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綜]廢太子穿越記 > 第430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三)

第430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三)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和佟二舅有相同舉動的還有已經到了封地的皇長子,他也搞起了玄學,詛咒對象還是東宮父子倆。

皇長子的想法很簡單,在朝堂上,那群老匹夫說了,大明祖制,有嫡立嫡,無嫡才能立長,所以——老二那家夥死了,不就輪到他了嗎?!

啊對,老二現在有孩子了,得老二還有他那個小崽子一起死了,他才有機會!

皇長子想了想,想出一個絕妙的好主意:他要詛咒老二還有那個小崽子!

他當然也知道巫蠱有多吓人,曆朝曆代因巫蠱而死的不計其數,最有名的就是漢武帝時期的巫蠱之禍,但他顧不了那麼多了!隻要老二和他的崽子一死,朝臣們就得把他請回去當太子,到時候看那群老匹夫如何應對!

皇長子嘴角咧得大大的,似乎已經看到自己騎着高頭大馬回京,那群讨人厭的文官在他面前下跪的場景了。

皇長子到底也是上過學的,當然知道要掩人耳目,他真的開始看佛經了,還幾天抄一本,對外就說已經認識到自己的荒謬,除了給京城遞請罪折子,就是念經為皇父、皇太子祈福。

王府長史看了,隻覺得松了一口氣。雖然王爺還是時不時出門打獵,喝酒吃肉,王妃又懷上一胎,但是隻要不再說那些糊塗話,他這個長史也會善終的……吧?

天知道皇帝指派他做直王府長史的時候,他是什麼感覺,晴天霹靂不外乎是。

弄出“太子居貴,我居長”的理由,來和太子争權,直王的腦子也好不到哪裡去,他想不幹,又怕皇帝一個惱怒,送他全家上西天;幹了,又怕直王腦回路不正常,以後再幹出點什麼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到時候他這個長史就是頭一個挨刀的。

皇帝想保兒子——他這個長史就是背鍋的、替罪羊;皇帝不保兒子——連兒子都不保了或者連兒子都保不住了,他這個長史還能落到什麼好?

長史愁白了頭發。

就這樣,佟二舅和皇長子一人在京城,一人在封地,玄學事業搞得偷偷摸摸。

還有一人搞佛學搞得風生水起,就是永王,雖然他弄出“半個嫡子”的名頭,惹來天下讀書人罵聲一片,但他自我感覺良好啊!我的确是被孝懿皇後養大的,就差記在她名下了,隻要記在她名下,那我就是整個嫡子啊!

我是為了大業啊!母妃為什麼就不能理解我呢!皇父一向優待佟家,隻要我記在孝懿皇後名下,那佟家就是我名正言順的外家,有了佟家的支持,那我成為太子不是指日可待嗎?

厚臉皮如永王,也知道他現在名聲不大好,所以想要韬光養晦,到了封地就開始研讀佛經,經常去封地裡的寺廟吃齋念佛,和人家得道高僧研讨佛法,自封“天下第一閑人”,一副閑雲野鶴的樣子,半點都看不出當年野心勃勃說自己是半個嫡子的樣子。

對此,有人嗤之以鼻。

“肯定是裝的!”賀首輔的第三子,仁孝皇後的三叔,太子的三叔姥爺,此時正坐在東宮,對着太子義憤填膺地說道,“直王和永王一個莽,一個陰,沒一個好東西!殿下可要小心,臣擔心他們會狗急跳牆啊!”

陪同人員還有當朝國舅,賀常泰、賀常海,兩人面色尴尬,看着自家三叔大馬金刀地坐着,雖是進士出身,但一身軍武風範,脾氣有些暴躁,對着兩位已經就藩的藩王就是一陣輸出,十分着急,生怕太子怪罪。

但太子并沒有阻止賀三叔的輸出,畢竟這也是他想說的,但他礙于身份,或者說礙于老父親,不能光明正大地說出口,現在聽叔姥爺罵出來也是很爽的。

怎麼着,兄弟明晃晃地要搶他的太子位,還要他仰着一張笑臉說沒事,都是自家兄弟,本宮這就把東宮讓出來?

太子是大儒教出來的,但不代表他傻,不會把自己的利益拱手相讓。

對賀三叔的擔憂,太子安撫了幾句,他并不覺得老大和老四還能弄出什麼事,他們在京城也隻能弄出那個令人摸不着頭腦的名号,去了封地還能幹出什麼事,還能刺殺他不成?

賀三叔眉毛倒豎,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震倒了茶杯,“豎子爾敢!”

太子連忙安慰,“三叔姥爺,我隻是打個比方,他們不敢的!”

朝廷對藩王一向看得很嚴,再勢弱的太子也隻是一個梃擊案,完全沒有唐朝競争上崗的激烈程度,因此太子很是自信。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皇父很信任他很愛他啊!

雖然和賀家是利益關系,但是這些年賀家對他的關心不是假的,不說舅舅、姥姥、姥爺在外面低調行事,就連一向暴躁的三叔姥爺也收斂了脾氣。這次舅舅們和三叔姥爺來東宮,也是因為直王和永王的事。

太子此時對皇父還是比較信任的,他知道皇父對兄弟們好,但沒關系好,他對本宮最好!

幾人又說了一陣子,太子還把皇長孫抱出來給賀家幾個人看看。面對皇長孫,平常總是肅着一張臉,能吓哭自家晚輩的賀三叔臉上笑成了一朵花,看着舅舅們咋舌不已。

“三叔還有這副模樣的時候,真難得,可惜父親看不見。”

常海舅舅當即決定把這副場景畫下來,快馬加鞭送給外放為官的父親,也讓他見見曾外孫。

賀家叔侄很快就出了東宮,但無論是太子,還是賀家叔侄此時完全沒想到,再過幾年,太子那句“還能刺殺我不成”就成了真。

又過了幾年,在直王和佟二舅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太子和皇長孫還是好好的,沒有一點早逝早夭的迹象,反倒是皇帝病了一場,病愈之後,對太子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起先,朝臣們表示理解:皇上病了一場,發現自己的身體和以前沒法比,再看看風華正茂的太子殿下,可不就開始不平衡了嗎?

沒事沒事,都是皇帝的正常操作。

但是随着時間推移,皇帝對太子的斥責越來越重,還在朝堂上擡舉起了八皇子、九皇子等人。這種情況,朝臣們可就開始嘀咕了:這是要幹什麼啊,兒子多了就開始折騰了,折騰來折騰去的,好在六皇子和七皇子前兩年就藩了,不然還得把這二位也薅出來折騰呗?

雖然現在太子的境況不如從前,但皇帝也隻是斥責幾句,再誇獎八皇子等人,沒有想要換太子的心思,朝臣們還是放心的。

訓斥幾句而已,隻要太子殿下撐得住,什麼事都沒有,太子的老師、東宮太子少傅王掞這樣勸道:“八皇子等人已封王,過幾年到了年紀就會之國,殿下如今要謹守孝悌之道,對君父要一如既往的恭敬,對待兄弟要友善,八皇子若不敬殿下,自有禦史彈劾。”

翻譯過來,你已經是太子了,現在皇帝看你不順眼,那你就要比以往更謹慎,要比以前更尊重皇帝,不要讓他覺得你對他不敬,或者是急着做什麼,不争就是争。

隻要太子殿下不被别人找到什麼把柄,那您就是安全的!如果八皇子是個老實的,無奈被皇帝擡上來的,那最好不過,過幾年就藩的事;如果八皇子居心叵測,圖謀東宮,那殿下越鎮定,八皇子就越慌,他一慌,肯定會露出馬腳的!

一句話,太子要穩住,别急!

隻要你别腦抽了帶着東宮侍衛闖進乾清宮刺殺皇帝,啥事沒有!

王掞很是掏心窩子,太子聽後眼眶都紅了,王掞很是心疼,想要勸慰一下,剛開個頭,“殿下須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話還沒說完,就聽太子嗚咽出聲,“對本宮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太子之位,而是絕境中皇父永遠不會放開的那雙手啊!”

王掞:“……”

太子接着嗚咽:“以前,是皇父說,萬人之上無人之巅,他覺得孤單得很,讓我到他的身邊去,可如今,他怎麼會猜忌我呢!”

王掞找回了自己的聲音:“殿下和皇上除了是父子,還是君臣啊!殿下熟讀史書,漢武帝與衛太子,唐太宗與李承乾,殿下應該都清楚的啊!”

王掞不明白,自己這個學生明明十分通透,為何會在這個事上犯軸。

太子擡起哭得通紅的眼,“可是皇父說過他不會像唐太宗對待李承乾那樣對我啊!他說過我是不一樣啊!是,我與皇父是父子,也是君臣,但他都為了我破了那麼多例了,就不能為了我再破一次例嗎?”

王掞:“……”

他曾祖曾任内閣首輔,父親是太常寺少卿,他本人進士出身,飽讀詩書,文采斐然,兩個兒子均是進士出身,可謂家風清正,耕讀傳家,引經據典,自是不在話下,頭一次在太子殿下這裡啞口無言。

王掞向來忠君體國,是真的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烙在腦子裡的,在今天頭一次大逆不道,覺得天家父子倆都有毛病。

皇帝與太子就這樣僵着,太子自認已經做得夠好了,再退他就隻能帶着一家人從東宮搬出去了!皇帝則覺得看太子哪哪都不順眼,太子現在還不到三十歲,而他已經老了,朝中有不少人都支持太子,他們想靠攏過去,争那從龍之功……但他又不想換太子,太子是他的嫡長子,本身就占着大義,他又培養了這麼多年,就算滿朝文武都同意廢太子,他又哪有時間再教出一個太子呢?

皇帝就這樣矛盾着,和太子繼續僵着,一邊覺得太子是我的繼承人,我應該對他好點,一邊又覺得憑什麼他可以得到我的一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