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向孟忻追溯他和邊庭是怎麼熟起來的,他的答案和邊庭的是不一樣的。
孟忻平時沒什麼特别的愛好,就打打球聽聽歌,上網除了玩遊戲就是看點抽象視頻,看完再發給朋友犯賤。
他一次性選好幾個人群發,把能犯的賤都犯一遍,總是能如願以償地換來幾句“好傻逼”和“有病”。
隻有一次,幾句“有病”中間摻雜了一個問号。
來源是邊庭。
那時候剛開學沒多久,孟忻還納悶,邊庭怎麼突然給他發消息,他們也不熟啊。
點進去一看才發現,他把那條“朋友不依法履行贍養義務該怎麼起訴”的視頻發給邊庭了!
孟忻迅速解釋:【不好意思,發錯人了!!】
邊庭:【沒事。】
萬萬沒想到,這種事情竟然還有第二次。
而且還是在三天内發生的。
孟忻看到一條馬吃榴蓮的視頻,笑得前仰後合,迅速把它分享給了列表裡的損友們。
等了十分鐘都沒換來一句“哈哈哈哈哈”,孟忻怒而又群發了一條:【怎麼沒反應,戒過毒嗎!!!】
不過孟忻發完就去玩别的了,沒再看微信。
直到下午,他收到了一條邊庭的消息。
邊庭:【上午在實驗室,沒看手機。】
孟忻這才發現他又錯發給邊庭了。
孟忻:【啊啊又發錯人了,不好意思啊】
邊庭:【沒事。】
都說偉大友誼的開始是那句“我剛認識你的時候覺得你很高冷”,這話着實不假。
孟忻剛認識邊庭的時候,就覺得這人很高冷。
開學那會兒他也不敢随便跟邊庭搭話,怕一張口邊庭就發現他這人隻看過莎比視頻,沒看過莎士比亞。
而邊庭看起來是那種會看莎士比亞的人。
雖然後來他發現“邊庭愛看莎士比亞”純粹是因為他對邊庭濾鏡太厚。
連着兩天發錯人,還是宿舍裡最高冷的邊庭同學,雖然邊庭是說“沒事”,但孟忻看着他的句号就覺得心顫。
怎麼就發給邊庭了,他不想被邊庭讨厭啊!
孟忻想了想,又給邊庭發了一條消息。
孟忻:【抱歉啊你别嫌我煩,真不是故意的555】
邊庭倒是回得很快:【故意也沒事。】
孟忻:【啊?】
孟忻:【你沒生氣嗎?】
邊庭似乎有點疑惑:【沒有啊?】
孟忻松了口氣:【哦哦,你說話有句号,我以為你生氣了呢】
邊庭這才發現,他高冷形象的罪魁禍首是句号。
邊庭:【現在好了】
邊庭:【輸入法自動的,剛剛去調了下設置】
孟忻:【好好好】
然後又說:【我發的視頻是不是還挺好笑的哈哈哈哈哈哈】
邊庭回了個“嗯”字,又說:【是挺好笑的】
孟忻:【我還珍藏了很多!!】
然後他就打開收藏夾,把他那些亂七八糟的視頻全都發過去了。
邊庭平時看起來挺忙的,那天也不知道怎麼了,竟然把他發過去的十幾條視頻全看了。
一條條看,一條條回複。
跟孟忻那些看完所有隻發一句“靠,好傻逼”的損友不同,邊庭的回複還怪有内容的。
他會具體說自己的感受,還會說視頻哪裡好笑。
孟忻發了十六條,他也回了十六條。
孟忻從沒見過邊庭發那麼多條消息。
孟忻天天搜羅搞笑視頻發給損友們,辛辛苦苦隻能換來幾句“有病”,在邊庭這裡卻可以獲得很多句言之有物的評價。
簡直是知音啊!!
孟忻十分感動,并從這一刻開始決定要跟邊庭做永遠的好朋友。
之後他再刷到搞笑視頻,就會給邊庭也發一份。
一來二去,他發現邊庭人其實挺好的,至少不像表面看上去那樣難以接近。
于是把邊庭的号放進了“梁山好漢”的分組裡。
這個分組有一百來個人,都是孟忻精挑細選出來的,可以完整地看他朋友圈的人。
倒不是孟忻不坦蕩,是因為他朋友圈當日記本使,一天要發八百條,不好意思刷不熟的人的屏。
那些比較正經的有照片的,就開放給所有人看,抽象的碎碎念,就隻給分組裡的人看。
當天晚上邊庭就發現了,因為他微信好友不多,其中愛發朋友圈的更少。但這天孟忻的頭像在他“朋友圈”這三個字旁邊亮了一整天。
打開朋友圈,可以将孟忻的一天一覽無餘。
孟忻這個人很簡單,想到什麼發什麼,大到人生感悟,小到出門沒騎到共享單車隻能徒步二十分鐘到教學樓。
一般是後者居多,所以很好懂。
不過有時候也有看不懂的,比如有天孟忻發了一串意義不明的“啊啊啊啊啊”。
等孟忻回到宿舍,邊庭問他:“你剛剛怎麼了?”
“啊?”孟忻奇怪道,“沒怎麼啊。怎麼了?”
邊庭說:“看到你朋友圈發了很多‘啊’。”
“噢,我剛剛在路上被踩了一腳。”孟忻本來快忘了,現在又想起來了,“新鞋呢!不過算了,新鞋都會有這麼一天的。”
孟忻忽然想到什麼,像發現新大陸一樣:“——邊庭你還會看朋友圈啊?”
雖然他把邊庭移到“梁山好漢”分組,但他一直懷疑邊庭從來不看朋友圈。
“偶爾會看。”其實更準确的說法是“最近會看”,因為之前他的朋友圈都很無聊,沒什麼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