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姐兒,懂事得很!你性子急那不行,有事還需慢慢開解!”
劉父認為還是劉母太過急躁,惹得小女兒逆反。
“行了!不提這事!你升一次官也不容易!”
劉母趕緊打起精神來,“如今還是和老楊平級,你倆莫不是一直糾纏不清!”
“文書今兒可算下來!我倆半斤八兩,還以為要争上一争。結果馬寺正緻仕,田寺正升官,空了兩個位置可不一人一個。”
劉父終于不再掩飾,樂滋滋地喝着小酒,“還以為一直坐冷闆凳,結果禮未送出,竟撿了個大便宜!”
劉母也開始高興起來,腦中一算:“這下年俸多了60貫,明日給你買隻老鴨補補!”
“你這個老婆子,簡直鑽進錢眼裡,也不怕染上一身銅臭味!”
“你倒是别吃肉呢!嫁漢嫁漢,哪個不是為了穿衣吃飯!”
劉母才不管他,心中小算盤打得邦邦響。
“恭喜阿爹升官!”
“恭喜阿爹!”
在劉大哥的帶領下,衆人紛紛向劉父道喜。
劉父一臉慈愛地看着圍在他身旁的孩子們:“為父自知已到頂峰,可謂心滿意足,日後端看你們這輩!”
“孩兒,必定不會辜負阿爹期望!”劉大哥面上帶着嚴肅,鄭重其事說道。
“在其位,謀其政!”劉自止眼前隻想做好本職工作,别的暫時不考慮。
有劉大哥這棵大樹在,他時刻做好乘涼的準備,“大哥,日後小弟跟你沾光!”
“老大老二,官場如戰場,為父為官二十載,靠的是‘謹慎’二字!你們親兄弟二人,日後定當相互照看!”
盡管劉父心中認為劉大哥在官場走得更遠,也沒想給他更大的壓力。
“好!”劉自止一口答應。
又是一年國慶節,這次劉自止無法再和衛琅一起觀看聖上攜百官祭祀的隊伍。
因為他就是祭祀親曆的一員。
這日好在沒有下雨,他一早便穿上了祭服,讓陳六将他送到東定門附近。
時辰到時,跟随着官員們來到太和門廣場,這算是他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參加禦門聽政。
今日并不是大朝會的日子,主要為了大齊國慶節而舉行。
此時廣場上一片肅靜,并沒有官員交頭接耳講話。
“恭請聖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後娘娘金安,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在聽到通報皇上和皇後娘娘駕到時,他恭敬行了揖拜禮。
他本身的位置離聖上就遠,在沒有話筒和擴音器的古代,聖上所說話語自然聽不見。
好在鋪在廣場上的石柱和鋪設的地樁有回聲效果,加上内侍的層層傳達,竟未漏下半句。
聖上從太祖陛下建國的艱難講起,講到幾代人的勵精圖治,講到自己登基以及對未來整個王朝的美好願景。
最後不忘下旨國慶節這日普天同慶!
随着九聲禮炮的轟鳴聲,聖上的禦駕已然出了皇城。
劉自止雖未被授官,但此時已在都察院實習。
在工部隊伍出行後,緊接着便輪到他們都察院。
大晟門雖不是最為雄壯威嚴的城門,卻是大齊朝的國門,在國民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
從它的側門通過,也隻有這會才有的待遇。
從門樓出來後,劉自止立刻發現前面的官員頓時昂首挺胸起來。
出了正德門,祭祀的隊伍才允許百姓圍觀。
此時歡呼聲是此起彼伏,仿佛從四面八方傳來,他這時才終于感覺置身其中。
自然沒去理會周圍人,他一直目視前方,四平八穩地走着,腦中不由好奇起衛琅他們此時在太白樓中的情景。
衛琅站在窗戶前,是否也在歡呼,是否也在努力找尋他的身影?
盛夏時節,這條去往天壇的路,他們差不多走了半個時辰,所有人已經是汗流浃背。
按理來說,此時衣衫不整,全身汗味,不應該祭祀天地。
但太祖陛下卻說,他此前已經沐浴更衣齋戒過。
如今的髒亂恰恰說明他們的虔誠,披星戴月地趕來,一刻也不敢耽誤。
劉自止心中卻覺得太祖老鄉約莫是厭煩了這套!
百官一聽不得不覺得有道理,因此在隊伍全部到場沒多久,祭祀活動便開始了!
他們先是祭祀天地,接着又去國士殿祭拜。
等他回到家中,此時将近午正。
衛琅見他滿臉的潮紅,敢緊将發條風扇擺到他面前,順便盛了一碗酸梅湯讓他解暑。
劉自止一碗酸梅湯下肚,松了松領口,涼風徐徐吹到脖子,這才好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