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江南的四月很暖,蕭惟凜臉上蓋着一把紙扇,躺在紫藤樹下的藤椅中,聽楊墾彙報盧修平這幾日的行動。
盧修平在政事上還算勤勉,正大力推行新政,出乎蕭惟凜意料的是,謝正廷和盧修平竟在悄悄合作,似乎不止是擴大生意規模這樣簡單。
蕭惟凜移開紙扇,睜開眼。
這二人既是合作關系,前世山匪怎會有膽子對謝家動手。
謝家出事後的結局他有些印象,兇案發生後,江城的官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将案子破了,官軍還順勢端了盤踞多年的土匪窩,盧修平這個主政官員也受到嘉獎。
合作的雙方,一方遭到滅門,一方受到嘉獎,蕭惟凜無法忽略其中透着的陰謀味道。
可惜他隻知道這些,再多的就沒有印象了。
那時他剛成親,三皇子和六皇子故意在政事上給他添堵,成親後一點也不省心。回到家中,原本清淨的東宮一下子多出四個女人,且這四個女人都是沖他來的。
餘茹純有了身孕要過明路,兩個側妃及其娘家的勢力得安撫,隻有顧氏這個正妻,一直安安靜靜地,從來不主動打擾她。
她沒提過謝家的事,他也就沒有閑心去了解到妻妹遠在江城的未婚夫婿家。
蕭惟凜從躺椅中坐起來:“繼續查,孤要知道這二人合作的細節。”
楊墾颔首。
蕭惟凜收了紙扇握在手裡,朝東邊指了指:“還沒回來?”
楊墾說是。
殿下不肯說清同顧姑娘的淵源,他不好胡亂猜測,但他知道殿下關心着隔壁的情況,于是一直留心着:“五天了。”
五天就五天吧,謝家對妻妹照顧的還算盡心。
前世她與謝家的婚約尚未履行,這一次有他盯着,必定會有不一樣的結局,顧氏也能安心。
“焦充那裡還沒有新消息?”
楊墾剛要回答說沒有,聽風從外面匆匆跑進來:“殿下,焦縣令來信了。”
蕭惟凜撂下折扇坐起來,拆開信封一目十行看完。
“太好了!”
蕭惟凜忍不住感慨,見楊墾一臉好奇,蕭惟凜将信遞給楊墾。
焦充在信中提到,他已經想到解決新政疏漏之處的辦法。
在各地衙門的力推之下,百姓都對改田為桑抱有極大的熱情,就算他呼籲不能放棄耕地,奈何在切實可見的效益面前,鮮有人肯響應。
總體而言,他想出來的對策有三點,先是保留部分優質耕地,給願意種地的百姓減免賦稅,萬一遇到荒年,在沒有外部援助的情形下,能讓本縣至少半數百姓能吃飽,以解燃眉之急;二是鼓勵開荒,凡在荒地植桑成功且達到一定規模的農戶,根據數量多少給予不同等級的獎勵;第三點是,對官員進行考核時,以三年後的成果為依據,免得官員急功近利。
蕭惟凜不得不承認焦充的确是個人才,連三年為期都考慮到了,此法若是有效推行,必定可以避開兩年後的饑荒。
這就是實地探訪的好處了,在興甯這樣的地方,若是沒有他的推動與支持,這樣的方案根本沒有機會前世并沒有機會出現在朝堂之上。
蕭惟凜起身往外走:“盧修平與謝家那邊繼續派人盯着,你随我去一趟雲城。”
紙上談來終覺淺,事關重大,許多事情實地探訪後能做出更好的方案,比如如何留下來的田分給誰種,減幾分稅合理,如何調動官員的積極性去推動此事……都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蕭惟凜當天就帶着楊墾他們離開了江城。
按他最初的計劃,先去雲城會一會焦充,探讨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後,他會離開興甯府,并将改進後的方案上奏朝廷。
京中有他提前安排的大臣配合,朝廷必定會按他的建議頒布改進後的新政,屆時他在江南亮出身份,根據各州府的表現,以推行新政的名義将江南的人事變動一番,屆時整個江南盡在他的囊括之中。
隻是這樣會很忙,謝家這邊他就沒有功夫再親力親為,但他會派專人盯着,不會讓悲劇重演。
*
蕭惟凜前腳離開,消息後腳傳到顧清音耳裡。
顧清音:“他們确定是離開了,而不是出去遊玩了?”
錦瑟信誓旦旦保證:“我娘親自盯着隔壁的動靜,這幾日他們有去有回,都是輕車從簡,隻有這一次專門備了輛馬車用來裝行李。”
顧清音暗中點頭,倒是符合蕭惟凜雷厲風行的作風。
她讓周叔隐姓埋名給雲城縣令焦充送去的,就是前世官員們在江南省度過饑荒之後推行的新政,後來江南的發展證明,這一系列做法收效很好。
以他對蕭惟凜的了解,他必定會暗中同焦充取得聯系,新政到了焦充手裡,也就相當于進了他的視野中,所以他一定會去雲城。
而他那個人一向自負,絕不會将視線緊盯着一個小小的興甯府,既然大老遠來了,就不會放任江南其他各府不管,必定會借推行新政的機會鞏固和擴大勢力範圍。
顧清音:“你收拾下,我去向謝伯母辭行。”
錦瑟領命離開。
謝母很不舍:“這才住了幾日,鋪子裡的那點事自有你謝大哥,哪用得着你去操心。”
顧清音謝了謝母的好意,誠懇道:“此番回江城也多虧有伯父伯母為我周全,但我想着,既然要長久住下來,總得學點立身的本事,早些學會經營之道,也能早日立身。”
謝母知道顧清音這樣考慮是對的,她相當于被京城那邊舍棄了,一個女孩子家,雖說他們可以幫襯,但任誰幫襯也不如自己有本事安心。
謝母:“萬事開頭難,你也不要累着自己,但凡你有不明白的,就來問我問你謝大哥。等得空了,常來家裡吃飯。在我與你謝伯伯眼裡,你與阿時就同他們兩兄弟一樣的,都是我們的兒女。”
顧清音謝了又謝,帶着錦瑟離開。
回去稍微休整一番,顧清音帶着錦瑟去了謝家送給她的鋪子。
謝家人細心,這間鋪子是謝家的綢緞鋪子中的離顧家最近的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