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穿越三國之漢魏風骨 > 第71章 廷議北伐事

第71章 廷議北伐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度月如日,轉瞬間,便到了夏天。

軍師祭酒府已有聲聲蟬鳴,彼時彼刻,崔纓正在堂上,一邊拿着戶扇給郭嘉吹涼,一邊與他談話。

“王師修整時日已足,這幾日,司空府隻怕須有不少廳議,屆時汝随我同去。”

“又要打仗了嗎?”

“嗯,若不盡早除去袁氏餘孽,隻怕後患無窮。”

崔纓把頭低下:“先生,您當真……決定了不留守邺城嗎?”

“曹公北征烏丸之意久,其受董昭之建,已暗通二渠,以備北伐輸糧之用。遼西作亂之焰正熾,趁此平定燕地,恰是良機。隻是軍中文武,怕有不少人會阻攔,他日議會,嘉定然是要力勸曹公的,而主戰者又必随曹公出征。”

“先生可知,并非所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都稱作‘勇士’……”

“隻要能助曹公完成大業,飛蛾撲火,在所不惜。”

“……”

崔纓忍着傷惱,欲言又止,還是沒辦法告訴他赤壁之戰曆史的真相。

郭嘉見她不再發牢騷煩他了,樂呵呵道:“纓兒,汝可知,人為何而活?”

崔纓搖搖頭,又點點頭:

“在後世有個宇宙學家,他畢生都在研究黑洞理論,他說‘人類為什麼要去尋找黑洞?——因為,它就在那裡’。民生多艱,人是為了活着而活着,先生問的問題本身已經給出了答案。因為有我愛的人在這個世界,所以活着有了意義。我們為什麼要去找到活着的真理?因為真理就在那裡,這就是我崔纓堅持要改命的原因!”

“欲求魚和熊掌兼得,可焉?”郭嘉正色,苦口婆心勸道,“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我郭嘉從不信命,但既知結局已定,此時走與那時走,又有何區别?”

他長歎一息:“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這幾月,纓兒同郭某說起後世那麼多詩詞,隻有一句,我是真喜歡。”

“何句?”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崔纓擲下戶扇,兩腮鼓鼓的,将頭扭了過去。

“纓兒,本朝不比你那世界,這兒禮教甚繁,對女子拘束猶苛,一些為人婦之道,學在心裡,終歸無妨。嘉與世長辭之後,你可要好好聽你叔父的話,慎勿觸曹公之威,記住了嗎?”

崔纓默不作聲。

……

四月月底,曹操接連召開會議,與群臣商議往後軍計。

隻是郭嘉沒想到,除了他一個,其他文武大臣皆擔憂荊州劉表會趁曹操北伐之際,偷襲後方許昌。于是郭嘉力排衆議,堅決支持曹操北征烏丸計劃。

一時間,議廳争辯不休,如此激烈的文武舌戰場面,崔纓還是頭一回見。與此同時,丕、彰、植、尚、真等公子皆在場,年輕後生們,無不眼睛發亮。

崔纓聽聞戰事将啟,蕩寇将軍張遼早已從臨颍屯兵而還。雖說那年自南皮還邺,也曾粗略見過他一面,此番卻是首回細細盯量。

果真一身英雄氣!

崔纓前世久仰張文遠大名,今日竟有幸遙遙望彼風姿,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隻不過,今天,他與南征派站一隊。

“天子于南許,四方諸侯莫不虎視眈眈,而今,公卻要北向,遙征燕地,若劉表遣劉備襲許,據之以号令天下,恐公大勢将去矣。”張遼拱手上前進谏道。

“道遠深入,非完計也。望曹公三思。”領軍史渙附議。

“張将軍此言差矣,嘉知諸君心中所慮,不過荊州背襲之患。諸君且複聽嘉言,再決心意不遲——”郭嘉負手振袖,朝曹操一揖,娓娓向衆臣道來:

“曹公今雖威震天下,然胡恃其地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一舉破滅也。此破敵良機,機不可失;且袁紹嘗有恩于胡虜,而熙尚兄弟猶存。今北方四州之民,徒以公威暫附耳,曹公德施未加,舍而南征,若熙尚依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俱應,恐青、冀非己之有也。北地未穩,後患未除,談何南征?願公深思熟慮之。”

分析時局,反将一軍,郭嘉讓在場群臣皆沉默。

曹操摩拳擦掌,還有些顧慮:“劉備非池中之物,其手下關、張二人皆萬人敵,如若襲許,為之奈何?”

郭嘉輕笑道:

“武将雖勇,孤掌難鳴,譬若善樵之夫身居茫海,遍無柴薪。劉備此人,于司空而言,是‘非池中之物’,于劉景升而言,未為不是。荊州劉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任之,則自恐不能制備;輕任之,則備不為其所用。此番北伐,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郭嘉對人性的預判,又一次引得曹操連連稱善。

韓浩表示贊同,對史渙說道:“今公兵勢強盛,威加四海,戰勝攻取,無不如志,不以此時遂除天下之患,将為後憂。且公神武,舉無遺策,吾與君為中軍主,不宜沮衆。”

荀攸等謀臣欲言又止,終已作罷。

不知是何緣故,曹植忽而跳出來反駁道:“父親,孩兒以為,此行征遼尚有不妥之處。”

諸臣目光皆集聚在少年曹植身上,曹操眯了眯眼睛:

“哦?植兒且說來。”

曹植也無懼色,像是即興作文,心高氣傲地說道:

“且不論那山高路遠,天寒地凍之境,于行軍多有不便。父親自官渡以來,東讨西征,揚威八方,敵寇莫不束手北面。小子敢問祭酒,今袁氏殘黨已成末路,勢之大小已明,假以年歲,自當崩解就擒,何必興師動衆,以小易大?不若勸課農桑,修我王師,屯我許田,先定荊楚,北塞自應望風臣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