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軍的臨時營地可以給剛來的流民暫住一個月,期間流民可以去碼頭做工。
趁着現在天氣還沒有轉冷,土地沒有上凍,整個碼頭幹的熱火朝天。
宋時看着營地臨時的帳篷,和大量被運輸過來的石頭和木材,忍不住拉着賀章在附近轉悠。
古代的房子基本上就是木頭和石材,雖然有燒制的青磚,但是對于越來越多的流民而言,青磚的成本太高了。而且附近的泥土并不适合燒制,隻能從遠處運過來。
其次是糯米磚,石灰沙子還有糯米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的磚可以用作城牆。隻是對于大魏遍地飄零的流民或者目前的永明城來說,實在過于奢侈了。
首選的還是天然木材和石材的混用。
整根的原木稍微休整,就堆疊的砌成厚牆,圓木中間的空隙就撒上青苔和水,要不了多久青苔就會牢牢的扒住圓木,基本的擋風保暖問題還是能解決的,但是如果屋内不點火,永明城的冬天還是很難熬過去的。
好在永明城附近植被茂密,木材衆多,來源充足。
隻是伐木也不是什麼輕松的活,宋時就剛看到一個伐木的工人被砸傷後被幾個同伴擡着送了過來。
那人雖然滿頭是血,但是精氣神依舊很足,還不顧軍醫的阻止想要繼續回木廠幹活。
目前永明城極度的缺乏人手,經過流民生涯篩選還能活下來的也大多是青壯勞力。
隻要能喘口氣,就有活給你幹。
李氏恢複了女性的裝扮,和之前在船上熟絡的陳嬸子一起,在李家軍的醫館找了份活計,每天處理藥材,也算是安定下來了。
賀章倒是像龍歸入海,自在的很,不知道是想通了還是怎麼,他一開始就向龔敬提出想直接入伍從軍了,但是因為年齡問題被刷了下來。
入伍的年紀是十五歲,賀章雖然長的高大年紀卻剛好差了一個月。
賀章算了一下時間幹脆先照顧宋家安頓下來,而且剩下的時間把永明城職業輪番體驗了一遍:修碼頭,伐木隊,圍獵群,還跟着附近的牧民放羊放牛,還混進來了修船場幹了兩天小工。
白天幹活交友,晚上聽課念書,生活充實的一比。
賺的錢就交給李氏當給宋時的束脩以及自己的生活費,李氏推辭不過,便将錢替賀章存了下來。
宋時倒是問過賀章為什麼要從軍,雖然不知道賀大叔和賀章說了什麼,但是對方将他送出來的時候肯定是沒有想要賀章從軍打仗的意思,不然就直接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了。
賀章隻是叼着草漫不經心的說道:“我現在的位置太低了,很多事情還是看的不夠清楚,我需要站的再高一點我才能知道老頭子到底在想什麼。而我想要站的再高一點,能依靠的就隻有我手裡的刀了。”
宋時歎了口氣,不知道賀守正知道陰差陽錯下兒子還是入了伍會怎麼想,随機也不再多問,看着廢墟一般的永明城和忙碌生活的前流民以及現在的永明城居民。
“我會幫你,嗯,應該說也是幫我自己。”
賀章哈哈一笑:“好的,謝謝宋夫子。”
于是宋時一邊打探附近的礦藏消息收集礦石研究,一邊開了個夜間學堂。
說夜間到也不貼切,因為永明城的緯度高,此時還屬夏季所以這邊晝短夜長,寅時末(早上5點)便天光大亮,接近亥時(晚上九點)天色才将将暗淡。
天黑的時間幾乎隻有三個時辰左右,剛來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習慣,包括宋時,幹脆就在戌時(下午7點多)的時候借着未散的天光免費講課教學,不拘什麼束脩,一把野果青菜也無不可。
倒是把小夫子的名号打了出去,畢竟不管如何變遷,幾近免費的識字課程始終是讓人趨之若鹜的事情。
而且在這種娛樂稀少的地方,宋時的課間小故事實在精彩提神,讓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