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迷的人雖然看不見,但對周圍環境是有感知的,楊圓決定照顧小石哥,先從環境的改變開始。
于是,楊圓第二天早上,帶了兩盆茉莉花和一盆土培睡蓮過來,還買了兩個果籃和四瓶橘子罐頭,雖然小石哥現在吃不了,但病房裡卻不能沒有這些,至少不會顯得冷清。
果然經由她裡裡外外一番布置,病房溫馨不少,前來查房換藥的醫生護士都覺得挺好,醫生還叮囑楊圓,有條件的話可以制造一些聲響,比如跟病患多說說話,給他讀讀書報,實在沒話說就開個收音機,這樣有助于病患意識覺醒。
楊圓一一記下,不過她今天沒帶收音機,倒是帶了幾本書,一本去年的雜志、兩冊中英課本教材,本來是想自己打發時間用的,現在倒是派上用場。
病房上的風扇微微的轉,驅散了些夏日暑氣,時間還早,樹上的知了還沒開工,病房中傳出悅耳頌聲,有平淡溫柔的散文,婉轉绮麗的詩歌,還有英文讀物……
交替的讀了幾天之後,楊圓意外發現,小石哥對英文讀物有所反應,比起中文的散文詩歌,他似乎更喜歡聽英文!
幸好楊圓本來就是英文系的學生,就算已經很多年沒有捧起課本,但看樣子水平仍在,既然小石哥喜歡聽,那她就多讀,又不費電。
有了楊圓的悉心照顧,小石哥精神面貌确實有所提升,身上的傷口漸漸愈合,但人依舊昏迷不醒,楊圓去問醫生,醫生說這可能跟病患本身的求生意志薄弱有關。
楊圓不知道小石哥的求生意志為何薄弱,她隻是覺得一個救了她和那麼多人的英雄不該就這樣離開。
于是每天除了讀英文著作之外,楊圓又另外增加了唠嗑環節,她不認識小石哥,沒法跟他聊他熟悉的人和事,就跟他說自己的事。
又過了二十天左右,七月底,楊圓在來醫院的路上撥打工行熱線去查詢餘額,這個時代銀行短信服務還未開通,出賬入賬明細大多都是到銀行櫃面查詢,很少有人知道還可以撥打熱線電話。
楊圓聽着電話中傳來那一長串機械音報出的數字,雖然早就有過心理準備,但願望真的實現時還是忍不住飄忽,耳膜鼓噪,心房震動,整個人如躍雲中輕快無兩。
挂上電話,楊圓一路哼着歌走到醫院。
自從楊圓來了之後,老張已經改邪歸正,每天盡職盡責的在病床前照料,見楊圓心情不錯好奇問:
“撿着錢啦?這麼高興!”
楊圓大方承認:“可不,撿了張大的!”
三百九十七萬五千八百八十一元的大票子!
老張信以為真的調侃:“喲!那可得花出去點兒才行!”
楊圓也是這麼覺得,當場給了老張兩百元,讓他去外面買束鮮花回來,剩下的就當請他吃飯了。
“乖乖,這是撿了多少?不,不太好吧。”
老張驚喜萬分,但又不好意思收,最終在楊圓的堅持下,老張才把手在衣服上擦了又擦,高高興興的買花去了。
等老張離開病房,楊圓把凳子挪到床頭,用平時跟小石哥講心事的聲音,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告訴了他:
“小石哥,我這兩天要去買樓,不能及時過來給你讀書,我讓老張放收音機給你聽,你趕緊醒過來,到時候我送你一套房。”
楊圓懷着興奮的心情做出承諾,見小石哥嘴唇有點幹,起身去打水,沒注意到在她轉身的那一刻,一直安放在身側的右手小手指忽然動了一下……
**
楊圓卡裡有錢後,直奔三裡街大院的房産科。
之前她已經過來打聽了行情,三裡街大院的商品房,售價每平方一千一百元左右,樓高五層,每層都有說法,一層送院子,二層不潮濕,金三銀四價最高,五層送露台。
一棟樓有兩個單元,每個單元相對五層樓,楊圓想買一棟樓,攏共也就是二十套房。
“你要多少?”
當楊圓說出購房數量後,負責接待她的房産科員工震驚不已。
“十七号樓,這一棟我都要了。”
楊圓指着辦公桌上的平面地圖說,她已經實地勘察過,别的棟多少有個一兩家入住,隻有這十七号樓無人問津,至今一戶都沒賣出,正好符合她想買一整棟的計劃。
這棟樓位于整個小區的中心地帶,跟家屬區隔着一條寬闊的内部路,位置挺好,但有一個不太方便的地方,就是這棟樓離小區所有的門都比較遠,往哪個方向走,步行都需十五分鐘以上。
“一整棟……有二十套呢,你都要?”接待員仍舊不敢相信,要不是楊圓目光堅定十分認真,他都要懷疑這姑娘是不是特意過來消遣他的了。
楊圓再次點頭,拿出銀行卡:“辦完手續,今天就付錢。”
接待員倒吸一口涼氣才勉強鎮定下來,對楊圓說了句:“請稍等一下,那個小趙,倒杯茶來給這位客人,我進去彙報一下。”
這麼大的交易,已經不是他一個接待員可以負責的了,他火急火燎的跑去找領導,大概五六分鐘後,房産科的正副科長一起出動,把楊圓請到專門的會議室去細談了。
前後曆經兩天的時間,楊圓成功買下三裡街大院十七号樓二十套房,總價一百五十二萬,每套約八十平方,兩室一廳的格局,關鍵這年頭沒有公攤,都是實打實的面積!
她自己挑了一單元501室,雖然沒有電梯上下樓會麻煩一些,但她還年輕,多走樓梯多運動沒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