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之事,自有市場法則。”關甯冷冷道,“何侍郎若真心憂慮,不妨去江南看看,如今新政推行數月,商貿繁榮,百姓受益,難道還不足以證明陛下決策的正确?”
“可若商戶之間暗中勾結,左拾遺又當如何?”又有人冷笑出聲。
關甯不疾不徐,答道:“若果真有人暗中勾結,那便由刑部徹查,以律法論罪。律法不僅是保護弱者的屏障,也是懲治奸佞的利劍。”
此話一出,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她這一番話铿锵有力,衆臣皆被震懾,一時間再無人敢質疑。
短暫的沉默之後,慶安帝輕輕一笑,目光帶着幾分贊許:“既然無人再反對,那政事堂完善此法。關甯這件事之後具體事宜皆由你來辦。”
“是!”
***
就在這場唇槍舌劍落下帷幕之際,右相徐勉微微側眸,看向左相李衡。
朝堂之上,左相始終沉默,連他的黨羽都仿佛被敲碎了銳氣,再無往日的嚣張。
徐勉眼中閃過一絲疑慮。
這幾個月,李衡太安靜了。
自去年宣州案起,李衡的勢力竟然不再鋒芒畢露,甚至連他昔日倚重的官員也刻意收斂鋒芒。可正因如此,徐勉反而更加不安。
宣州一案到底查出了什麼?
為何皇帝遲遲未曾公之于衆?
而今,禦用菜園新政推行,勢必會牽扯出更多的舊賬,若真有人在其中做了手腳,必然會被揪出來。
他依稀記得禦用菜園案後,他的勢力被拉下來數人!
想到這裡,徐勉不禁微微皺眉,心底隐隐泛起一絲不安的預感。
李衡,真的甘願隐忍?
還是說,他正在謀劃更大的棋局?
徐勉心底泛起一絲隐隐的不安。
他不知道自己的擔憂從何而來,可他下意識地覺得,朝堂之上,恐怕要有大變了。
而朝堂之上,慶安帝看着手中的奏折,輕輕一笑,目光落在關甯身上,眼底滿是滿意之色。
任子洲看着據理力辯的關甯,他經曆和她數月合作,他對關甯的看法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他本是個剛正不阿之人,雖出身寒門,但骨子裡對真正的才學和能力向來欽佩。
此時,站在朝堂之上,他終于承認——這位左拾遺,的确是當之無愧的新貴,陛下看重的人。
“左拾遺确有手段。”朝會結束之後他與同僚閑談,他忍不住感慨道,“她不僅僅是在紙上空談,而是真正願意去做事,敢去做事。”
***
五月,新政施行前夕,戶部徹查舊賬。
禦用菜園新法自半月前修改完善,如今即将推行。依照慣例,新政施行前,必先盤查舊賬,以确保推行過程中不至掣肘。
然而,誰也未曾料到,這一輪盤查,竟真的翻出了舊案中的隐秘。
原戶部郎中趙珉,在禦用菜園案中因渎職被革職。
而他的位置,由一名新的戶部官員補上,是由左相舉薦的人。
這一日,關甯奉旨前往戶部,與諸司核對賬目。新任戶部郎中主動上前迎接,恭敬行禮,而後神色平靜地翻開一冊賬簿,輕描淡寫道:“左拾遺,您要查舊賬,臣這裡正好有一份。兩年前的禦用菜園案,趙珉因失察被革職,然而,當年流失的銀錢究竟去了何處,朝廷并未徹查到底。如今仔細回看,發現有些去向——倒是十分耐人尋味。”
關甯垂眸翻閱,目光微微一沉。
賬目清晰可見,每一筆收支去向明了,而當她按戶部郎中的指引逐步細查時,便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
禦用菜園案中的虧空銀兩,絕大部分,竟流向了右相徐勉的私賬!
她手指微頓,擡眸看向戶部郎中,目光銳利:“你可知此事若屬實,意味着什麼?”
“臣自然知曉。”戶部郎中神色未變,反倒微微一笑,“也知左拾遺必會深查。”
“那你呢?”關甯斂眸,凝視着眼前這名官員,“你為何要告訴我這些?”
此人乃左相李衡一派,當年上位之時,衆所周知是左相的門生。
他若要清查此案,為何不在自己勢力尚盛之時揭露,而要等到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