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

繁體版 簡體版
戀上你看書網 > [綜]廢太子穿越記 > 第428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一)

第428章 番外 假如康熙成了朱炫烨(一)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平行世界的明朝,和曆史上的明朝有一些不同,本文人物和原型有點關系,但關系不大,不要代入原型】

“朕要昭告天下,廢黜太子!”

上首的皇帝指天咆哮,下邊的群臣頻頻皺眉:這都多少次了,還沒完沒了了!皇上這又是抽哪門子的瘋,逮着太子開始嚯嚯,也不看看自己多大歲數了,還折騰什麼!

群臣一邊這般想,一邊還得實行勸阻的流程,先舉着笏闆反駁:“太子無錯,怎可輕言廢黜?”皇帝還是叫着要廢太子,然後群臣開始跪地勸阻,皇帝覺得所有人都不支持他,在上邊發瘋,要麼拼命抽自己耳光,要麼下來推搡大臣,然後退朝,群臣再去乾清門前跪着,求他不要廢太子。

這幾年已經發生過好幾次了,大家都習慣了,連皇太子都從一開始的惶恐不安變成現在的“走到哪個流程了,需要本宮做什麼”。

這次也不例外,群臣紛紛去乾清門前跪着的時候,太子還不忘吩咐東宮的小黃門,給諸公送些姜湯。

群臣覺得他們的皇帝朱炫烨似乎有點啥大病,他們懷疑是當年的金雞納霜吃壞了皇帝的腦子,讓他的邏輯都不清楚了。

其實,朱炫烨作為先皇第三子,原本是無緣大位的。大明朝的規矩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就算先皇無嫡子,那也有皇長子在前。但世事無常,皇長子和皇次子先後夭折。皇長子和皇次子均為頗受帝寵的董貴妃所出,兩個兒子接連夭折,董貴妃大受打擊,一病不起,雖然先皇召集全國名醫,但董貴妃還是藥石無醫,撒手人寰。

先皇過于悲痛,追封董貴妃為皇後,操持完皇後葬禮就病倒了,眼瞅着起不來身了,就聽群臣的建議立現在最大的皇三子為太子。

先皇給太子安排了四個輔政大臣,以及一門不錯的婚事,就是首輔賀索尼的孫女。安排好一切,先皇毫無留戀地去見愛妃愛子了。

臨終之前,特意把太子和輔政大臣叫過去,當着輔政大臣的面,告誡太子:不要什麼聽你那祖母的話,她什麼都不懂,讓她頤養天年,不許縱容外戚,這裡的外戚既包括現任皇太後的母家孟氏,也包括即将成為皇太後的太子生母佟氏。

還特意命史官記下,朕百年以後,如果兩宮太後禍亂朝綱,就讓她們給朕殉葬。

這道聖旨就保存在内閣之中,誰都不許動。

太子一一答應,先皇又看向輔政大臣,令其悉心輔佐太子,說完之後邊昏迷不醒,第二日淩晨溘然長逝。

四個輔政大臣自然是兢兢業業,輔佐幼主,不敢松懈。然後,他們發現:先帝真是高瞻遠矚,怪不得讓太子發誓,不許縱容外戚,還留下那樣一道遺诏,感情無論是孟家還是佟家都屬于拎不清的主兒。

太皇太後沒了丈夫,沒了兒子,一把年紀了,想着提拔孟家,把孟家的嫡枝旁系大大小小的姑娘賜婚給朱家親王、郡王、輔國公;

佟家這邊,皇太後安分守己,但她的兩個弟弟都不是省油的燈,仗着姐姐是太後、外甥是皇帝,在京裡為非作歹。

以前先皇在,他們還知道收斂些,先皇雖年輕,手段卻不差。現在先皇不在,他們覺得天晴了,他們又行了。

佟舅舅犯的罪不小,抄家滅族都夠了,但皇帝給舅舅求情,佟太後也願意拿出自己的體己錢補貼受害者,還說自己以後就吃齋念佛,絕不再出宮門一步,隻求留下兩個弟弟的命。

輔政大臣也很為難,這是佟家兄弟犯罪,又不是佟太後幹政,再說了,就算佟太後幹政,誰還真敢拿出先帝遺诏殺現任皇帝的生母啊,又不是沒有家人親友。

所有人都望向賀首輔,期盼他拿個主意。賀首輔從皇太後的“吃齋念佛”得到了啟發,沒收了佟舅舅違法所得,用于補償受害者,并迅速把佟家兄弟“流放”至寺廟,美其名曰:為先皇祈福。

也許是因為理虧,也許是因為先皇遺诏的威力,小皇帝同意了。佟太後對兩個弟弟被押送至寺廟,什麼話都沒說,隻是在自己宮裡拾掇出一個小佛堂,整日裡誦經抄經,也說要給先皇祈福。

太皇太後這邊,有點難辦。太皇太後本身就很軸,一直都想着提拔娘家。當年就非逼着先皇娶她的侄女,先皇礙于孝道娶了,結果這位皇後仗着太後姑媽,攪得整個後宮都不得安甯,甚至把手伸向有孕妃嫔,導緻兩位有孕妃子先後流産,先皇忍無可忍,最終廢後。

當時皇太後也很後悔——她後悔的不是選了孟家女,而是選出來的孟家女是個善妒兇悍的,害了自家皇孫。這個廢了,再選一個賢良的就是了。先皇不同意,他想立自己的真愛董貴妃為皇後,但太後尋死覓活,還玩起了絕食,朝野議論紛紛,最終董貴妃跪求先皇立孟氏女為繼後。

先皇無奈,隻得同意。新任孟皇後自進宮那天起就秉持着一個原則:給她,她就拿着;不給,她絕對不要。宮權在董貴妃手裡,她什麼也不說,反正董貴妃也不會虧了她。說實話,她還挺喜歡董貴妃和她那倆兒子一起玩的,董貴妃也不像家中其他姐妹一樣嫌棄她笨。董貴妃和孩子過世,她也很傷心。哪怕先皇弄出“生死兩皇後”,她也沒有表現出任何不滿。

賜婚的消息傳到輔政大臣耳朵裡,四個輔政大臣及六部官員齊齊在心裡罵了一聲:艹!

當初他們覺得新帝年幼,為避免藩王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反對藩王進京奔喪,隻讓他們在封地守喪即可。但太皇太後不同意,她哭着說大行皇帝待宗親甚厚,如今他去了,這群宗親也應該來送送他。

輔政大臣不同意,先皇待藩王好,還不是因為你那黑芝麻湯圓餡兒的死鬼老公削藩,一下子宰了不少藩王,先皇隻是為了安撫其餘藩王嗎?!

文帝在上,不是咱們做臣子的大逆不道,實在是你尚在人間的老婆太能作妖了!

但太皇太後又發揮了當年逼先皇立孟氏女為皇後的精神,一哭二鬧三上吊,搞得好像他們輔政大臣要效仿伊尹、霍光一樣。

輔政大臣們:先皇留下轄制佟家的遺诏,怎麼就沒料到除了他那不省心的小舅子,他老娘也會作妖呢?

也是,先皇能讓老婆殉葬,還能讓老娘也給他殉葬?

等到賜婚的消息傳來,輔政大臣都麻了:原來你就是為了提拔娘家,為了娘家你連孫子的安危都不顧了嗎?從藩王入京到他們參加喪禮、守靈,東廠和錦衣衛調了多少人去監視,我們和六部官員掉了多少頭發,隻為了你孫子的安危,你特碼的居然隻是為了提拔娘家?!

百官氣得罵爹,藩王們也不能忍,太皇太後是皇室長輩,但皇家最不缺的就是輩分高的——本朝太/祖能生,幺房出長輩,這句話在皇家也适用。

對賜婚不滿的藩王們聯合起來去找了現如今輩分最高的惠王,他也是現在的宗正,于是惠王帶着一群藩王浩浩蕩蕩來到慈甯宮,求見太皇太後。惠王還叫上了四個輔政大臣,别以為他老人家看不出是這四個輔政大臣撺掇不滿賜婚的宗親來找他的。

别想躲懶。

太皇太後吓得不輕,她是文帝的妃子,并不受寵,在文帝後宮一直是個透明人,隻是運氣好,文帝前頭的皇子要麼沒了,要麼為争皇位打出人頭豬腦,一起廢廢,這才讓文帝看到了先皇。

小皇帝也來了,他本來還以為是藩王們欺負他們一家子,但是等惠王一一念出皇太後的賜婚對象後,他的小臉也紅了,了。不得不說,太皇太後眼光很好,選的都是宗室近枝爵位高的,也有才華的,但人家也有大把選擇,為什麼要選破落戶出身的孟家啊?要是孟家姑娘真的出衆就算了,可先有太皇太後,後有孟廢後以及現在的孟太後,宗親們看不出孟家姑娘有什麼好。

就算是要提拔娘家,也不是這麼個提拔法啊!不會把孟家子弟送去書院,敦促他們刻苦讀書,反而一心想着裙帶關系,這讓我們怎麼看你們孟家!

靠裙帶關系一時發家,就要靠裙帶關系一世發家嗎?

再說了,先皇孝期還未過,你就賜一大波婚下去,這……先皇可是你的親兒子!

惠王和賀首輔聯合起來,引經據典,把太後太後說得差點自閉,終是讓太皇太後點頭同意,收回賜婚。

等先皇孝期一過,不用催促,在京的藩王有一個算一個,飛快返回封地,好像京中有什麼财狼虎豹,看樣子短期内他們是不敢進京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