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上午,大家分别進入到對應的測試現場,參與筆試。由于有主角光環的加持,他們的總成績排名靠前。
從周五下午開始的一天半時間,24個隊伍分别上台,在20分鐘内各自講述着他們精心準備的自選課題内容。
周六早上的機器人項目,無疑是這場盛宴中的一道最熱門的風景線。近三分之一的隊伍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個前沿領域作為自己的展示内容。他們或是帶來了能夠自己走進會場的機器人,或是展示了具備語音識别功能的,每一個都體現了科技的魅力與力量。
但在這衆多機器人項目中,真正擁有人工智能技術的卻寥若晨星。大多數隊伍展示的機器人,雖然也能進行簡單的動作和反應,但距離真正的智能還相去甚遠。
它們或是随着音樂的節奏翩翩起舞,或是模仿人類的動作将足球射入球門,或是做體操,或是兩機械手相互對弈,雖然也吸引了衆人的目光,但固定的程序總讓人覺得缺少了些許靈魂。
在這其中有一支隊伍也讓人眼前一亮。那便是滬城著名中學的隊伍帶來的魔方機器人,它最引人注目的地方,無疑是那兩隻靈活的機械手,無論魔方被打亂成何種模樣,它們都能迅速而準确地将其恢複原狀。每一次機械手的轉動,都如同一位魔術師在施展魔法,讓人驚歎不已。
當這台魔方機器人完成表演時,整個禮堂都陷入了短暫的寂靜。随後,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人們紛紛起立,為這支隊伍送上最熱烈的祝賀和最高的贊譽。
“接下來由南粵省實的同學們為我們展示他們的智能陪伴型機器人。”
随着大會主持人甜美的聲音,他們四人閃亮登場。
當何嘉南和趙銘軒鄭重其事地抱着才隻有30厘米高、被他們美術社打扮成穿着淺藍色蓬蓬裙的小女孩的機器人安娜上場時,場内響起一陣騷亂。
王翔宇和唐晔忙碌地檢查着聯機設備。随着趙和何走回到講台上,王翔宇拿起麥克風,首先簡單介紹了自己的隊伍,以及他們的項目内容。
“現在,我們想請一位觀衆來到安娜面前。”坐在前排的一位女生舉起了手。經過組委會确認沒有攜帶任何通訊設備後,她來到台前。
在王翔宇的鼓勵聲中,女生略為僵硬地一步一步走向機器人安娜。
機器人安娜先是用較輕柔的聲音向她打招呼:“嗨,你好!”停了一下又用清晰的聲音告訴她:“我叫安娜,很高興認識你。”
經過剛才的“搜身”環節,現在又站到了衆目睽睽之下,剛才很勇敢地第一個舉手的女生卻變得緊張起來。她的聲音裡透着一絲慌亂,臉也跨了下來,暗暗罵自己幹嘛這麼主動:“嗨,你、你好!我是智、智慧中學的陳麗麗……”
安娜又用甜美的聲音說道:“你好,陳麗麗,請問我能怎麼幫到你?”
“我、我突然有點兒緊張……”陳麗麗的話不知道是對安娜說,還是對自己說,還是對着現場的觀衆解釋自己腦海裡的一片空白。
安娜又用悅耳的聲音說道:“陳麗麗,别擔心。我在許多人面前也會緊張,很正常。”
陳麗麗聲音還是微微顫抖:“好的。”
安娜的眼睛閃爍着溫暖的光芒:“那我來幫你吧。首先,我們來做幾個深呼吸,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氣,感受自己的呼吸節奏。”
麗麗按照安娜的指示,開始深呼吸。随着呼吸的放緩,她感到自己的心情也慢慢平靜了下來。
安娜繼續說道:“現在,我們來聽聽輕松的音樂吧。我為你播放一首舒緩的曲子,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自己正身處一個甯靜的地方。”
音樂緩緩響起,女生閉上眼睛,仿佛置身于一片嫩綠的森林之中,心情也變得越來越放松。過了一會兒,她睜開眼睛,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容:“我現在感覺好多了。謝謝!”
安娜說道:“不用謝。隻要你需要我,我都會陪在你身邊,幫你度過難關。”
陳麗麗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王翔宇拿起麥克風正要有請下一位志願者,這時,從評委席上站起來一位中年大叔:“我就不客氣地利用評委身份占用這個測試名額了,同學們沒意見吧?”他環視全場一周,就一步步走近安娜。
但這次,當這位評委已經離安娜不到一米距離了,安娜還是沒有作出反應。現場開始騷亂起來,有人以為是剛才的女生與他們這個小組有什麼貓膩。大家又把目光投向站在講台旁候場的四個男孩。
王翔宇看了看身邊的唐晔——那個戴眼鏡的問題他們還沒辦法解決,但如果直說,會不會很減分。話說最近幾年怎麼這麼流行帶這樣的大粗黑框眼鏡啊!
唐晔直接走上講台拿起麥克風說道:“老師,您好,請麻煩您把黑框眼鏡摘掉,行嗎?”
“我如果不願摘呢?”評委老師擺明了故意刁難。
“是這樣的,我想,如果老師家裡有孩子的話,您可能會記得在她還是個嬰兒的歲月,肯定曾無數次伸手扯掉您的眼鏡。這就是人類在不斷地在讓眼睛與手共同協同探索這個世界。但您面前的機器人,請原諒它暫時隻有圖像和聲音的輸入以及聲音的輸出,無法像人類嬰兒那樣手眼共同探索這個世界。所以,當安娜的眼前出現了一個人戴着粗黑框眼鏡這樣的圖形時,她的确暫時沒法分辨出您和熊貓的區别。”
觀衆席上響起了一陣笑聲。
唐晔笑笑繼續說:“人工智能的發展現在還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就像人類嬰兒一樣,蹒跚學步。我希望老師像對待我們人類孩子一樣,能給予耐心和愛心,讓我們的小安娜展示她的能力。”
評委老師也笑了,摘下了他的眼鏡。
當安娜向他打完招呼後,評委老師說:“安娜,我很不開心,因為剛才竟然被學生們嘲笑是‘熊貓’。”
聽他這麼一講,台上台下很多人吸了口冷氣,暗暗為這個隊伍擔憂。
安娜有點機械地回答說:“這個外号聽起來很可愛,如果不喜歡,可以告訴學生們這個稱呼并不合适。”
評委老師苦笑着搖搖頭:“我心裡很不舒服。畢竟作為長輩,我希望能得到孩子們的尊重。”
安娜安慰道:“長輩,或許孩子們隻是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您的親近和喜愛?應該試着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哦?”
安娜繼續道:“熊貓是國寶,也是大家喜愛的動物,這說明您在孩子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
評委老師說:“這個小家夥還真會安慰人。好吧,我會試着換個心态去看待這個問題的。”
但評委老師的臉還是沒有舒展開,他又說:“安娜,我最近工作很忙,已經差不多兩個星期沒見到家人了。”
安娜還是用機械的聲音說道:“我能感受到您的思念之情。家人是我們最重要的支持,長時間分離确實會讓我感到孤獨和疲憊。”
“有時候真的覺得好累,好想回家抱抱她們。”
安娜又說道:“你身為家人的守護者,自身的身心安康同樣至關重要。”
評委老師突然笑起來,說:“安娜,我女兒很快就要過生日了,一想到這個,我的心裡就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安娜的聲音變得柔和:“長輩,女兒是你的驕傲和快樂。”
評委老師點點頭,眼神中流露出滿滿的欣喜:“是啊,她是我心中最珍貴的寶貝。每次想到她那天真無邪的笑容,我都覺得一切都值得了。”
安娜又說:“長輩,我相信女兒會感受到你深深的愛意。”
評委老師微笑着說:“謝謝你,安娜。”又轉向大家:“黑盒測試完畢。”
這一刻,會場内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安娜的表現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她不僅能夠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還能夠根據環境做出相應的反應。她的每一句話都顯得比較自然和真實。
何嘉南、趙銘軒、王翔宇和唐晔看着舞台上的安娜,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喜悅。他們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們的夢想正在一點點實現。
他們輪流上台講述各自負責的部分。
趙銘軒說:“大家好,我負責的是硬件裝配,負責陪伴型機器人的各種電路設計與實現。機器人安娜配備了四方向的人型傳感器、配備了兩個超高清攝像頭和四向麥克風。控制系統與執行機構采用先進算法,确保任務執行準确。能源管理優化,保證穩定運行。初中物理知識在設計中廣泛應用,如聲學,電學等。”
其他人也分别介紹了在這個項目中自己的職責、以及技術要點和遇到的困難等,最後由何嘉南對整個項目作了總結。
剛才的評委老師拿過麥克風說道:“南粵省實中學的四位同學,我看到了你們的課程設計,令我非常激動。我想與你們負責機器學習部分的同學再深入探讨一下,機器關于人類情緒的深度學習。”
唐晔拿起麥克風,對其使用的函數模型作了一番更詳細的原理講解,但也作出了說明:由于時間與樣本的問題,這部分的學習模型,來源于M國MM大學的人工智能實驗室。
那位評委老師在黑框眼鏡下的雙目暗暗吃驚,他停了一下,說道:“好,我了解了。但據我所知,在‘情緒解讀’這部分,該實驗室并未放出開源的模型。請問你是怎麼獲得的?請注意,我們的比賽是有對項目資金的使用範圍是有限制的,我們必須保證沒有過多的資本投入,來保證項目的公平性。”
“理解,我們并沒有在這個項目上花費一分錢。如果需要證明,我可以提供。”唐晔說得十分肯定。
“哦,請出示。”
唐晔打開了他與MM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團隊的負責人李教授的來往郵件,投送到大屏幕上:“請注意查看電子郵箱地址,您可以在他們網站上找到郵箱地址,或直接發郵件進行确認。今年8月,我個人為他們提供了一個相對完善的古琴譜和米芾行書的深度學習模型。負責人李教授當時坦言,他們資金緊張,且古琴譜和書法相對小衆,無法提供金錢回報,但他們承諾,在我需要時,會為我提供一次未開源模塊的使用機會——當然,我也需要向他們提供詳細的反饋數據——因此,我把握住了這個機會,并将其用于此次需求。這個資源并非以金錢作為回報而獲得的。”少年自信滿滿地朗聲回答。
在這份長長的英文郵件最上面,李教授親切地稱他為“來自中國的古風少年”,并高度贊揚了他博古通今,也确實給予了他這一承諾。
“我知道了,為了謹慎,我們會再次确認。那最後一個問題:你認為,如果人工智能繼續發展下去,如何确保它的安全、可控和道德性?”
唐晔的腦海裡浮現了剛才某一個同樣是展示機器人的隊伍的一頁PPT裡的内容,當時大家對這個看似為了撐長度的又有點裝逼的版面笑了起來:
白色的底色下,黑色的黑體大字警示着,無論何種情況,機器人對人類的傷害都是被絕對禁止的——那是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原則”。
他淺笑了一下,拿起麥克風繼續侃侃而談:“在剛才的一個參賽隊伍的PPT中,展示了科幻故事中常見的‘機器人三原則’。我注意到,當時全場同學們都對此有所議論。這三個原則當時由一位科幻作家提出,旨在闡述創作作品中如何确保機器人與人類的關系和諧、安全且符合道德标準。
确實,在科學競賽的現場引用科幻讀物的理論,乍看去不夠嚴謹。
然而,機器人三原則的中心思想與人工智能技術之間确實存在着緊密的關聯。
随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道德倫理之間的關系成為了熱議話題。就像我們曾對克隆技術、速凍人體技術、面部識别技術的出現和發展争論不休,如今,人工智能就如同一個新生兒,它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和潛力,但同樣也需要我們人類的悉心教導和耐心引導。
我們需要用心去教它如何理解我們的語言,如何感知我們的情感,如何與我們互動交流。
同時,我們也要時刻保持警惕,以法律為底線,道德倫理為準則,确保人工智能的發展始終在可控的範圍内,避免其帶來不必要的風險和危害。
孟子曾言:‘夫水搏而躍之,可使過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豈水之性哉?其勢則然也。人之可使為不善,其性亦猶是也。’
我認為科學技術亦同此理。科技進步的同時,我們必須确保技術始終是為人類福利和社會進步服務的初心。
因此,這個機器人三原則不僅為機器人行為劃定了道德界限,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倫理和道德上的參考。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時,我們應充分考慮這樣的原則,确保技術的安全和可控,實現人機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
随着展示環節的結束,他們的智能陪伴機器人選題赢得了在場所有人的贊譽和掌聲。
……
備注:美國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機器人三原則”: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因不采取行動而使人類受到傷害;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但隻有在這些命令不違反第一條原則的情況下;
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的存在,但隻要不違反前兩條原則的情況下。
……
晚上,頒獎儀式暨聯歡晚會在酒店的大宴會廳舉辦。
第一梯隊的學生的機考卷面成績都差别不大,拉開總分的就是自選題材環節了。——很明顯,南粵省實中學拔得頭籌。
大家驚訝地發現這四名上去領獎的同學裡,居然還有兩名戴着紅領巾。
他們的座位正好與滬城著名中學、就是魔方機器人的隊伍一起。兩校校長、老師們和同學們兩兩間隔就坐,相互交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