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七夕節,是彩雲關一個隆重的節日。在民間傳說裡,深愛着彼此的牛郎和織女每年隻能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踏過仙鵲所架的鵲橋相會。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而這個節日,在邊關城鎮則尤為隆重。長年駐紮邊關的年輕将士們,有許多還沒有成親,孤身一人于異鄉飄零。而樸素的邊關城鎮,民風樸實,閨閣女子多半不會在外面流連。每年的七夕,就像那寓言裡的仙鵲,為孤守一方的男男女女駕起一座心意相通的橋梁。
七夕的晚上,鎮子上會有熱鬧非凡的花燈會,平日裡不被家裡允許單獨外出的妙齡女子,會三五成群地結伴遊玩,衣香鬓影,笑語盈盈。而年輕的男子,如果相中某位姑娘,便可以取下花燈,送一盞給姑娘。姑娘要是覺得對方也是自己喜歡的類型,便會還以一盞花燈。若是不合心意,便會禮貌地回以一枝鮮花,表示感謝對方的欣賞。
列風皺眉:“我就不去湊這熱鬧了。”
列忠臨當然知道,将軍不喜這些個吵吵鬧鬧的節日,他也不需要七夕這座鵲橋,隻是一心一意地等他的小鈴铛。
隻是……列家軍誰都知道,這麼多年了,眼看着找到小鈴铛的機會越來越渺茫,自家将軍真的要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樹上麼?
将軍雖然有一個名義上的妻子,便是那個永樂郡主索棘兒,可将軍從沒将她放在心上。列忠臨作為将軍的近衛,又豈會不知?
于是,出于一片赤誠之心,列忠臨這天是卯足了勁兒,要把自家将軍帶出去。
緣分這事兒,誰說得清楚呢?說不定,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然而,列忠臨自覺已經磨破了嘴皮子,将軍還是不動如山。列忠臨有點急了,忽然靈光一閃:“将軍,您年年都呆在邊關,自是不稀罕這節日的。那靈兒姑娘卻遠來是客,咱也沒說好好地邀請人家遊玩遊玩。豈非待客之道?”
列風并沒有正式在列家軍面前介紹過這位暫住在府上的客人。大家天天見白衣姑娘為将軍療傷,都道是将軍請來的醫術聖手。又聽見将軍稱呼她為“靈兒”,頗為熟稔。列忠臨便覺着如果從這位貴客上入手,或許能把自家将軍給請出去。
果不其然,列風聞言,視線便徹底地從典籍上扒拉了下來。隻見他略一沉吟:“這倒也說得是。”
不多時,将軍府一行數人便來到了彩雲城的鵲橋路上。鵲橋路,原本不叫鵲橋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每年的七夕花燈會便在此處舉行,年複一年這路上見證了多少美滿姻緣,人們遂把此路更名為鵲橋路。原來的路名已經不可考。
彩雲城,是鎖雲國西北邊境上的一個小城鎮,面積不大。鵲橋路位于城中心主軸,路寬也不過能允許兩輛馬車同時并行。路上鋪有青石磚,平整而整潔。路兩邊茶樓、酒樓、臨街商鋪和民居林立。
兩邊各挂有一排長長的花燈,夜幕降臨,花燈已經點上。花燈的種類繁多,能工巧匠們為這一年一度的盛事下足了功夫。隻見有振翅欲飛的花蝴蝶,有精雕細琢的牡丹花,有呆萌可愛的小白兔,還有寫滿才子佳人故事的走馬燈,讓人目不暇接。
五彩缤紛的花燈下,有各色小攤,以手工藝和小吃為主。像手捏的糖人、噴塗的糖畫、雪白的糖糍粑,此外,還有擺攤算命的神算子,七夕這天隻給年輕男女們算姻緣。總之,好不熱鬧。
将軍府裡的年輕小将士們,一到路上,就在将軍的允許下四散活動了。就連列忠臨,列風也示意他不必跟在身旁。
鎖靈兒的遊玩興緻極高,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一會兒看看花燈,一會兒又被路旁的手工藝品吸引,活像個十來歲的小姑娘。
列風微微搖頭,嘴角連自己都沒意識到已經輕輕提起,心說:還是五年前那個小鈴铛啊。
遙想當年在牛家村,他和小鈴铛也趕過當地的集子。他當時眼睛沒完全康複,小鈴铛一邊牽着他,還能一邊蹦哒。吃過晚飯沒多久,卻什麼小吃都想嘗嘗,尤愛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