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聽地說,無用。
我會和我媽媽說一些事,但是從不和她商量。我做決策從不聽從她的意見。但是我依然愛我的媽媽。但是需要清醒地意識到,你愛一個人,和聽取她的意見,是兩回事。
海風就是這樣的,可以和他聊天,但是他的意見和建議,基本不具備任何的參考價值。因為他不懂,他真的不懂,隻會無知武斷地瞎說,我們可以不駁一個人的面子,而不做任何的争論。但是聽聽就好了。
一個不斷奮進的男人,和一個原地踏步的男人的差别,是非常大的。顯而易見。
差别就是,男人身邊經營的圈子,身價越來差别越大,男人和男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海風做的一切事,都是為了找女朋友。
他學攝影,是為了擁有和女生交往的社交貨币,可以用免費給女孩拍照的方式,用這個理由和女孩子見面約會。你問他真的多麼喜歡攝影嗎?你問他喜歡什麼攝影社,哪種攝影風格,自己比較傾向哪種手法,他是匮乏的。
他報名參加項目管理的課程,是為了可以和女生一起學習交流,可以和女孩子一起去圖書館學習,然後兩個就可以多接觸了。
他去戶外,是真的多麼喜歡爬山,喜歡自然風光嗎?并不是,他主要的目的是在單身的旅行團中,認識新的女孩。
他平時比較活躍的微信老鄉群,你說他多麼喜歡他的老鄉嗎,并不是,他隻是希望通過在裡面不斷地出現,希望吸引到單身的年輕的老鄉女孩。
他把自己最黃金的時間和精力,都主要用來找對象。
人生唯一的主線任務隻有找女朋友。
沒有别的。
你如果問他自己對未來有什麼規劃和打算,就是想過平穩的日子,想去國企事業單位,賺不到1萬的收入。
我真的沒有冒犯的意思,我不知道那種平淡平穩,每個月拿固定的工作的生活有什麼可追求。大丈夫在世,賺有數
的錢,有什麼意思?
而且他從沒有真正了解過我,他不知道我的性格和志向,居然覺得國企是我該考慮的方向。
以此判斷,他隻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他隻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情,他隻懂得從自己的視角去思考,他永遠對世界置身之外。我原本是覺得一個成年人如此幼稚也是少見。
可是,誰讓,他的命格主星就是一個小孩星。所以一生長不大,就給到合理解釋了。
一個人迷失靈魂和無所事事一樣,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敢堅持自我。所以一生随波逐流。終身不受。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
有一句話很典型:刮一個獎時,當你刮到一個謝字,就已經知道結果了。
但很多人,即使看到了那個“謝”字,還是不願意相信,會去印證,去不甘心,會自我欺騙。
直到“謝謝惠顧”四個字全都出現,才會手足無措地去應對,考慮接受或放棄。
一段關系中,或者對一個人的感知,我們自身能夠清晰的感知到,不必非要去獲得一個确定的答案。
其實,我從最開始就能夠看清的,我們并不合适,他從沒有珍惜過我。
他沒有邊界感,從沒有給過伴侶一刻的安全感,他一直保持尋找的姿勢,尋找一個虛幻的完美的對象。而不是着眼于實際。
他随時可以背叛眼前的人,不管在他脆弱需要的時候,給與他多少,隻要他不高興,就可以随意抛棄任何人,别說有情有義,就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我不知道他自己是否意識到他的所作所為。從沒有一刻照顧過對方的情緒和感受。
我不知道他未來的老婆會怎麼應對他這樣的脾氣。
也許他隻是對待我時候,才會那樣差的态度吧。
其實每一段關系,不被愛的女孩,都是知道的,都能感受到的。不然我們也不會因為一句話說不對,就難過。因為其實内心是明白的,對方不愛自己。
所以内心的理性一遍一遍告訴自己,要結束,要遠離,不可以這樣折磨自己了。不可以任由他傷害自己了。
自己的時間如此寶貴,不能再浪費在他身上了。
他不值得。他不值得。他不值得。
做好自己,做好充足的準備,探尋内心的答案。不要再掩耳盜鈴般欺騙自己了。
當你在糾結一件事有沒有必要做的時候,一切以結果為導向,結果是壞的(其實你是知道的),就不要去做了。
孔子說,五十而知聽天命。
我才三十幾歲,其實也過了人生的三分之一。
我自知沒有達到知天命的境界,我不知道我到50歲時候會是什麼感覺,那種知天命會是什麼感覺。
但是我知道的是,我已經學會了一種本領,眼光足夠長遠,看到一個人的此刻,然後看到一個人的未來。
我原本以為足夠的包容,足夠的體諒,我原本以為我有足夠的能量去接納這些。
後來我發現,當一個人義無反顧地奔向自己的習慣和慣性思維,毫無成長型的思維,那就是他的命中注定。
我從沒有給除了自己和海風之外的人看過盤。
雖然我經過一段的鑽研、學習和研究掌握了一點點這個本領。
我知道我深入一些,或者花一點時間,我是可以掌握很多這方面的知識,甚至做到非常專業。
但是我決定戛然而止。
關于命運和人生的故事,就讓自己去書寫,關于必然和命中注定,就讓每個鮮活的個體去自我驗證。
我不想打賭,也無意顯示自己的先知般的預測能力。
其實本質是,我并不那麼關心。
我隻想做好我自己。
我想起看過,格魯特的書,他在書裡面講了他是如何應對癌症的。
他年事已高,仍然身居高位。
在對抗癌症的過程中,他沒有抱怨或者祈願。
他不斷的檢查,進一步了解自己的病情,看所有關于這個癌症相關的專業論文,和能夠接觸到的對此了解的醫生和病人共同交流。
他說,結束一天繁重的工作後,他就在書房開始研究起論文,這麼長時間的研究和學習,自己已經非常專業了,因為英特爾總裁的身份關系,他也能動用很多資源,甚至如果想去考一個相關的學位都可以了。久病成醫,不知不覺中,他已經成為了這個世界上,對這個癌症有非常專業的了解的幾個人之一了。總共幾個解決方案,各自的利弊。副作用有哪些,以及對應的病理和症狀等等,了如指掌。
然後他忽然想起,當年創立英特爾的時候,他就是如此孜孜不倦研究半導體和芯片的。
一切仿佛都沒有什麼差别,他認真鑽研,閱讀專業文獻,和很多人不斷交流專業知識。然後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創立了這個世界上,可能最成功的半導體公司。
後來在面對日本公司的競争的時候,也是他仔細研究,針對行業的敏銳感知和自己的專業知識判斷,決定對公司進行轉型。
我不禁感慨。
有的人是注定要成功的。不管他做半導體,做芯片,還是自己對抗癌症。
因為他的思考模式,他的行為模式,他的刻苦,他的實事求是,他的尊重知識,他的行動力。
世界其實沒有太多的意外。背後都有一定的原因和運行的邏輯。
隻是多數的人,把一切歸咎于命運。
熟不知,那就是自己的所作所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