝沒理他,她眼裡隻有師尊,上前幾步,與羅詩嬰相對而望……
“小姝,先打個樣?”羅詩嬰輕微歪頭,恍若一隻三花靈貓,睜着一雙杏眼,笑着看着自己……
江亦姝唇角一揚,“好。”
“铮——”無隐劍出鞘。
劍舞之道,柔中見剛韻流雲;劍削長天,山河萬裡盡在掌心。
輕盈綠腰舞。飛袂拂雲雨。翩如蘭苕翠,婉如遊龍舉。慢态不能窮,繁姿曲向終。低回蓮破浪,淩亂雪萦風。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
公玉卿在“仙雲之劍”上打敗了江亦姝,哪裡用得着她來打樣?绫羅宗師叫她給自己打個樣,不過是對江亦姝的寵溺罷了……
這對師徒又何曾不令公玉卿羨慕呢?他師承淩霄,旁人見了他,都說他師尊教導有方,然而卻隻有他一人知曉,并不是如外人說的那樣。
他與淩霄一同居住在青鳴山東面的藤栩殿中,他入門時,淩霄亦比他大四百來歲,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淩霄無論是私下,還是衆人面前,都嚴肅有秩序,并且隻會叫公玉卿全名,更别奢望喚他一聲“阿卿”。
諸生,當他見到江亦姝與羅詩嬰如此相處的模式,總是忍不住多看幾眼……
……
羅詩嬰又讓公玉卿演示了一遍他的劍法,叫上江亦姝一起,兩人“對弈”。
“ 心劍合一。禅理占六成,劍技占四成。在‘無念無想、無我的心境時,劍必随意進出,意到劍到,這就是心劍合一。劍道以無念無想之心境為終極最高目标。”
這是《劍道》第八章,羅詩嬰雙手環抱,将半邊身子都靠在一棵栀子花樹上,娓娓道來:
“為發揮高度劍術技能,其精神狀态,依其熟習程度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摒棄雜念集中精神。第二階段是集中精神且能顧及四周動靜。第三階段是。無念無想之最高心境。這與佛門參禅之心境不謀而合。因劍道與參禅之終局心境相同,古來習劍者莫不時常坐禅。籍期進步之快速。”
她一邊說着,另一頭公玉卿專心與江亦姝對峙,高吟三峽動,舞劍九州隘……
“ ‘不動心’ ”即為能夠随意移動身軀施展劍招之心境。‘間不容發’,‘石火之機’指明間不容發之快速劍招系發自靈感之迅速反射運動。達到不動心始會發生靈感。第七項謂精神如果拘泥于某一事物,即是‘妄心’。‘前後際斷’謂攻擊直後,身必須保持輕松無我之心境,以便能夠随時注意迅速采取因應劍招。這是‘殘心’。”
其實公玉卿早已參悟過這一章,如今看來,不過是在鞏固罷了。可他還是仔細聆聽,不放過半字。
江亦姝見對方十二分專心緻志,不得不将停留在羅詩嬰身上的一份目光,轉移回對手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