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荀令為孔融陳情與曹公書》
崔纓
彧白:
昨奉丞相鈞教,垂問伐取荊漢。彧以為,今華夏已平,南土群雄自知困窘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陳倉舊策,貴有良機,劉景升所領部曲,多為士黨名族,但知葆私存身,一朝兵臨城下,八郡束手無虞。
近聞少府孔融幹觸天憲,獲蒙罪尤,依法當死。彧知公法令既明,賞罰必行,猶犯顔為其固請之,殆有不得不陳之辭情也。
夫季氏之伐颛臾,孔氏以為“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今公已定河北,而劉表逆節懷貳,不遜漢使,公自可劍指江漢,南臨荊表也。融所阻戹之故,不過心存國慮,意欲修複舊京,整饬元戎,與民休息耳。公扶義征伐不臣,而臨陣斬順臣,此兵家大忌,竊為丞相不取也。
謗重泰山,三人成市虎,路粹露布所狀,有失公允:《春秋》之義,國君死社稷,忠臣死王命。蓋“卯金刀”之言乃原王莽篡逆之言,孔融時任北海國相,表儒舉賢,頗有治績,若狂悖發露逆言,豈非愚人?料得年久失聞亦有時,不可不察;至于不遵朝儀、唐突官掖,曩者郭奉孝、戲志才皆有負俗之譏,公唯才是舉。昔祢衡露才揚己,公尚海量,何以融獨罹此殃辜?
況融為宣尼後人,少即洽聞強記,得李膺垂識,傲誕抗節,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皆顯名于世。彧聞其少時救人,私匿兄友張儉,儉因黨锢坐罪,幸賴孔氏得免。事經敗露,兄弟及母争相赴死。世感其義,兄遂見戮而融聲名遠播。後融言父母恩薄及管秋陽事,一時憤激怨言,論雖狂謬然其情可憫。
蟬恃清素,高棲于枝。言無其實,何以厲聲?融在北海時,天性浮逸,越俗驚世,孤音少和,高談浮華,以至地方奸猾污吏不能治。世多标榜清流輩,融雖非當世高明偉器,亦非無所可取。其人也,肅慎不足,耿介有餘。嘗為鄭公鄉,務撥清流,謹庠序之教,舉邴原、王脩,後上書所薦盛孝章、謝該、趙歧,皆博古賢士。其《肉刑議》雖與彧相左,然為朝臣所善。彧請惟念其折節下士,急人所難,婞直無私,檢舉貪僚親族無數,素無阿撓營黨,雖有言漏重戾,宜有公判,罪不至死。
予觀融所著文章,摛典采葩,飛辯騁辭,文氣豪宕,情志兼具,有鶴舉鳳羽之姿,乃揚雄、班固俦也。若賫志長殁,身死非命,實為可惜。加之孔裔門楣,世儒之所好尚,又鄭玄門生遍及天下,殺一不足以儆百,授職以能者為上。融既無升堂廟勝之助,又無摧鋒接刃之效,不若寬原融愆,遠追秦穆欣盜馬之士,仿效楚莊赦賓絕纓之罪:
或留融于太學考論六經,刊定傳記,存古今之學。總習典謨,刊定軌範,并隆禮教,漸敦教化,播中和慈惠之苗于儒林,則曹公王道兩濟,可也。此為上計;
或出融掌郡國官學,簡選賢良,使之嗣紹家烈,不違其先,必竭誠将盡厥職焉;或守孔林作碑銘頌诔,恢弘至道,此為中計;
或使其成絺綌之徒,允乞骸骨,終老殘生;再不可,減死輸作,為一徒隸。融當感君愛惠以死報公。此為下計。
君子愛人以德,無終食之間違仁。公乃撥亂之主,豈容搆會之徒間其君臣乎?望念融勞苦為漢,已邁桑榆之年,下有綿綿弱子,不宜處以極刑。若撫以恩德,無施諸威罰戮及妻子,則天下婞介正臣皆望風而慕至許都。願明公熟慮之!
董卓鸩主兇逆,公初興義兵,平降黃巾,袁氏虬蟠禍亂,呂布負功恣睢,賴公德政未阙,籌畫鴻谟,厥有克平八州之績。明公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翼佐皇家而諸侯景從。今許為大都,士之淵薮。颍水無許由洗耳,箕山無巢父巢居。今之朝野,锺繇、荀攸可代彧為公謀業,崔琰、毛玠、婁圭、徐奕、桓階、何夔、邴原、邢顒皆為股肱良臣,陳群、杜襲、司馬懿并為世之桢幹。如融所言,“天下纓緌搢紳所以瞻仰明公者,以公聰明仁智,輔相漢朝,舉直厝枉,緻之雍熙也”。
彧誠感國疾,與明公共事已來,洵以仁為己任,戢心昭昭,晨厲夕兢,期纾民于倉卒也。“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然伯夷善而無報,史魚有屍谏蘧伯玉之賢,羊舌肸為古之遺直。若孔融以恃舊不虔而見誅,反翦削公之霸業,此非将軍心付王室、匡持天下之素志也。
予竊慕《鹿鳴》君臣之宴,庶幾生前得見廟堂群英荟萃,兆民共詠康哉之歌,忠正效實之士鹹為公效用。隐者彈冠,君子執圭,周公東狩,天下歸心。此彧不離之夢想者也。
辭情頓屈,聊申素心。臨書攬涕,俯仰慚惶,五内戰悸。
頓首頓首。
……
那是崔纓第一次嘗試寫表文,她當夜寫完後,随即秘密傳給荀彧。次日便随軍繼續南下,暫且不提。
行軍方至八月,便傳來劉表病逝,幼子劉琮代為荊州之主的消息。而不過九月,曹操輕騎就直趨宛、葉。
荊州門戶大開,果不出荀彧所料,劉琮及荊州舊部,皆被曹操行軍之速吓破了膽,甚至不曾通知屯守在樊城的劉備,便直接向曹操納來投降書,以至于曹操抵達宛城劉備才率衆逃離。
劉備與關羽分兵相會江陵,南逃軍達十餘萬衆,多為荊州舊部,曹操擔心江陵設兵防,遂舍下辎重,輕軍到襄陽。
在襄陽受了劉琮降書後,聽說劉備已走,曹操一刻也不多留,徑直親領五千精銳急追劉備,一日一夜行軍三百餘裡,終于在當陽長坂坡與劉軍相遇。
戰事激烈,劉備軍被曹操打得狼狽逃亡夏口,而亂軍中徐庶的老母親也被曹操俘獲。
等到塵埃落定時,崔纓騎馬跟在曹操身側,随軍登上長坂坡。
遠遠眺去,但見沙場狼藉,草木血腥,無辜百姓的屍身混雜在甲兵的屍堆裡,到處是斷壁殘垣,到處是黑煙滾滾,令人掩鼻。
曹操歡笑如常,揚鞭指着戰場,跟崔纓和曹植說着“亂世至理”,可崔纓卻一點兒也笑不出來,滿腦子盤旋的都是曹操年輕時寫下的詩句——
“白骨露于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少年曹植歎息着說出了崔纓想念卻不敢念的詩。
曹操怔住,笑容逐漸隐去,他看着曹植,若有所思。
崔纓渾渾噩噩,縱馬來至駐紮的屯營,心下十分不甯靜。
她前世幼時明析“曹劉善惡之辨”,也曾無比敬畏趙子龍單騎救主、翼德斷喝長闆橋的傳說,如今夢破碎一地,不得不退守曹家立場,拼命使自己不要多管閑事,牽涉其中。
曆史上,劉琮将荊州拱手相讓,讓曹操措手不及,更助長了曹操吞并天下的野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若非荊州太輕而易舉地落入曹操囊中,興許曹操并不會急于進攻江東,而是靜觀其變。
可曹軍不日即将進駐江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